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松夜宴图 【老栗夜宴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稿:《韩熙载夜宴图》

2018-03-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说的这幅画叫<韩熙载夜宴图>,作者顾闳中在史书上少有记载,只知是江南人,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的1个宫廷画家.他的传世作品就此一幅,却代表了五

今天说的这幅画叫《韩熙载夜宴图》,作者顾闳中在史书上少有记载,只知是江南人,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的1个宫廷画家。他的传世作品就此一幅,却代表了五代人物画的最高成就,堪称“以孤幅压五代”,为他在中国美术史上赢得了不朽的声誉。

这幅画上仅乾隆、宣统、嘉庆等皇帝的藏印就有15枚之多,还有宋元明清时期许多名人的题跋;解放前,张大千先生曾变卖了所藏名画和全部房产,以五百两黄金的天价买下这幅画,并朝夕相伴。

经书画鉴赏大家徐邦达先生考证,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这幅画已非原作,而是宋人摹本。但即便如此,仍不影响它的国宝地位。

此画由来之因,众说纷纭;画面悬疑重重,至今尚无定论。

大家来看这幅画,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满屋宾客皆沉醉其中,唯独主人公韩熙载始终满脸愁郁。巨大的反差使整幅画卷既热烈又冷清、既缠绵又沉郁,奢靡浮华的夜宴背后隐含着无奈颓唐,轻歌曼舞的欢声笑语中暗藏着刀光剑影,为什么会是这样?

再来看画中这些家伎。在古代,家伎只是主人财富的一部分,没有人身自由,大多数命运十分悲惨。但这幅画上的家伎为什么却显得轻松自在、自由快乐?

公元978年七月初七,北宋汴京陇西郡公府。一身文士打扮的南唐后主李煜望着天空,呆呆发愣,花容月貌的小周后倚在一旁,面色惨淡。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尽管牛郎织女曾经幸福美满,最后却隔河相望、一年一见,使“七夕”更多是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内涵。

今天又是李煜42岁的生日,想起往昔今日,群臣祝贺,欢歌燕舞,赋诗对唱,尽兴而欢。现却只剩下孤零零夫妻二人,囚犯一般,终日以泪洗面。刹那间,亡国之恨、丧家之痛,涌上心头:

“春花秋月何日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朗声吟诵,语调悲怆,好似啼血杜鹃,声声血泪,令人肝肠寸断。小周后微微抽泣,香肩轻轻颤动。

李煜拿出玉笛,哀伤吹奏,小周后轻启朱唇,悲声相和。笛音凄凉,歌声凄楚,飞过高墙,直入云霄…… 正在此时,南唐旧臣徐铉来见。谈话中,李煜长叹一声:“悔当初杀了潘佑、李平!”

小周后轻声道:“当年如能任韩熙载为相,也不会这般天地!”

李煜听后,喃喃自语:“是啊,韩熙载……”思绪穿越时空,回到了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江南水乡——

李煜的祖父李昪于公元937年建立南唐。李昪俭朴勤政,励精图治,与民生息,南唐初年十分富足。李昪去世后,长子李璟即位,吞闽灭楚,疆域达到3五个州,地跨东南五省,成为十国中疆域最大的国家。但连年用兵,劳民伤财,下夺农时,上虚国库。

另外,李璟有2个特点:一是喜好文学,二是喜欢人拍马屁。所以,他的用人标准也就两条:文学和奉承。因为喜欢文学,南唐一度废除了科举制度,给李璟上书的文采出众者就可得到高官。南唐虽因此成为文雅之邦,但文章写得好不见得就能当好官,这种选择官员的方法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喜欢人奉承,导致用人不明、“五鬼”乱政。

宰相冯延巳虽文采出众,名列五代十国词人3大家之一,但却只知舞文弄墨,阿谀奉承,结党营私,能力低下,不能履责。所以,朝政日益混乱,国运渐趋衰败。

公元956至958年,后星期三征南唐,夺走十四个州,南唐称臣纳贡,国势江河日下。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在此情况下,961年,李煜继位。

李煜自幼聪明好学,熟读书经,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还笃信佛法,自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向往归隐,本不宜为帝,因为五个哥哥先后死去,按顺序轮到了他。

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时,大臣钟谟就说:“李煜德轻志懦、酷信佛教,不适合立为太子;弟弟李从善果断勇敢、沉稳持重,适合立为太子。”此话极其准确,但李璟大怒,把钟谟贬官流放,坚持立李煜为太子。

李煜一即位,就给赵匡胤上书,表明自己卑躬称臣、偏安一隅的想法,并加倍进贡以示臣服,以为多花钱就能买来平安,自己便在国都金陵(今南京)过着放荡奢糜的生活,还毫无掩饰地写进词里。

他的《玉楼春》写道:“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美丽的嫔娥上好晚妆,个个光彩照人、肌肤如雪,在宫殿里鱼贯而入,排成一列。

悦耳的箫声在池中流水和天上白云之间流动回旋,一遍遍演奏的《霓裳羽衣曲》和着优美的歌声响彻云霄。一阵风飘过,是哪个美人儿的体香?微醉的我轻拍玉雕栏干,感觉美妙无比。

酒阑人散,但我还没尽兴,回寝宫的路上,告诉下人不要点燃蜡烛,我还要骑马欣赏那一轮明月。 可以看出,李煜是个没有节制的人。想听凤箫,就让“吹断”;想听《霓裳羽衣曲》,就命“重按”。半夜了也不休息,还要醉情明月。整日沉湎声色,不能自拔,温香软玉中放纵自己。

1个充满情感的词人,对于周围事物,都有1种异于常人的爱恋,对异性更有1种独到的眼光。一般男人欣赏女人,依次有4个重要部位:眼睛、头发、身段和足部。眼睛的美包括了五官搭配;头发的美连带着发型、饰物;身段的美包括丰乳、皓腕、纤腰、曲臀、肤色等;足部除了有形的美腿和纤脚之外,还须充分联想它隐而不显的特殊意义,只有充满灵性与感性的人,才能想像得到。

窅娘就是以一双细嫩精巧的小脚、擅舞《霓裳羽衣曲》而得到李煜的宠幸。

窅娘为使足部更美,用锦帛缠裹双脚,屈作新月形状。窅娘不是女子缠足第一人,但由于南唐的宫廷生活为人艳羡,窅娘又是绝色美人,对缠足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逐渐遍及全国,以“三寸金莲”为标准,愈缠愈小,小到根本无法站立,反而成为美的极致,对中华民族的健康、习性甚至兴衰影响深远。

大家想,1个连站都站不稳的妈妈,怎能教养出斗志昂扬、英武骠悍的儿女?蒙古人入主中原,明朝把蒙古人赶走,满族人又杀入关来,汉民族连连失势,未尝不与缠足有关。蒙古人和满族人鼓励汉人缠足,本族妇女却大脚蹁蹁,又是为何?

李煜的皇后周蔷通史书善歌舞,弹得一手好琵琶,史称大周后,曾得到一份《霓裳羽衣曲》的残谱。《霓裳羽衣曲》传说是唐玄宗梦游月宫,醒后所作,是唐朝最伟大的乐曲,后在乱世中失传。经过音乐家大周后的努力,终于恢复了原貌。

李煜用黄金凿成一座莲花,绕以珍宝缨络,光辉夺目,莲花中心又生出一朵瑞莲,放在皇宫正殿。玄宗的1大享受是听着《霓裳羽衣曲》,看着杨贵妃翩翩起舞,直至“安史之乱”发生;李煜的1大乐事是沉浸在《霓裳羽衣曲》中,欣赏窅娘在莲花上轻盈而舞,直至国家灭亡。

周后有大小之分,小周后叫周薇,长得神采端静、仙姿绰约。大周后怀孕后,周薇来到内官服侍姐姐,和李煜一见钟情,便常秘密约会,大周后只能黯然神伤。大周后因病去世后,周薇当上皇后。从此,两人名正言顺地过着恣情贪欢的风流生活。

小周后喜欢焚香,自造的焚香器具就有数10种。每天垂帘焚香,她坐在其中,如神仙一般。小周后用鹅梨蒸沉香,放在帐中,既无烟熏之患,又沁人心脾,称为“帐中香”。此香遇人汗气,变成1种甜香,因而即使在夏天,两人的私生活也趣味无穷。

李煜让宫女每天收集露水,浸泡碧衣,颜色格外鲜明,称做“天水碧”;还用进贡的茶油花子制成花饼,或大或小,形状不一。令宫女淡汝素服,缕金于面,花饼点额,称为“百花妆”,远远望去,如仙子一般;小周后是个棋坛高手,李煜也是个棋迷。为了下个痛快,李煜常命卫士守住宫门,对前来奏事的大臣一律不见。

李煜礼佛极诚,和小周后经常头戴僧帽,身披袈裟,拜佛诵经。因长时跪拜,手脚生茧。与大臣见面就谈佛法,不理政事,搞得很多大臣也吃斋念佛。赵匡胤便设计派人给李煜讲佛,使他更加痴迷,而荒疏国家大事。李煜还广建寺庙,扩大僧人队伍。僧人不交税,由国家养活,加上不断给北宋进贡,导致国库空虚、财政困难。

李煜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痴迷佛法、向往归隐虽使他仁慈宽厚、好生戒杀,却又性情软弱、没有主见,从而威严不足、只图自保。身处国君之尊,偏怀赤子之情,向往真情出世;欲求一国偏安,却无保国之策,一味委曲求全。这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悲剧和南唐必然灭亡的结局。

对于李煜的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南唐大臣纷纷上书进谏,一些措辞极为尖刻。李煜虽宽容处之,但却搁置一旁,不听劝谏。大臣潘佑接连上书七次,李煜高度赞扬,却还是我行我素。潘佑的第八次上书,把所有大臣贬得一文不值。

李煜震怒,下旨将潘佑和他的朋友李平投入大牢,导致二人自杀。李煜事后非常后悔,厚恤二人家属,但恶劣影响却难以挽回。一些忠臣见李煜无可救药、南唐即将败亡,便以各自方式表达绝望。大臣廖居素上疏后,见李煜毫无反应,便在家中绝食。一日,家人发现他身穿官服,站着死在一口井里,遗书中说:“吾之死,不忍见国破,而主辱也”,我是不忍心见国家灭亡、国主受辱才去死的;大臣徐锴临终前说:“吾今得免为俘虏矣!”

970年春天,面对国势低落、宰相无能,李煜忧心如焚。他一直想任韩熙载为相,并露出一些风声,但韩熙载放荡糜烂的私生活惹得风言风语,使他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怎么办呢?李煜陷入沉思,突然大喊:“宣待诏画家顾闳中、周文矩。”

两位画家上殿后,李煜命二人前去韩府赴宴,并交代:“去后须耳听目记,回宫后如实画下所见所闻,呈本主御览。”

见小周后一头雾水,李煜解释道:“现今国运不昌,宰相冯延巳无用至极。本主早想任韩熙载为相,力挽危局。”

小周后好奇地问:“韩熙载何许人也,值得如此看重?”

“韩熙载是山东潍坊人,爸爸韩光嗣是后唐大将。韩熙载在后唐时,曾考中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京城。因爸爸被后唐皇帝所杀,便投奔江南吴国。他曾对好友李榖说:‘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烈祖(李昪)当时在吴国已是大权在握,对他寄予厚望,却只让他先后担任3个州郡长官的幕僚。南唐建立后,马上任他为秘书郎辅佐当时还是太子的父皇。”

“这是先抑后扬的驭臣之道。”李煜话未说完,小周后便笑语盈盈地说:“才能出众者大多恃才傲物。为江山稳固,有为帝王多把可用大才赋以闲职或无故加罪,待太子继位后再予以重用或平反,以获重臣感恩忠心。”

“对!”李煜赞赏地拍了一下小周后的玉手:“建国前,韩熙载未受重用;建国后,被安排辅佐太子,培养感情;父皇继位后,对他破格提拔、予以重用;本主登极后,更是器重有加,任他为副宰相,还封其二子为公。即使由他发起并负责的货币改革失败,导致通货膨胀、弊端丛生,本主也并未怪罪,一心任他为相。不过——”说到此,李煜叹了口气,小周后忙问缘由。

“韩熙载的私生活简直荒诞至极!”李煜摇着头说:“他用赏赐和写文章赚的钱,养了四十多个色艺兼备的家伎,常一起演戏;俸禄全分给家伎,自己扮成乞丐,到家伎处要饭,以为笑乐;经常在家宴集宾朋,夜夜歌舞,处处风月,对家伎娇纵惯养,男女糅杂,不拘礼法。我担心任他为相,会引起非议!”

小周后笑了:“不能规劝他吗?”

“韩熙载年逾花甲,又是三朝重臣,直接说他不大妥当。”

“令两位画家去他府上,又是何意?”小周后问道。

李煜笑而不答。

两位画家领旨后,向韩府行去。

“听说韩大人品性高洁,从不卑躬屈膝,也不做卑劣之事。”顾闳中说道。

“是啊!韩大人不仅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光彩照人、风度翩翩,而且能言善辩、歌舞皆精、书画冠绝、热爱生活、时尚前卫……”周文矩显然是韩的“粉丝”。

一路闲聊,来到韩府。两人被仆人引入,晚宴已经开始。只见几案上酒樽斟满、果盘堆尖,满屋宾客或坐或立,陶醉于琵琶的美妙曲调之中。一部美髯、高大伟岸的韩熙载头戴乌纱,坐在榻上,器宇不凡,脸上却无一丝笑意。

怎么还有1个和尚?

原来是韩的好友德明禅师。

过了一会,韩熙载从床上下来,开始击鼓。家伎王屋山身穿天蓝色长袖舞衣,随着鼓点跳起著名的女子软舞《六幺》。只见她流畅的舞步宛若游龙,优美的舞姿变化无穷,低回处如破浪出水的莲花,急舞时像风中飘舞的雪花,满屋一片喝彩,韩熙载却还是满脸愁郁。

鼓停舞罢,大家稍事休息。顾闳中偷眼一看,韩熙载坐到床上洗手,身边佳丽环绕,真是艳福不浅!可韩熙载还是心不在焉,沉浸在自己的空间里:

“想我韩熙载雄才大志,吴王却赋以闲职。蒙南唐三主重用,使我萌生知遇之恩,故而尽忠言事。可惜元宗(李璟)用人不明,国势日下。‘五鬼’之陈觉、冯延鲁出征大败,元宗却不问罪;我为国直谏,反被贬官,让人心寒!等到国主继位,更是令人失望。

国主仁孝、多才多艺,但却不抓政治,知识分子型的皇帝必会亡国!现今北宋强盛,平定江南已是大势所趋;南唐风雨飘摇,危机四伏。国主一心用我为相,无非是想我这把老骨头为他所用,力挽颓局、定国安邦。我倍受李氏一门厚待,理应报恩,可是—”

“韩公,为何蓄伎自污?可知天下人怎样看你?”原来是德明禅师走了过来。

韩熙载挥挥手,等家伎们退下后说:“自污以避相尔!”我这样做是为了不当宰相。

“何故避之?”禅师追问道。

“中原常虎视于北,一旦真主出,江南弃甲不暇,吾不能为千古笑端。”

原来,这是韩熙载效仿孙膑装疯、司马懿诈病的“假痴不癫”之计:李氏一门厚恩,李煜一旦任他为相,势必无法拒绝,但中原统一全国、南唐必亡的局势判断和不能贻笑千古的自保意识使韩熙载决定避相,所以才疏狂自放、纵情声色,使李煜无法任命。

这时,悠扬动听的乐曲响起,打断了二人谈话。5个家伎坐成一列,参差婀娜,笙箫合奏,宾客渐渐聚拢过去。顾闳中看见,有男女两人隔着屏风在调情言笑,韩熙载下了床,解衣盘膝坐在椅上,执扇驱热,依然神色游离。

“真是个怪人!”顾闳中暗道。

“一边是出将入相的雄心壮志,一边是独木难支的无奈现实;一边是李氏一门的优待厚恩,一边是大厦将倾的局势判断。这种两难抉择对我的人格撕裂是何等残酷!但有谁明白是形势迫使我不得不以堕落求生存?有谁明白自污避相与我的理想之间的严重冲突?又有谁能明白我的无聊苦闷和道德隐痛?”韩熙载瞟了2个画家一眼:“我怎能不知二位来此目的!

郁郁寡欢是我的唯一选择。如果沉醉其中,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我身为重臣,却耽于享乐,有违臣子本分,也易让人抓住把柄。

只有神情郁寞,才能使人认为:迷恋声色是因中毒太深、无法自拔故不适合为相,却又心系国运、担忧国事。二位前来,实是我完善计谋的绝佳良机!”想到此,韩熙载极度欣慰,脸上却神色依旧。

此时夜阑乐散,客人陆续散去,只留下个别好友在和家伎调笑。韩熙载站了起来,手握鼓槌,扬手向客人告别。

顾闳中今晚是大饱口福、耳福和眼福,回去作画却犯了难:李煜要求把所见所闻全部画出,但整晚活动何其丰富,选哪些内容呢?顾闳中苦苦思考,选定了5个场面: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怎样构图呢?一般画作都是一画一事,顾闳中灵感突现:打破时间概念,把5个活动画在一起,从右至左分为五段。

每段既相对独立成画,又互相联系形成一幅画卷;画面丰富变换、环环相扣,也不会引起审美疲劳。如何表现呢?韩府优美的乐曲激发了顾闳中的灵感:把画中色彩的明暗分布分为黑白灰3个区域,就像音乐中的高中低音;以绢本底色灰色调为背景,统一画面,女人呈浅于底色的白色区域,男人和器物呈黑色区域;利用明暗对比手法,使黑灰白互相衬托、互相对白,使每个单体都借助周边物体的面积大小和明暗对比呈现自身。

笔法用铁线描与游丝描相结合,细腻描绘所有人的形体姿态和目光手势;对韩熙载下笔重描,并让他在5个画面上全部出现。

两幅画作送进宫中,李煜不禁眼前一亮。尤其是顾闳中的画作,构图独具匠心,色彩科学分布,人物众多却清清爽爽,整幅画卷犹如一首抑扬顿挫的美妙乐曲,时而静若天籁,时而动如战鼓,韵律十足,牵动人心;勾勒用线犹如屈铁盘丝,柔中有刚,尤其是韩熙载面部蓬松的须眉,勾染得像是从肌肤中生出一样;5个场景和四十多个人物无不得到最充分、最靓丽的展示。禁不住赞道:“真乃传神之作!”

见小周后不明所以,李煜笑道:“赐图与他,使其自愧。”原来,李煜是想通过图画对韩熙载起到规劝作用。

谁料,韩熙载视之安然,竟无任何改变。李煜心中有气,便将他贬官到南唐最偏远的洪州。韩熙载遣散家伎,准备上路。李煜一看美女散尽,便下令将他留下。但家伎们渐渐聚集,韩熙载很快又像以前一样了。

如果是现在,各大媒体肯定会蜂拥前去,采访的1个重点就是家伎:“为什么你们会那么快乐?为什么你们对韩熙载不离不弃?”

这些家伎会说:“因为我们在韩府很自由!我们可以和宾客打情骂俏,可以私客、产生爱情。韩先生不但没有架子,不辖制、虐待我们,还把工资分给我们,和我们一起演戏、扮演乞丐逗大家开心。我们这些备受歧视的小女子在韩先生那里,体验到的是平等和谐相处的氛围,找到的是抒发人性自由的平台。

”是啊,韩熙载与她们的故事和画面上女子们的投入表演无不洋溢着平等和自由之美。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自由日益成为1种普世价值!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争取更大、更多、更高质量自由的历史。

李煜见规劝无用、贬官无效,无可奈何地说:“我也拿他没有办法啊!”但还让韩熙载担任副宰相一职。

因蓄伎被贬官,因散伎被留用,却又“食草如故”。当时人佩服韩熙载气节不改,称他为“韩夫子”。

只有韩熙载心中明白:“李煜如何处理,我早已心中有数!但只有仁厚风雅之帝,才会用图画这样1个既是双方兴趣共同点又极其温和的方式提醒规劝,真是用心良苦呀!”感激之余,惭愧不已。

谁知时间不长,韩熙载因病去世。李煜痛惜万分,追封为太宰,葬在名相谢安墓旁。李煜对韩熙载是生前不能用之为相、死后也要封其为相以完成心愿。

975年,北宋攻下金陵,南唐灭亡。李煜被押到汴京,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976年,新登龙廷的宋太宗赵光义改封李煜为陇西郡公,又拨钱解困。但赵光义暗藏祸心,利用各种借口召小周后入朝,一去就是几天。小周后回来后必定痛哭,大骂李煜,李煜只能无言避开。

想到此处,李煜更是哀痛满怀,悲声朗诵新作《虞美人》,此事马上有人报告给了赵光义。徐铉回来后,也不敢隐瞒,如实汇报了李煜的话语。

赵光义大怒,认为李煜不忘故国旧臣、仍有复国之念,便以庆贺生日为名,赐给李煜一壶掺有牵机药的毒酒。李煜喝后,全身抽搐颤抖,最后四肢曲缩、头脚相抵,死在惊恐万状的小周后怀里,有人说这是他鼓励女子缠足、摧残肢体的报应。没过多久,小周后也香消玉殒。

李煜虽然懦弱无能,却仁厚爱民,减赋息役,颇得民心。江南缙绅百姓听到李煜死讯,都失声痛哭,纷纷自发拜祭;许多宫娥手写佛经,为李煜祈求阴福。

所有艺术种类里,悲剧对人心灵的冲击和震撼最为强烈。悲剧就是人们认可度高的、大份量美的人或事物遭受严重苦难或毁灭。

《韩熙载夜宴图》画的是韩熙载,主人公却还有李煜,又蕴含着南唐的兴衰存亡。韩熙载的选择是个悲剧:为了生存和名誉不得不放弃理想,埋没才华能力,沉湎声色而倍受道德拷问,悒郁无聊中的痛苦可想而知;李煜的命运是个悲剧:李煜才华横溢,多才多艺,本无心政治,向往归隐,登上王位完全是命运作弄;南唐的兴亡是个悲剧:南唐文化繁荣,简直就是文人天堂,却逃不过“丛林法则”的支配。

一代词乡的美名、文雅之国的荣耀与亡国之君的耻辱、饮恨而去的悲怅,这些巨大的反差和画里韩熙载的神色与画面气氛的鲜明对比映射出的韩之命运未卜、南唐风雨飘摇、良辰美景不知明日是否都还在的悲剧悬疑,震撼人心。

小小的一幅画卷,蕴含了时代、社会、国家、人性、世象、命运、善恶、大美即将被毁灭的悲剧之美以及诸多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等如此繁多的信息量,以盛宴形式记录了一幅曾经文雅兴盛的大邦残照,谱写了一曲南唐悲歌。《韩熙载夜宴图》流芳至今并将永世不朽的真正原因在于画外故事、画里对人性淋漓尽致的体现和画里画外弥漫的自由大美以及自由大美即将被毁灭的悲剧之美!

正因如此,这幅画历经千年、始终为人所关注,并成为当代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动力与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