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饮食:驱寒汤让你暖洋洋
小寒节气一过去三天,伴随小寒节气的到来,雨雪天气也到来,寒冷的天气让我们无法承受。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三种驱寒汤,让你能够抵御小寒的寒气全身暖洋洋,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小寒吃什么
黄芪牛肉汤
原料:牛肉(瘦)1000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大葱20克,姜15克,料酒20克,小葱5克,胡椒粉1克,盐10克,味精2克。
做法:将黄芪、党参洗净;经过加工装于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中药包;牛肉洗净,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葱洗净;沙锅置大火上,倒入鲜汤2000克,放入鸡骨架,加入牛肉块、中药包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葱、料酒,移至小火上炖熟透;拣去中药包、姜、葱、鸡骨架;加入精盐、胡椒粉、味精、葱花即成。
点评: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党参具有健脾补肺、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干姜肉桂羊肉汤
原料:羊肉(瘦)150克、干姜30克、肉桂15克。盐1克,大葱3克,花椒粉1克。
做法:羊肉切块,与干姜、肉桂共炖至肉烂,调入盐、葱花、花椒面,即可。
点评:很多人对生姜比较熟悉,但是并不很了解干姜的功效。干姜多数是生姜晒干或烘干后的成品。生姜偏于散寒,干姜比生姜多了温中回阳,尤其是温暖脾阳的作用,著名古方理中汤中就有它。凡阳虚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温者都比较适合用。肉桂是寒冷季节最为常用的调味食品,有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散寒气的功用。古代凡治疗阳虚之名方,如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皆用肉桂为主药。肉桂甘辛大热,不仅能补阳气,又能散寒邪,故凡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之人,最宜食用。干姜、肉桂与羊肉一起做成药膳,更有利于增强补阳祛寒的功效。
鸡丝阿胶汤
原料:鸡胸脯肉100克,牛奶1000克,阿胶80克,姜10克,盐2克。
做法:鸡脯肉洗净,切成鸡丝;阿胶碎成小块,放沸水锅内隔水蒸化;生姜洗净,去皮切片;鸡肉丝、阿胶、姜片、鲜牛奶同放炖盅内,盖上盅盖;隔水炖1小时,取出,加入精盐调味即成。
点评:阿胶为补血之佳品,尤为适宜出血而兼见阴虚、血虚证者。阿胶既能补血,又能滋阴。止血常用阿胶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
小寒养生
尽管冬至过后,阳气开始升发,但仍处在冬季,就应顺应冬季养生的重点“藏”。冬季进补大家都懂,但就中医理论来看,处于隆冬时分的“小寒”,最重要的可谓“补肾”了。肾为先天之本,而肾又特别容易被冬天的寒气所伤,引发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情况。换而言之,肾补好了,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五脏都可受益。
冬季补肾应以温补为主,但进补并非只吃滋补品就可以了,最好是“有的放矢”,阳虚的要补阳,阴虚的要补阴,气虚的补气。如果是平时怕冷的阳虚体质的人应多食用羊肉、牛肉、核桃等补阳的食物,而平时怕热的阴虚体质的人应多吃些鸡肉、鸭肉、山药、大枣、栗子、百合等平补的食物。
另外,此时的饮食可以适当地增加“苦”味食物,有助于解热去火、清热润燥、疏泄内热过盛引发的烦躁不安。同时苦味的食物还有助心阳。因肾主咸,心主苦,咸味太多,肾水变亢,心阳变得虚弱,容易出现寒象,甚至会导致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情况。所以,冬季饮食最好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
养生食疗方
方法1 桑寄生肉苁蓉煲羊肉
材料:肉苁蓉15克、桑寄生15克、羊肉500克、盐2克。
做法:羊肉切小块,放入沸水中焯烫,捞起,然后与肉苁蓉、桑寄生盛入锅内,加1800毫升水以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续煮50分钟,起锅前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较好的滋阳补气作用,但注意吃完羊肉后不宜喝茶,否则容易便秘。
方法2 山药炖羊肚
材料:羊肚200克,山药150克,精盐、黄酒、味精、葱段、姜片各适量。
做法:将羊肚洗净,切成块。将山药洗净,切成片,同入锅中,加入精盐、黄酒、葱段、姜片和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烧开,再改用小火慢炖至羊肚熟烂,去葱段、姜片调味即可。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