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武的人品 杨成武同志在总参谋部工作和战斗的日子
杨成武同志1928年参加革命,身经百战,是我军的著名将领。革命战争年代,他智勇双全,能征善战,功勋卓著。建国以后,他长期担任我军高级领导职务,历任副总参谋长、常务副总参谋长、第一副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军委副秘书长、代总参谋长、军委常委等职,为推进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保卫我国领土、领空、领海安全,为加强总参谋部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廿载谋略著功勋 1954年10月,杨成武同志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由此开始,在总参谋部工作长达二十多年。
他多谋善断,见解独到,周密细致,执行命令坚决,成为党中央、中央军委进行战略谋划和实施战略指挥的得力助手。 努力开创防空力量建设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之初,防空力量非常薄弱,面临美蒋严重的空中威胁。党中央、毛主席对防空问题高度重视,多次指示要加强京津等重点城市的防空建设。1950年,杨成武先后受命兼任天津防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防空司令部司令员。
1951年2月,又兼任改建后的华北军区防空司令部司令员。他多方协调,整合力量,筹组对空情报网,强化作战训练,实施统一指挥,很短时间内就建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防空部队,在京津防空作战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朝鲜停战后,中央军委决策把防空部队作为一个军种来建设,并于1955年3月正式成立防空军,任命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司令员杨成武兼任防空军司令员。防空军成立前夕,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其他军委领导同志先后找他谈话,对防空军暨杨成武同志寄予重托和厚望。
在杨成武同志的领导下,防空军遵循战斗部队、作战指挥网、对空警戒网同步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边建设、边作战的方针,两年时间,就初步建成了一个拥有若干高射炮师、探照灯团、雷达团等作战、勤务部队和院校的独立军种。
伴随着防空军的发展壮大,防空作战捷报频传,两年中,仅在福建和粤东地区就击落国民党军入窜飞机近二十架,在保卫首都和全国领空安全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为我国空防建设和防空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积极参与筹划和指挥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作战。杨成武同志在总参工作期间,作为领率机关的重要领导成员之一,经历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除珍宝岛反击战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之外几乎所有战事。
1958年夏秋,为粉碎西方反华势力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打击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毛主席亲自作出了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时任常务副总长的杨成武,既参与军委的一系列战略筹划活动,又具体组织总参制定各种作战方案,指挥部队实施军事行动,提供及时高效情报保障和对策建议,有力保证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战略意图的实现。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在台湾国民党和境外反华势力的怂恿支持下,公开撕毁十七条协议,发动全面武装叛乱。
周恩来总理立即电召正在西北主持召开平叛现场会、视察边防工作的杨成武火速回京,参与组织指挥平叛作战。杨成武同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发动群众相结合”的方针,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周密组织作战准备,精心谋划情报保障,灵活实施作战指导。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取得了西藏平叛作战的彻底胜利。杨成武同志在组织实施中缅勘界警卫作战、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以及援助越南、老挝、缅甸等国抗美救国的斗争中,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决策指示,经常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情况,周密筹划组织作战行动,认真督促检查相关工作,协调处理各种问题,保证了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为进一步巩固边防,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增进与邻国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精心筹组战略导弹和电子对抗部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为了打破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研制核武器。
军委命令二十兵团领导机关和工程兵某部,开赴大西北,组建导弹、火箭发射试验基地,同时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基本建设工程修建委员会,任命罗瑞卿兼任主任,杨成武等为委员,负责基地的建设工作。
1961年夏,由杨成武主持起草的原子弹试验“两年规划” ,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批准。他积极参与筹划导弹作战基地建设,主持制定“ 三五”期间导弹、核武器研制和作战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参加组建第二炮兵,在 “两弹”研制与实战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成武同志还非常重视电子对抗 “软战力”建设。1965年12月,他主持总参工作后,指示通信兵部研究筹组雷达部。
由于受“文革”的干扰,此项工作被迫中断。1974年,他重新回到总参工作后,高度关注世界电子对抗技术的最新发展和作战运用,为我军在未来战争中的电子战能力不足而担忧,经常与有关人员进行商讨,多次向党中央、国务院写报告,力主加强电子对抗力量建设。
1976年11月,由叶剑英元帅和杨成武同志共同提议组建的国务院、中央军委电子对抗和雷达管理领导小组开始办公。翌年4月,总参电子对抗、雷达部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军电子对抗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倾注了杨成武同志的大量心血。
狠抓总参全面建设和各项军事工作指导。杨成武同志对总参机关和直属单位全面建设高度关注,投入了很大精力。他反复强调要加强机关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努力保持机关的团结和稳定,大力倡导勇于负责、敢于负责、敢于提意见建议的良好风气。
他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强调一切行动都要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他常说:“参谋、参谋,就是要能参善谋,总参、总参,就是最高统帅部的参谋。
”称自己就是一名“大参谋”,并创造性地提出“上下请示,左右求援,既不越权,又不失职”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他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各项决策指示,以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以军事斗争任务为牵引,注重全军军事工作谋划指导,狠抓战备工作和边海防建设,深入基层部队调查研究,亲赴边防海岛进行战役勘察,积极为党中央、中央军委当参谋、提建议。
他始终高度重视军事训练工作,参与领导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积极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军事训练等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九次阅兵壮军威 杨成武同志分别于1949年、1950年,1953年至1958年先后八次担任国庆阅兵的主要或重要指挥员,1959年又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再次参与了国庆十周年阅兵的组织协调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举行过十三次国庆阅兵活动,他就直接参加了九次。 杨成武同志以战略眼光对阅兵提出了独到见解。
他深刻指出:“军队、军队,是军都有队,都讲究队列、队形。古代讲阵法,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诸葛亮熟知八卦阵,那种‘阵’实际上就是队形、队列的变化。孙子练兵也很重视‘阵队 ’。即使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也还是讲究‘队形’的。
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动作、我们的队列,把二十多年浴血奋战中养成的优良作风、英雄气概、崇高品质,有形地展示出来,告诉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这就是毛主席、朱总司令率领的英雄队伍。
搞阅兵,其意义也就在这里。”杨成武深知组织阅兵工作的难度,经常教育参阅部队:阅兵虽然不像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那样紧张、激烈,但作为几百万解放军的代表,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以振奋民族精神,同样也是很不容易的。
只有靠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认真严格的队列训练,准确无误的指挥调度,才能保证阅兵仪式达到预期效果。 杨成武同志以创新精神探索总结了我军阅兵的独有经验。
他第一次参与组织阅兵仪式是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时的事,现在搞国庆阅兵,无论是标准规模,还是方式方法都不可同日而语。杨成武为之付出了大量艰苦的劳动,进行了长期艰辛的探索。他深入研究古今中外有关资料,虚心向曾留学海外的我军高级将领、苏联军事专家和原国民党将军请教,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素材。
在此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起草了我军第一个《阅兵典礼方案》,从受阅部队的选调和编组、训练内容和方法的确定,到阅兵程序的设置、阅兵礼乐的选择以及检阅式、分列式的实施细则等内容都作了详细规定。
为开展阅兵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他并不以此为满足,每接受一次新的阅兵任务,都要认真研究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任务背景,深入一线进行思想发动,认真检查指导训练工作,对一些细节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在长期组织重大阅兵活动的军事实践中,他既积极探索方式方法,又注重从理论上总结升华,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阅兵规范,其主体内容一直沿用至今。
杨成武同志九次参与组织国庆阅兵,这在我军和其他各国阅兵史上都是少有的。他对我军大型阅兵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阅兵——— 开国大典阅兵式,他就开始参与组织领导工作,开创新中国组织大型阅兵之先河。
他在世界阅兵领域享有盛誉。他所训练和指挥的阅兵式,多次受到前苏联和美国军事专家的称赞,不仅为人民解放军争了光,也为中国人民争了光。一名美国西点军校的队列教官钦佩地说:“中国的阅兵分列式是世界一流的,我们不知道它的指挥官杨成武将军,是用什么办法把成千上万的士兵训练得如此整齐划一、规范标准,确实非常不容易,我们是望尘莫及。
”他组织的盛大阅兵仪式壮我军威、扬我国威。在他的精心筹划、严密组织下,历次国庆阅兵都搞得很成功,多次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赞扬。
他匠心独运,不断完善,创造出了具有我军特色威武雄壮、庄重气派的阅兵仪式,充分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万里护卫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多次外出视察和出国访问,由杨成武同志陪同担负护卫任务。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新中国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为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解决中苏双方有关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争取经济技术援助,并参加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毛主席决定应邀出访苏联。
当时,全国还没有彻底解放,潜伏在大陆的大量国民党特务,一直伺机搞破坏,专门制定了颠覆专列的详细计划。杨成武受命负责从丰台铁路枢纽经天津至山海关沿途的警卫。
他精心挑选警卫人员,周密制定警卫计划以及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并亲自乘专列沿途护送。专列经过天津站时,警卫部队报告,在路基上发现一枚手榴弹,已处理完毕。杨成武仍不放心,与公安部长罗瑞卿立即下车,反复进行认真检查。
此后每停靠一站,他都要亲自听取警卫部队情况汇报,认真查处疑点,调整完善警卫保障计划,确保警卫工作万无一失,保证了毛主席出访的安全与顺利。1957年11月,毛主席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第二次访问苏联。
时任副总参谋长的杨成武又一次参与组织领导了毛主席出访的警卫工作。 1967年7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已经有一年多,全国的形势比较混乱,很多地方发生了武斗。
毛主席想亲自到武汉、长沙实地去看一看。中央领导同志考虑到当地的局势很乱,担心毛主席的安危,建议取消南巡计划。但毛主席决心已定,态度坚决。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杨成武跟随主席视察大江南北,肩负安全警卫的艰巨任务,并担任主席与周总理之间的联络员。
三个月中,无论在武汉、上海,还是在杭州、南昌、长沙、郑州,杨成武都不离左右,精心筹划各项活动的警卫和保障,灵活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确保了毛主席的绝对安全。
同时还经常受命返京,传达毛主席的各项指示,向毛主席汇报中央各方面的情况。他为保护老帅和其他一些同志以及稳定国家大局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 一生自律见风范 杨成武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数十年如一日,体现了老党员、老红军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
他立场坚定,追求真理。杨成武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铸就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在“文革”期间,林彪一伙罗织罪名,以所谓的“ 杨、余、傅事件”将杨成武同志打倒,并把他全家关进了监狱。
杨成武同志不畏权势,不为利惑,坚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坚决的斗争。 他淡泊名利,谦虚谨慎。
杨成武同志功勋卓著,资深望重,但他始终把自己摆在普通一兵的位置上。在总参工作的二十多年中,职务几经变迁,他从不计较,党叫干啥就干啥,党叫到哪就到哪,对个人的进退去留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决服从命令,绝不讲价钱。
功高不自傲,位显不自居,名重不自恃,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思想觉悟。 他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杨成武同志从一名普通中学生成长为人民军队的著名将领,书本是他最好的老师。他博览古今中外军事著作,认真研究外军特别是苏军作战和治军的经验教训,特别注重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总结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参谋”。
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与探索,使得他对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领会深刻,对战争和作战的方式方法运用自如,对建军和治军的特点规律把握准确。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撰写了诸多军事理论、学术以及历史回顾与缅怀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作风民主,恪尽职守。杨成武同志主持工作时,坚持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注意听取不同意见,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注重发挥班子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合力;当副职时,善于领会和贯彻主官的意图,创造性地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同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他深入细致,求真务实。杨成武同志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心到、眼到、脚到、手到、口到”的工作作风。不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准确掌握第一手情况,作为谋划全局、指导工作的依据。
杨成武同志戎马一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为总参谋部的建设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一定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江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加强总参谋部自身建设,认真筹划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军事斗争准备,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总参谋部)《解放军报》 2004年0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