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君的歌 邓丽君是华人流行歌坛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是歌坛女帝武则天
最后,凤飞飞是那种技艺派歌手。她的天赋一般,声线绝非天成,其歌艺主要不是靠天赐绝嗓,而是靠用功、靠“艺”。这种美感有点像她的容貌,不漂亮,底子里甚至有一点土,但是后天的涵养气质,让人着迷。所以凤飞飞的歌往往没有扑面而来的天赋特征,她的招牌不在于大模样,不在于与众不同的独有音色,而在于讲究、锤炼的行腔,细部的韵致和精益求精到了极致的“艺”。
在凤飞飞面前,邓丽君更柔美、更飘然也更自然,更有天赋的魅力和化尽一切皆姓邓的嗓音同化力,那是一种一见难忘、百曲不变、样貌永远的声音,所以在柔情万种的中国小调风格这边,最终是邓统一了内地人的全部记忆,让凤飞飞的形象始终难明。
而源自演歌的粗声粗调的情歌风格,有龙飘飘这样一种唱法、一个调调、完全类型化的声音来继承和强化,迅速覆盖掉凤飞飞另一侧面的形象。
至于现代城市歌谣,虽然凤飞飞有越琢磨越有味的行腔韵致,但一股改朝换代的新风已悄然袭来:校园民歌、陈淑桦、潘越云、林慧萍、邓妙华、黄莺莺……这些新型的歌谣,比凤飞飞更城市、更新颖、更生活、更个人、更少舞台腔,由此将凤飞飞式歌谣推到了时过境迁的旧货架上。
1988年之后,时代潮流的面貌完全变了,凤飞飞至此完全失掉了与大陆听众擦出火花的条件。
飞过东南亚,30年的惊艳 70至80年代,凤飞飞红遍了整个东南亚。 七八十年代的凤飞飞有多红。看两个数字就知道了:《你我他》杂志举办台湾金嗓奖,凤飞飞从1979年首届拿起,一直拿到1986年第八届,居然连续8届蝉联最受欢迎歌星榜首;台湾当时最重要的音乐奖项金钟奖,凤飞飞1982和1983年,蝉联了两届最佳女歌星奖。
那个时期的歌手,不光唱歌,还演电视剧、拍电影、主持电视节目;不光出唱片,每年还出个人电视专辑,俗称“影视歌三栖明星”。
凤飞飞刚出名那几年每年都要主演几部电视剧,主持的电视节目“我爱周末”、“一道彩虹”,是那个年代收视最热门的综艺节目。据说台南的凤迷为了要看她的节目,有时周末会专程搭车赶向台北。
从1972年算起,至1997年最后一张专辑,凤飞飞足足红了26年。2005年举行演唱会,歌迷追捧的场面依然火爆。如果按这个年代算,是34年。所以在台湾,凤飞飞称得上传唱曲目最多(比邓丽君多)、流行时间最长(比邓丽君长)。
凤飞飞迄今经历了五个时期。 林茜时期。这是凤飞飞的学步期,约持续4年(1968-1971)。其间凤飞飞以林茜为名,获得一次歌赛冠军(1968),在几个舞厅驻唱,录制了个人第一首歌(《初见一日》,1971)。
初次在演艺界露面时,凤飞飞15岁。 海山时期。这是凤飞飞第一个黄金期(1972-1976),从《祝你幸福》到《金唱片9/春风吻上我的脸》,虽只有短短5年,却录制了39张黑胶唱片。
歌林时期。这是凤飞飞的鼎盛期,整整十年(1976-1986)。从《星语》到《掌声响起》,共录制了34张专辑,其中19张是黑胶,15张是磁带。签约“歌林”期间,凤飞飞也在“东尼”、“北联”出专辑,分别是6张和2张;凤飞飞最风光的年华,很多留存在“歌林”这26张专辑之中。
收官时期。伴随着怀孕、生子,凤飞飞出唱片不再频繁,辉煌生涯进入尾声(1987-1997)。
11年中出了8张唱片(“蓝与白”2张,“真善美”2张,EMI4张)。 在台湾,凤飞飞被称为三、四、五、六年级学生的偶像。现年40-50岁的台湾人,凤飞飞足足陪伴了他们26年。凤每个时期风行的歌,成为那几代人成长岁月中集体记忆的定格。
尤其是海山时期九张金唱片精选集(1976),歌林时期《我是一片云》(1977)、《月朦胧,鸟朦胧》(1978)、《雁儿在林梢》(东尼,1979)、《好好爱我》(1981)、《我是中国人》(1982)、《出外的人》(1983)、《掌声响起》(1986),简直就是打开他们生命记忆的密钥。
而凤飞飞每隔一段时间推出的台湾歌谣专辑,更使她的听众扩大到阿公阿婆一级。 台湾社会观察家詹宏志有一个相当著名的说法:“台湾人心目中的台湾,可能是:城隍庙、担仔面、鱼丸汤和凤飞飞。
” 一个台湾北方农村长大的乡下孩子,通过刻苦努力成为七八十年代各界通吃的超级偶像,确实是那一个年代台湾的神话,是只有台湾才可能有的传奇故事。
凤飞飞不靠娘胎带来的美,而靠“艺”。凤飞飞不是美女,但是她兢兢业业,落落大方,比美女更招人喜欢。有时候,她的模样就像是全台湾人的邻家小妹,各个阶层的人都觉得有一种亲切感。
凤飞飞不是天生奇嗓,但是她锤炼吐音,讲究行韵,一吐字一唱腔,虽非佳人天美,但暗魅丛生。 现在,是凤飞飞的第五个时期——回忆时期。2003年,5年没录音、3年半没上台的凤飞飞重返舞台举行演唱会,此时凤飞飞50岁,从艺35年,看着当天票房全满的听众,凤飞飞才唱了第一首歌就哭了。
这35年,是台湾人的记忆,也是凤飞飞自己的记忆,由不得不哭。 飞过去的,和不该飞过去的 今天的凤飞飞,无论掀起多大的波澜,都属于过去时。
我不是凤迷,但凤飞飞唱片,逢新必买。说是新,其实是旧,是黑胶的CD化再生,是打着各种精选旗号的新版大杂烩。说实话,这其中几乎没一张好唱片,但对于我,那里面始终有我不愿错过的一两首惊艳。
大多数时候,我痛恨凤飞飞良莠不齐的杂碎,排斥那些已经成为旧破烂的演歌腔滥俗小调,但偶尔几首露出凤飞飞优雅韵致的作品,那种大家气派,那种从容不迫的吐音,那种于一枚精圆吐字、一个小小转折收放中透出的风韵,娇艳之极。
以去粗存精为本,我想,像邓丽君那样弄出个百余首曲目的精选作品集出来,对凤飞飞来说一点不是难事。那将是我想拥有的,也将由此将凤飞飞的形象,从此觑个真真切切吧。而凤飞飞的“晚年”,也是我想拥有的,虽然早有其录音带,但它的唱片,一直未遇。
那张由陈扬、罗大佑、黄沾三位巨匠汇聚匠心制作的《浮世情怀》(1991年),由凤飞飞悠悠唱来,虽没有一听夺人的音色,但那一种成**人风度、炉火纯青韵致,后辈歌手无人能及;而她表面平静的演唱,有时有汹涌的内心起伏,比激情澎湃的煽情炫技更厉害。
三辑《想要弹同调》(1992-1997),也是我想拥有的。台湾60年闽南语歌谣,尤其是30至50年代、苦闷年代发出的、父辈祖父辈发出的暗浊声音,随凤飞飞的发掘重现些许。
乡土、原色、几近失传,是底层原住民的喘息,是台湾这片土地的颜色和声音。 而其他的,多已成垃圾,就把它掀过去吧。 2005年4月28日 本文纸媒版本载《五年顺流而下》,南京大学出版社 转自网易博客——李皖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