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π:赵云林更新身高差2cm,明朝才变国字脸 回归历史了解真实的赵云(图)

2017-12-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赵云,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人名.这个人名背后又延伸出无数形象,包括史料形象.戏曲形象.小说形象.游戏形象.以及影视形象等等.渐渐的,"赵云"(这个人名)变成了一个名人.那么,他究竟有什么魅力?他的诸多形象又是如何诞生与演变的?且听我们一一道来. 长坂坡之战 想要了解赵云,必须先回归历史,翻阅史料是最直观的途径.关于三国的第一手史料就是所谓的正史<三国志>,但由于陈寿作史取材精审,行笔简略,很多地方都没有详细记载.再加上蜀汉"国不置史,注记无官",蜀汉的人物

赵云,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人名。这个人名背后又延伸出无数形象,包括史料形象、戏曲形象、小说形象、游戏形象、以及影视形象等等。渐渐的,”赵云”(这个人名)变成了一个名人。那么,他究竟有什么魅力?他的诸多形象又是如何诞生与演变的?且听我们一一道来。

长坂坡之战

想要了解赵云,必须先回归历史,翻阅史料是最直观的途径。关于三国的第一手史料就是所谓的正史《三国志》,但由于陈寿作史取材精审,行笔简略,很多地方都没有详细记载。再加上蜀汉“国不置史,注记无官”,蜀汉的人物传记更加简约,我们如今看到的正史《赵云传》仅有将近四百字,用两篇微博的字数,去记载一代名将的一生,这显然太让人失望了。不过还好,到了南北朝时期,史官裴松之奉皇帝之命,给《三国志》作注,补充了大量三国史料。

裴松之给《赵云传》引用的注解,都源自一本书,叫做《云别传》。我们所熟知的截江救阿斗、汉水退敌、义拒樊氏、退还民田、谏主东征等赵云的光辉故事,都来自这本书。《云别传》填补了赵云生平的大量空白,使得赵云的形象更加饱满。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说这本书可能是赵云的家传,里面的记载有溢美之词,不可全信。这在史学界一直有争论,不过我们不能拿这个没有定论的话题,去彻底否定《云别传》。所以,姑且将《云别传》认定为“信史”,把它与《三国志》放在一起,去研究分析赵云的史料形象。

相信大家首先关心的就是赵云的颜值,据《云别传》记载:“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代的八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88米,而“姿颜雄伟”也说明赵云这个人器宇轩昂,相貌堂堂。他未必是那种类似鹿晗、李易峰之类的俊美型,可能是偏向于阿诺、胡军这样的硬汉型帅哥。不管是哪一种,赵云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帅哥。

《三国演义》连环画中的赵云

其次,再来看赵云的能力:他的武勇毋容置疑。据《云别传》记载,赵云曾在汉水以“空营计”吓退曹兵,被刘备夸赞“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三国志》也评价赵云“强挚壮猛”。不过我觉得赵云能在中国万千名将中脱颖而出,靠的不是他的武勇,而是他的品德。

据《云别传》记载,赵云初见刘备时,就立下了自己的政治誓言——终不背德也。这是赵云一生的政治追求,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据《云别传》记载,赵范曾想把自己守寡的嫂子嫁给赵云,赵云怕其中有诈,就以同姓之嫌,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赵范的提议。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关二爷的一条黑历史,据《蜀记》记载,关羽曾想让曹操把秦宜禄的老婆嫁给自己,谁知曹操一见秦娘子的长得好看,就抢先占为己有,搞得关羽愤愤不平。将这两则史料一比较,咱们关二爷就显得有点媚俗了。清代史学家卢弼在《三国志集解》说到:“樊氏国色,而子龙不娶,贤于关羽之乞娶秦宜禄妻去远矣。”

关于赵云美德最好的体现,莫过于他“退还民田”的典故了。据《云别传》记载,刘备占领成都后,将桑田屋舍都赏赐给了有功之臣。这时赵云以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的名言,劝谏刘备把房田归还给老百姓,史载“主即从之”。而后刘备东征孙权,赵云又出来谏言,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劝刘备先灭曹魏,孙权则不战自服。但这一次刘备没听从赵云的意见,结果夷陵大败。从这三条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云具有不谋私,识大局的美德。因此很多史学家都评价赵云不单单是一个名将,而是具备贤德之风的古大臣。

蜀国的五虎将 左起:赵云、张飞、关羽、马超、黄忠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赵云的生前地位。现在很多人认为历史上的赵云官职不高,不受重用,仅仅是一个保镖,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根据《三国志》记载,赵云从认识刘备就担任主骑,即骑兵指挥;长坂坡之后,被封为牙门将军;平定荆州后,根据《云别传》记载,赵云封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这一路都是靠他的功绩平稳晋升。可当刘备当上汉中王时,封了四大将军,即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赵云没有名列其中,仅被封杂号的翊军将军。

但我觉得赵云并不亏,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关羽、张飞是蜀汉势力的核心元老,他们和刘备已经不单单是君臣关系了,有点类似于股东合伙人。马超在投降刘备时,官职已经是汉朝的征西将军、并州牧,官职与刘备都不相上下。而黄忠则是在攻打汉中时,斩杀了曹操的西北军区司令夏侯渊,得了一个如此大的经验包,被封为后将军,也名副其实。由此可知,不是不给赵云高官,而是前面这四位实力也不弱呀!

那么能说赵云不受重用了吗?

更不是,根据《华阳国志》记载,在刘备去世前,甚至可能更早,赵云就担任了“中护军”一职。前面我们说过,前后左右将军,分别由关、张、马、黄担任,中军则是由君主自领,而赵云的“中护军”既是君主的首席内军统帅,其地位在前左右后“护军”之上,还拥有中央中下级武官选拔的权力。此类近卫重臣,非忠义亲信者而不能担任。如果说刘备用马超是“用名”,用黄忠是“用才”,那么用赵云就是“用德”。前面也提过,赵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品德。此后,赵云被封为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达到了一生仕途的光辉顶点。

关于赵云在蜀汉的地位,陈寿早就给其定位了,他在《三国志》中,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并为一传,便是认证这五位将军具备同等的地位与荣耀。纵观赵云一生,没有马超那样的将门名望,没有关、张那样的核心地位,更没有像诸葛、司马这样的世家背景,他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演绎了一场光辉的“小兵传奇”,从一介平民爬到了自己所能爬的最高位置,完成了乱世中无数人想要的“拜将封侯”的夙愿。更重要的是他自身的美德——公私分明,胸有大局,不争不抢,低调做人。在赵云身上能看到平凡人之中的不凡,我想这正是人民推崇喜爱赵云的原因吧。

一位历史人物,从他死亡的那一刻开始,其形象就不受自己支配了,而是随着历朝历代的演义而演变,慢慢地成为艺术形象。关于赵云的艺术形象,不单指的是《三国演义》,还包括评书演义、戏曲演义。早在唐代,三国人物就被民间津津乐道。李商隐在《骄儿诗》中曾生动的写到: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到了北宋,民间“说三分”的风气更是大热。到了元代,元杂剧兴起,三国故事被搬上戏曲舞台,久演不衰,这也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艺术形象——脸谱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形象 由张山饰演

我们现在提起关羽,就想到红脸。提起张飞、包公,就想到了黑脸。正常人是不可能长红、黑脸的,只因为红色在脸谱中象征忠义耿直,黑色在脸谱中代表刚正不阿。而赵云的戏曲形象则是白袍小将,同类形象还有罗成、薛仁贵、黄天霸等等。脸谱形象,虽然削弱了人物的多面性,但却能很生动形象地将人物特性表现出来,让观众一目了然。到了元末明初,罗贯中先生以《三国志》为基础, 并吸收民间的评书、传说、杂剧等诸多元素,创作了伟大的小说《三国演义》,赵云的艺术形象进一步被定位。

《三国演义》对赵云形象的处理,大致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细致化。比如《云别传》对赵云的外貌记载仅是: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而《三国演义》中,则被详细的描写成:“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所谓的“阔面重颐”,即是国字脸,这是明朝对帅哥的标准要求。要知道那个时代可不流行锥子脸、蛇精脸。由此可知,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会随着时代而改变。

第二种是夸张化。《三国志》对赵云长坂坡的记载,仅仅一句话:“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到了《三国演义》中,则用了整整一个章回进行描写,夸张了场面。说赵云砍倒了大旗两面,夺槊三条,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正是因为《三国演义》的渲染,长坂坡之战成了赵云的经典人气战役。

第三种是嫁接化。在历史上刘备并没有册封五虎上将,陈寿也仅仅是将“关张马黄赵”并为一传。到了元代,有个讲史话本叫《三国志平话》,书中根据陈寿的作传规格,虚构出了“五虎上将”的说法。“排五虎”是古典小说的惯用手法,比如《水浒传》(观剧)中的梁山五虎将,为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说唐》中的瓦岗五虎,为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王伯当、罗成。而《三国志平话》中的蜀汉五虎,则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引用了这一说法,将其嫁接到自己的书中。到了清代,毛宗岗父子修批《三国演义》时,将赵云在“五虎将”中的排位,由第五换成了第三,这便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关张赵马黄”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