李安和他的五个男人[组图]
著名导演李携新书《十年一觉电影梦》在《色·戒》余热未消之时在大陆面世,似乎出于“市场动机”。不过,书是2000年写的,2002年就在台湾出版了,十年的成就里,并没有2000年之后的内容。也许,我倒是应该趁此机会,把李安这16年间作品里的男人盘点一下。
李安男人之——现实的男人
毫无疑问,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色·戒》都称得上是2007年的一部大戏,除去男女主角以及大段情欲戏,对于男人,李安更是塑造了一个屈从于现实、冷酷敏感的汪精卫或者胡兰成原型——易默成。
相比原著,李安还是慈悲的,一改原著极其干脆利落的结尾——事发,杀人,一个不留——在电影《色·戒》里,男人用颤抖的手签署杀死情人的文件后,坐在情人生前的床上,眼泛泪光。
李安柔化男性角度的改编,把男人往重情义的现实层面上推。片中李安花了很多力气去渲染男人在性方面的美感和优越(优越感表现为男性对女性轻微的性虐待),渲染男人在金钱上的慷慨(把小说中一枚比普通略强的戒指,变成电影中几乎要惊天动地的豪华大戒指),渲染男人在杀死情人后的留情等等。
而男人的现实又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说王佳芝的父亲带着儿子去了英国,却将女儿扔在了战火纷飞的中国。父亲一定是要保全儿子的,如此惯常的“重男轻女”顺畅地为王佳芝添加了几分弗洛伊德化的背景:无父之女,不是弑父便是恋父,易默成在某种程度上集合了父亲和情人这两种男人的特质。
这样的处理在李安并非第一次,《推手》里,父亲淡然对儿子说:“红卫兵来的时候,我只能保护一个。你妈妈就那样被打死了。这辈子我对不起你妈妈,我只对得起你。”《饮食男女》里朱父再婚,连祖屋也将被卖掉,女儿家倩倚着门框,惟一一次眼中含满了泪水,那是生命里最后一次刻骨的来自男性的背叛与遗弃。
李安男人之——现代的男人
李安习惯于把男人放入家庭,把男人的故事着眼于家庭,直面男人的内心世界。他自编自导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都是以一个家庭作为主线,以家庭中的男人为主要人物,描写的是以父权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境遇。
“三部曲”中的同一个父亲郎雄谦和含蓄、愁眉不展,他扮演的父亲具有很明显的职业特征:《推手》中,他是一位精通中国太极拳的武术学院的太极拳教练;《喜宴》中的高父是一位戎马生涯多年的将军,又会书法,又通英语;《饮食男女》中的朱师傅是一位厨艺大师。三个角色的演绎塑造了一个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父亲在当今的社会与家庭中所面临的种种尴尬。
在西方社会,老人与子女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父母与子女是分开居住的。而中国传统社会观念是“养儿防老”,《推手》中朱师傅不愿变成儿子朱晓生的负担,毅然离家出走,77岁高龄仍到餐馆打工,这在中国社会是无法想象的。
《喜宴》中高父知道了自己儿子是一个同性恋者。这对一个传统中国人,盼望儿子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的父亲来说,不啻于晴空霹雳,他因此而中风。但是高父最终还是接受了儿子伟同同性恋的事实,接受了塞门。《饮食男女》中朱师傅将女儿一个一个嫁出去,又不愿意成为女儿的负担,开始寻找自己的归宿。在结尾出人意料的是朱师傅选择与锦荣结合而不是与锦荣的母亲。朱师傅第二春的到来是他对自己今后生活的一种选择。
李安男人之——飘逸的男人
这里的男人是李慕白,慕白就是羡慕李白的意思,李安借这部影片和这个飘逸的大侠实现了他自幼年时代起的一个理想。《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在某种意义上说就代表了李安童年向往江湖的一种心态写照。
在李安导演下,李慕白属于名动江湖、惊才绝艳的大剑客。从他背着左手以一副游刃有余的潇洒姿态用一根树枝来和玉蛟龙决斗就能够看出——“不尊重对手,就是不尊重自己。”
通过这样一个剑客,李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很充分,是一种中国传统道德中的隐忍和克制。李慕白能够一手挥剑潇洒动作,大彻大悟的神情也使西方观众更加痴迷。可是纵然飘逸,礼教仍然是李慕白和俞秀莲之间无法逾越的障碍。他们所以这么多年来互相坦然面对,将恋情埋在心底,正是因为这份“礼”与“义”。
李安男人之——压抑的男人
《断背山》里,李安把两个男人的故事放在了美国的西部,展现了一幅断背山的画面,在这里,两个男人从青年到中年,从真心相爱到各自建立家庭,需要兼顾感情和家庭,男人在李安导演下走向了现实。
结束放牧生涯后的牛仔来不及从分手的痛苦中抽身紧接着画面就切入教堂里欧内斯特的婚礼以及婚后生活,说明娶妻生子便是社会为男人所安排好的理所当然的人生,无从逃避,无法抗拒。
杰克与欧内斯特分别四年之后相见,欧内斯特掩饰内心的激动,装作若无其事冲下楼,与杰克相拥,喜极而泣;杰克赶来约会欧内斯特,欧内斯特碍于身为父亲的责任,婉转拒绝了杰克。欧内斯特又忽然眼神挪开,接一个远方公路上的汽车镜头,表达欧内斯特内心对于世俗和现实情形的重重顾虑。
两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家之长,受到各方面的束缚。纵然相爱也不能恣意。
李安男人之——回归的男人
经历了外界的变迁和纷争,男人终究要回家的。
《冰风暴》作为李安“美国三部曲”之一,重新审视美国20世纪70年代家庭伦理的崩溃,从几个美国小镇家庭的衰败颓落,折射出强烈的历史感。影片开头和结尾的段落是相同的,都是一家人迎接儿子回家。但是在观看这两段时,观众的心情是绝对不同的。当了解到一家人在一夜之中的变化后,再迎接儿子的归来心情是异常复杂的。
《冰风暴》中的风暴代表了某种毁灭性的打击,对一个家庭而言,它是致命的,是一种深刻的变故,但又意味着新的开始和重获新生。李安的影片表现的不是彻底的绝望和悲观,而是带给人一丝宽慰、一点勇气、继续生存下去的必不可少的信心,是刺痛人心的温和的反讽,这也是中国文化带给李安的影响。
三部曲的另一部《与魔鬼共骑》是战争把家庭摧毁、把男人(未婚的少年)卷入社会,也是战争让男人成长,并最终回归到婚姻、家庭的怀抱里。家,是李安为这个社会中每一个孤独个体设定的最终归宿。北军洗剂南方村庄,枪毙了父亲,纵火焚烧了家园,这一切都具有象征性意义。儿子在家庭被摧毁后,不得不连夜骑马逃离,从此卷入南北战争,成长为一名南方战士,并迎娶了姑娘组建了家庭。整个影片表达了李安的社会观,当家庭以及家的秩序被摧毁后,个体生命获得自我救赎的惟一方式还是要回到家的怀抱。
李安主要作品
■ 1991年,《推手》
·金马奖 男主角、女配角、评审团特别奖
·亚太影展 最佳影片
■ 1983年,《喜宴》
柏林影展 金熊奖等
■ 1994年,《饮食男女》
·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单元开幕影片
·亚太影展 最佳影片、最佳剪辑
·全美国家影评人协会 最佳外语片
■ 1995年,《理智与情感》
·柏林影展 金熊奖
·奥斯卡 金像奖 最佳改编剧本
·金球奖 电影戏剧类最佳影片、最佳编剧等
■ 1997年,《冰风暴》
·戛纳国际电影节 最佳编剧
·英国影艺学院 最佳女配角
■ 1999年,《与魔鬼共骑》
·杜维尔影展 美国导演特别成就奖
■ 2000年,《卧虎藏龙》
·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乐
·金球奖 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
·美国导演协会 最佳导演
■ 2003年,《绿巨人》
■ 2005年,《断背山》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全美国家影评人协会 十大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角
·金球奖 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原创歌曲
·2006年 美国制片独立精神奖
·2006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电影配乐共三个奖项等
■ 2007年,《色·戒》
·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最佳摄影
·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