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涛教授对时下流行的"蓝光阻断镜"的辟谣
----我们一般说的蓝光就是指波长在492~455纳米范围之间的电磁波,即我们肉眼看到的蓝色和近似蓝色的光。
对于不同这些颜色的光对我们眼球的影响的研究早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出现前就已经广泛开展了。我们团队也在这一领域一直进行着不断的研究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被国内外同行所肯定。 在对实验动物的研究中,我们确实发现高强度的短波长蓝光(波长为470纳米,辐照度在10瓦特/平方米,相当于晴朗天气室外的照度)确实对实验动物的视网膜的一些细胞产生了损伤,但强度在0.
6-1.5瓦特/平方米辐照度的蓝光则没有发现对眼底视网膜的细胞产生类似伤害(手机屏幕单纯蓝光的辐照度一般都小于0.6瓦特/平方米, 平时晴朗天气,阳光中的蓝光成分也仅仅占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远远小于10瓦特/平方米的强度)。
此外,我们团队和国内外其他权威机构在蓝光对眼球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发育方面的研究中还发现,一定量的蓝光反而还有一定的益处。实验发现一定量的蓝光反而让暴露其中的实验动物(小鸡,豚鼠,猴)比一般情况下更不容易发生近视,而已经近视的实验动物在一定蓝光暴露下近视的进展速度也比暴露蓝光之前有显著的放缓,相反,红光对近视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当然近视的发生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影响因素繁多,除了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影响外,长时间近距离的用眼也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也可能是为什么长时间沉迷手机游戏、电脑游戏或者长时间读书、写字、画画、练琴的青少年更容易发生近视的原因。
另外,日常生活中的蓝光对我们的昼夜节律和睡眠有调节作用,蓝光的过多或过少都可能会导致我们昼夜节律的奈乱,影响睡眠甚至免疫力。
因此,对于蓝光是否有害,我们不能绝对化地评判,要辩证地来看待。其实我们人类从起源至今都暴露在一定的蓝色光下,只是平时人们很少去刻意体会。天空是蓝色地,大海是蓝色的,阳光中有蓝色光的成分,彩虹中也能看到蓝色光带……我们几乎每天都暴露在一定的蓝光中,但只要蓝光的强度是在安全限度以内的,就应该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