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永远少年永远闰土
没有什么是比看张杰上综艺更尴尬的了,他还接连上了好几个。
《创造101》里,张杰来做声乐导师。对选手的正经点评或者建议没看到多少,通过两期节目我倒是知道张杰生了一对双胞胎,知道张杰有一只12个单元的监听耳机,知道张杰唱英文歌跟ABC都非常厉害。
张杰去《向往的生活》做客,他的画风,也有点看不懂。劈柴要使劲跳MJ的舞,抓鱼要使劲想冷笑话,玩游戏要使劲唱歌,但就是没办法使劲地干活儿。
就算是去上《拜托了冰箱》这种不需要什么企图心的下饭综艺,张杰也一定要秀出优越感。他对着小自己12岁的王嘉尔说,你居然比我小?我长得太年轻了。
如果仅仅把张杰上节目的这种违和感完全归结为他的土,是有些草率的。
要说土,黄渤也土啊。一口蛤蜊味儿的青岛话,一脸大褶子能夹死苍蝇,最新一期鸡条里,他抱着一盅瓜子在那嗑,活脱脱就像一村头的大傻子。
罗志祥很长一段时间也被说是“土台客”,谜之喜欢豹纹跟皮带,胸前喜欢戴bling-bling的大金链,说话还时不时爱夹几句闽南语。如果换张脸,根本就是台南抠脚大汉嘛。
只是黄渤、罗志祥的土,并不会让人觉得那么尴尬。他们这样的土味,是一种温和的自信,也是一种幽默的自我审视。
张杰的土,不仅仅是外表的不入时。
有豆瓣网友说,“陈思诚的土,很油腻,而张杰的土,土得很干燥。”这个比喻有几分形象。油腻,往往是太过世故太过圆滑,让人感觉腻味。而干燥,则是油腻的反面——因为太用力太紧绷而断裂。
从这几期节目看得出来,张杰很用力地想活跃气氛,制造综艺效果,但他很少能接收到来自其他嘉宾的情绪反馈跟潜台词,只是一心陶醉在自己的表现里。
这时候的土,更多源于他内心的一种紧绷感与不自在感。
比如《向往的生活》里,天黑了何老师他们都还在插秧没有完成任务,黄磊就让张杰去看看。到了那儿,何炅告诉张杰,彭彭的脚受伤了不能着水,大华喊着“杰哥救我们”,这时候,稍微有点眼色的人,都会去添把手帮个忙吧。结果张杰还真的只是看看,转身就回去了。
最后插秧组精疲力竭地回来吃饭了,饭桌上张杰又提了一个很尴尬的话题,“明天早上有谁想要起来跑步的?”空气一下就凝固了。
张杰未必是真的在逃避插秧这件事,但他可能是真的感受不到大家插秧有多累。因为他时时刻刻关注的都是自己——我想要跟黄老师学做饭,所以我就不用去插秧了。我明天早上想要跑步,所以要找个人陪我一起。
我总觉得,张杰还活在一个由谢娜、星星甚至还有何老师善意给他营造出来的一个无菌真空的温室里。在这温室里面,杰哥是最棒的,杰哥是最帅的,杰哥做什么都是对的。大家都很欣赏他,大家都很喜欢他,大家都可以包容他。
这样一来,在《向往的生活》里,张杰那些看起来奇奇怪怪的举动也就很好理解了。跳一段舞再砍柴,这样大家都一定会觉得我又帅又能干。反正何老师都帮忙去插秧了,那我就不用去了。聊天的时候,我这么机智可爱又有责任感,大家都会夸我吧。
一旦张杰从这温室走出去,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自我认识失调。
歌迷认为他是朴实,而旁人觉得这是土。歌迷认为他是纯真,而旁人觉得他是没有自知之明。歌迷认为他还是个大男孩,而旁人觉得他完全不懂待人接物。
被歌迷与爱人朋友簇拥的张杰,已经很难听得进去外界赤裸而尖锐的意见。
选秀时期的张杰,还没这么多包袱。那时候他话不多也不会穿衣,只是真的很喜欢唱歌。海选的时候,张学友连着对他说了三个很好很好很好,拿下型秀冠军,大概也给了他对唱歌的莫大信心。
在上腾那几年,型秀选手都过得不太如意。张杰不甘心,转而又去参加了快乐男声。成都赛区50进10那一场,被待定的时候,张杰唱了一首《往事随风》。
不得不说,那真是他人生最闪光的一个时刻。那种在命运风尘中的挣扎,留恋过去又不得不放手的疲惫,歌里都唱出来了。很多老粉,应该都是从这一场比赛开始迷上张杰吧。
那一年,张杰26岁。他身上的确有着一种未经世俗打磨的朴拙少年感。在他面对150万天价违约金束手无策的时候,星星站了出来。
张杰百度贴吧的高层成员在筹款前就做好了不成功就集体辞职以承担责任的决定,顶着压力在在9天之内迅速筹集到了105万,100万捐给张杰,而剩下的5万一部分退还,一部分认购了他的新专辑。
最艰难的时候,歌迷对张杰始终不离不弃。而张杰成功的背后,也少不了谢娜为他争取机会。
据我身边的记者前辈讲,张杰跟上腾闹解约的时候,谢娜亲自打电话挨个拜托成都的家乡媒体记者们多写写张杰的正面报道。
张杰的行程通告,也是谢娜挨个帮他敲定。张杰去台湾录哈林的节目,谢娜就在旁边陪着,还要不时用大笑来打破尴尬的对话。张杰去上央视的《开讲啦》录制,撒贝宁说谢娜几乎用微信“把整个节目组都快逼疯了。”
何炅黄磊对谢娜的爱也看在眼里。只要张杰无意中提到喜欢吃什么菜,谢娜变会马上去学,不管手头有多少事情都会瞬间放下,而且一定要做到最好——于是,何老师他们就成了光荣的“试菜员”。
张杰自己都说,“她非常为我着想,所有我的事情她都很放在心上,而自己的事情好像反而没那么在意。”
“遇到娜娜之后,我觉得人生像是慢慢走向了正确的轨道。”张杰在低潮期曾经很抑郁也没有自信,谢娜哭着给何炅打电话,我这么开心的一个人,我没有办法我暖不了他。
有人时刻为自己遮风避雨,是好也是不好。张杰受的苦难少了,人开朗了,但他的心境乎还一直困在那个26岁的少年躯壳里。(张杰上《开讲啦》,讲的就是“磨难是最好的礼物”,但是恕我直言,他一年受的磨难真的没有薛之谦七年来得多吧)
去年参加《歌手》,张杰哭了两次。一次是唱《你就不要想起我》的时候,他唱到“我能有多骄傲,不堪一击好不好”,难受直冲心底,眼里流出两滴泪。
第二次是张杰以第八名的成绩垫底,他走出去,看到凌晨两三点还等着场外的歌迷,觉得自己没拿到好名次回报他们,于是在雨中哭了。
这种难受,大概是歌手都可以感同身受,但像张杰这样敢于对着镜头肆无忌惮流泪的男生,还是少见。
有一场比赛,张杰在,梁博也在。张杰改编了自己的歌,在中间加了一段Rap,他几乎是用敌对的姿态面对着观众。他大声而用力地唱着,“我就是要唱歌,我就是爱唱歌”让观众一脸错愕。谁也没不让你唱歌啊,但这架势就像是,谁不喜欢我唱的歌,谁就是辜负了我。
梁博也曾拿过《中国好声音》的冠军,然后也没大红,也不受器重。但梁博唱《日落大道》的时候,整个人的状态是舒展的,沉着的。
李健说,“梁博整个人赢在状态上,边缘,自信,独立,不妥协。”
这大概才是一个成年人面对不如意的生活,最自然的反应吧。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彼得潘综合症(不算是心理疾病,但算是一种心理现象)
它指的是“成年人没有达到情绪上的成熟”,他们虽然已经是成年人,却还不具备应对成人世界的能力。他们无法承担成年人应有的责任,认为他人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却不愿意以同样的爱回报别人。他们身上最为关键的特征,就是对青春的理想化和对成年世界的拒绝。
好几次采访,问到敏感问题的时候,我就发现张杰就特别喜欢用小孩子的心态来做比喻。比如他觉得自己努力了,但名次一直不理想,他就会觉得这是不公平,“就像是小孩子做了一个自己感觉还挺好的事,觉得应该得到一颗糖,但是却没有。”
又比如记者问,网友统计你上《快本》的次数,说可能是走娜娜的后门,看到这些你怎么想?张杰回答说,我会觉得好像是一群小孩子在说话,就是一群小孩子在办家家,“我爸爸比你厉害”、“我爸爸怎么怎么样”,就是有种小孩子吵架的那种感觉。
张杰在上《拜托了冰箱》,说起自己有段很矛盾的时期,是歌迷与娜娜之间的矛盾。“我无法平衡我的爱情与事业”。这很像夹在老婆与母亲之间的妈宝男说的话,完全摘掉了自己的责任。
可以想见,张杰最能感同身受的,还是小孩子的心灵状态。微博上,他对自己的称呼最多的是,嫩仔,小子,小哥哥。就算是当了父亲之后,他也说自己要一直做个少年。
曾经有娱乐号爆出过张杰的微博小号,他在文字中的状态与台前那种积极阳光的形象截然不同。
凌晨4点会连发数条微博:一会反省自己对自己不够好:一会觉得自己太认真不够洒脱豁达:一会安慰自己睡醒之后会更好,一会说自己很讨厌自己的过去。
“我不自信了吗?不,我还很厉害。”这更像是一个小孩子的自我催眠,想要长大又害怕长大。
张杰一直将MJ视为偶像,也想要成为了不起的歌手,但他好像却一直无法正确而客观地来看待自己。是的,张杰的嗓音条件是很好,现场live也能唱出CD画质,但他的创作能力跟天赋确实还不足以支撑他成为超一流的歌手。
成长不是说你越长大,就一定会离梦想越近,你就一定就会成为想象中的自己。当一个人越来越了解自己的局限,可以放下某部分执念的时候,大概才会开始真正的长大。
周杰伦在刚走红那几年,也是个完美主义者(摩羯座嘛),八度空间没拿金曲奖也要气个半死。但现在的他,是真的成长了。“我觉得多少要有运气,你要有喜欢听你歌的群众,有刚好不要被淘汰掉。”
他也没想着要做一辈子天王,“那总有一天我也会有下来的时候,但是至少要下的漂亮”
当他坦然地承认自己内心跟女孩子一样,坦然地喜欢粉红色,坦然地喝珍珠奶茶,90后反而更爱他了。
当然,彼得潘可以一直活在Neverland,张杰也可以一直活在善意的鼓励中。只是这样的状态,注定会是狭小脆弱而不稳定的,说不好哪一刻,就会被外界的蛮力一击即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