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戏里的“中堂大人”到底是多大的官?是宰相的意思吗?

2017-10-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看过清宫戏的朋友一定听过"中堂大人"的说法,宰相刘罗锅叫刘中堂,和珅叫和中堂,李鸿章叫李中堂."中堂"是什么称谓,是多大的官? 其实,中堂的称呼始于唐代,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被称为宰相.其中,中书省.门下省职权相对较大,而尚书省更多是负责执行政令的.由于中书省长官下的命令,即便是皇帝签字了,门下省也可以驳回,这就会造成效率低下的毛病. 同时,皇帝都签字了,门下省还驳回,对皇帝的颜面也有影响.于是,中书省与门下省的长官形成了政事堂的会议机制.凡是大的政令

看过清宫戏的朋友一定听过“中堂大人”的说法,宰相刘罗锅叫刘中堂,和珅叫和中堂,李鸿章叫李中堂。“中堂”是什么称谓,是多大的官?

其实,中堂的称呼始于唐代,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被称为宰相。其中,中书省、门下省职权相对较大,而尚书省更多是负责执行政令的。由于中书省长官下的命令,即便是皇帝签字了,门下省也可以驳回,这就会造成效率低下的毛病。

同时,皇帝都签字了,门下省还驳回,对皇帝的颜面也有影响。于是,中书省与门下省的长官形成了政事堂的会议机制。凡是大的政令,中书省与门下省先商量决定,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再让皇帝签字。一开始的时候,尚书省也列席,后来干脆就中书省与门下省官员参加。

由于政事堂设在中书省里面,所以参与政事堂的官员被称为中堂。不能严格说中堂就是宰相。在唐代,参与政事堂会议的官员既有三省的长官,也有副官,还有六部的官员。狄仁杰在六部担任户部侍郎的时候,被武则天特批进入政事堂。尽管有宰相的名义但是并无宰相的权力。

宋代延续了唐代的制度,不过把行政、军事、财务、司法都独立了出来。宋代的宰相掌管的是行政权,而军权在枢密院,财权在三司。宋代在中书省也设有政事堂(都堂),与唐代基本一致。参与都堂的有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亲王等,他们也叫中堂。

从唐宋的制度可以看出,中堂可以称为宰相,但是权力是分散的,因为此时的宰相是委员制,而不是一个人的领袖制度。到了明代的时候,罢黜丞相,设置内阁,中堂基本上成了对内阁大学士的称呼。

《池北偶谈》记载:“明洪武十五年,设内阁大学士,上命皆于翰林院上任。十八年,又命殿阁大学士,左右春坊大学士俱为翰林院官,故院中设阁老公座于上,而掌院学士反居其旁。诸学士称阁老曰中堂以此。”

有明一代,内阁大学士都被称为阁老和中堂。明代的内阁是领袖制与委员制的复合体。内阁首辅有宰相的名誉但是没有宰相的权力。然而,到了清代,内阁大学士依然叫中堂。不过,从雍正时期开始,设置军机处,军机处实际上成了国家的中枢机构,内阁被架空了。

尽管内阁大学士依然享有很高的荣誉,甚至也被人称为名义上的宰相,实际上内阁大学士如果不兼军机处的职位的话,是没有任何实权的。内阁大学士如果兼军机处领班大臣的话,那就是真宰相。刘墉虽然贵为刘中堂,但是从未进军机处,所以并不是宰相。名与实都不是。

李鸿章被称为东方俾斯曼,是晚清中兴重臣,他是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内阁首辅。他算是真宰相吗?在清代,内阁大学士是没有实权的,这个大学是的职位不过是个虚职罢了。李鸿章的一生从未进过军机处,主要的经历是做地方官。

尽管举办洋务、处理外交、办北洋水师等,显得李鸿章权力很大。实际上,他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高级的地方官吏,而不是中央的高层。唐代的内阁大学士,也就是中堂们好歹还享有宰相之名,但是明清的大学士,尤其是清代的大学士连宰相之名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