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观剧|舞台剧《大禹治水》:人物器乐化不失为一大创新上游观剧|舞台剧《大禹治水》:人物器乐化不失为一大创新
跨界融合舞台剧《大禹治水》重庆市歌剧院出品重庆南岸区艺术中心4月28-29日演出4月28日、30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重庆市歌剧院原创的跨界融合舞台剧《大禹治水》在南岸区艺术中心首演。该剧讲述了大禹带领人们战胜洪水,从治水的过程中获得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的故事。
与以往所有的大禹题材舞台作品不同,重庆市歌剧院的以全新的“跨界融合”手法令人眼前一亮。剧中的人物角色皆由乐器来塑造扮演:二胡扮演大禹、琵琶扮演洪水、竹笛和鼓扮演山。《大禹治水》的全新表现手段观众怎么看?28日晚,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发起的上游观剧团为30位网友提供了免费观剧机会,他们给出了观剧反馈。
上游观剧团点评》》首先从舞美来说,设计的非常专业,视觉效果很立体,再配上所处时代的服饰,仿佛置身其中。运用中国传统的民乐,既符合历史特定条件,又能烘托氛围。无论从人物性格,还是所处的特定时空,都有很好的还原性,同时也有非常好的观赏性。(刘维民)
很大震撼,所有环节和编排都是那么流畅,感觉就是一个整体,剧情和视觉双重享受。(王静)
用器乐来扮演人物,将人物器乐化,让器乐演奏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表演和歌唱。最为突出的二胡诠释的大禹,栩栩如生。我觉得在中国音乐和戏剧的形式上是很大创新。同时舞美有很大进步,简洁的素白空间诠释远古传说,是中国歌剧的一大进步。(杨磊兵)
整个舞台剧主要形式是人声和器乐,印象最深是二胡,轻重拿捏的很好,使整个演出的层次很清晰。月亮女神歌唱人声若隐若现,整个剧的美感也很震撼。(邹文琳)
月光女神用自己柔美的歌声,营造出一种寂静、幽美的氛围,后面又加入用二胡演奏来表达情感和心境的大禹,以及竹笛和琵琶和声音低沉具有磁性的太阳之神,一切都相克相辅相成。这个剧为歌剧的多样性探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孔德宝)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赵欣 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