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强新疆 谢志强:新型城镇化即将开启巨大增长空间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新型城镇化从一个概念变成一种行动,从一个学术观点上升为国家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2003年笔者就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这一概念,并进行了充分论证。
当时提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理由:一是新型工业化需要新型城镇化。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之间是一个承前启后、相互作用的关系和过程,即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和前提,并推动着城镇化。
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并有力地支撑和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十五”时期的情况表明,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它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和间接贡献达到3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化同时也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现代化的应有内容之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讲,没有城镇化的现代化是难以想象的,至今也是不存在的。
因此,城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文化进步,对于工业化和现代化,以及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致力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能否改变发展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状况,能否在2020年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好在新型工业化的新道路上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新型城镇化的道路。
二是对于中国到底应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当时学术界和政策层面在不断探讨和争论,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十种主要观点:大城市发展重点论,中等城市发展重点论,小城镇发展重点论,大中小城市发展并举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发展功能互补论,大中小城市由紧而松的梯度发展论,大小城市两头重点发展论,因地制宜论,就地转移论,逆向发展论(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要发展小城市,反之,则要发展大城市,认为西部应发展特大城市)。
中国政府确立的城市化的基本方针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究竟哪一种思路更科学,更适合中国的发展情况,最后当然由实际效果来回答。
现实的情况是,无论哪一种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设计,都没有被普遍接受,因为每一种设计在强调它的合理性、科学性的同时,几乎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弱点,因而各理论、观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歧,甚至对立。为了健康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需要寻找新的角度,从更高的层次上整合各个方面的观点,形成中国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主张。新型城镇化也就应运而生。
三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若干值得注意和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例如,城市人口数量迅速扩张造成的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与社会治安;城市摊大饼式膨胀带来的用水、交通、管理等问题;一些城市发展特别是许多小城镇发展缺乏规划、随意性、低要求等造成的聚集能力低、聚集效益差、扩散能力弱、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城市没有个性,千遍一律,缺少对“城市”本身的内在规定性思考;城市发展远离人本思想,贪大求洋,唯GDP;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失衡;城市管理系统与市场经济愈来愈不相适应,建而不管的问题突出;城乡之间的互补性差,不少城市已经失去了辐射乡村、带动乡村的功能,有的甚至成为了孤岛城市,完全违背了城市化的初衷;城市化与工业化脱节、失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