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魁素描 湖南省隆回县桃洪镇白里村新农村建设素描
阳春三月,坐落于资江河畔的湖南省隆回县桃洪镇白里村,春风化雨,春潮涌动,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
昔日的白里村,人们用"家里有粮,圈里有猪,瓶里有糖"来形容农家的富日子。如今,他们对自己富日子的形象比喻是:户外有棚子,口袋有票子,家中有本子(存折),屁股有轮子(摩托车、小车)。而这,正是白里村的真实写照。
田间遍地生"票子"
近日,笔者去白里村采访,刚到村口,一辆大货车停在空坪上,车旁摆着一张书桌和一台电子秤,村民挑着一担担黄瓜、番茄、四季豆等蔬菜,正在排队等待过秤装车。客商一边过秤收货,一边结账付款,忙得不亦乐乎。
村民数着一张张钞票,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见此热闹场景,笔者近前向正在装车的老农郭柏益打探情况。他告诉笔者,村里每天都有蔬菜销售,多的一天有三大货车外销。当他听说笔者要采访村支书时,他用手指了指村口右前方,笔者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眼前的田野上整齐地搭建着上百个蔬菜大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笔者走进蔬菜大棚,村支书郭爱堂正弯着腰在忙碌地采摘蔬菜,听笔者说明来意后,他赶紧放下手中的活,欣然为笔者介绍起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郭书记告诉笔者,白里村是个小山村,距县城不足两公里,过去由于人多地少,观念陈旧,农民一年四季习惯于种两季水稻,种下的粮食仅够填饱肚子,家庭零用钱全靠进城打工,年复一年,村子依旧,日子依旧。
2008年,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进了白里村,县政府把白里村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农业、科技部门针对村里土地适宜种植各类蔬菜的实际,动员村民建大棚,种反季菜。当年,村里就有16户农民积极响应,各自建起2个大棚,种起反季蔬菜。
年底一算帐,除去生产成本,净收入1万多元,大大超过了种水稻的收入。一些"等待观望"的农民再也坐不住了,纷纷仿效,很快村里就掀起了种反季蔬菜的热潮,形成了家家建大棚,户户种反季蔬菜的格局。如今,村里80%的耕地建起了大棚,种上了反季蔬菜。仅2011年,全村就实现蔬菜收入360多万元,户均收入3.2万元,家家成了富裕户,户户银行有存款。
村支部书记郭爱堂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11年建大棚12个,种反季蔬菜7亩,获纯收入6.7万元。他说:"种蔬菜让我尝到了致富的甜头,我今年准备大干一番,带领村民富上加富。"说话间,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鸡栏猪舍长"银子"
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村里养鸡、养猪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以前人畜争粮,村里很少有人养畜禽。大种蔬菜后,蔬菜的边角料便成了鸡、猪的‘口粮’,使蔬菜的边角料得到了充分利用。2011年,村民办养鸡场17个、养猪场14个,户均养殖纯收入达2.6万元。"面对笔者,村主任郭长明笑说着。
笔者了解到,新农村建设给白里村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村里不仅建起了农家书屋,办起了"农家乐",还从城里引来了自来水,家家户户喝上了清洁卫生的饮用水,村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每当谈起这些变化,村民们无不盛赞当地金融机构的支持。村民陈勇华动情地说:"去年我在农行贷款5万元,靠养猪净赚了7万元。眼下,我正着手扩大养猪规模,计划年出栏瘦肉型猪500头,争取快富大富。"据了解,全村像陈勇华这种受益于农行贷款的农户达29户。仅2011年,当地农行就为养殖农户贷款160多万元,支持村民发家致富。
车轮滚滚赚"金子"
"村里不仅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快,贩运业也成了村里的一项富民产业。"村主任郭长明介绍道:"村里瞄准农副产品贩运这个行当,成立了贩运队,不仅将本村生产的农副产品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销售,而且还贩运销售外村的农副产品,搞活了本地流通。"
"以前村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就地销售,常因价格低而出现惜售和卖难现象。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销售队伍,村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再不愁销售,收入增加了近一倍。"谈起村里的喜事,村支部书记郭爱堂满脸堆笑,十分开心。
正当笔者准备去采访贩运队领队罗顺卿时,他不请自到。三十出头的罗顺卿身材魁悟,西装笔挺,红润的脸上透着一股年轻人的英气,十分精神。据他介绍,村里贩运队现有三辆大货车,对村里的农副产品实行统一销售,村民一手交货一手拿钱,钱货两清,不打白条,使村里的农产品畅销省内外。贩运队的发展,有效解决了村民的卖难问题,为20名村民找到了出路。仅此一项,就为村民增加收入90万多元。
行走在白里村,一条宽敞的水泥马路将各村民小组联在一起,新房子一栋比一栋漂亮,整洁的街道令人耳目一新。近两年来,全村新建小洋楼372栋,另有45多户村民申报了旧房改造,现已列入全村整体发展规划,城里人家里有的彩电、洗衣机、冰箱、家庭影院等家电这里都有。
全村110多户有21户购买了小车,53户买了摩托车。目前,村民正踏着新农村建设的节拍阔步前行,昔日落后的白里村,如今已是春风得意,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