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冕谈读书 麦家谈读书:我的第一本课外书本是要被烧掉的……
“你知道的,爸爸有句格言:读书就是回家,书这一张纸比钞票更值钱!请容我最后饶舌一句,刚才我说的似乎都是战略性的东西,让书带你回家,让书安你的心,让书练你的翅膀,这也许就是战术吧。”
——2017年3月,麦家在央视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中朗诵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这时候,我经常想,她(麦家母亲)要是能看文学书该有多好。像今天这个日子,我会首先推荐她读郁达夫、阿来、蔡骏、石一枫等,读你们这些人的作品,因为你们就在她身边,是个很好的理由。如果在其他的日子,我也许会推荐她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迈克尔·温达杰的《英国病人》、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莫言的《生死疲劳》、余华的《活着》等。如果她读不了,能听,我也可以给她读这些作品。
这些作品都艺术地再现了人生的苦、生存的难,洋溢着人性的光辉、美丽,向死而生的豁达、宽广等等。我相信,如果她能听读这些作品,首先可以打发被病魔困在床上的大把时间,其次这些作品本身的底蕴、象征、启示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给她力量,让她焦灼的心灵可以受到一定程度的抚慰和温暖。
文学说到底是关乎心灵的事,它给心灵注入养料,给心灵驱散黑暗,给心灵以润物细无声的滋补,让心灵变得更加饱满、更加有力,从而能去感受更辽远的生活,能去对付比我母亲病痛更痛的痛。”
——2016年12月7日,“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上
“读书先要浏览一样地读,一个人一辈子精读100本甚至50本就足够了,但为了精读这50本,是从广泛的500本5000本中淘出来的。这50本是你的情人。这50本是你的方向盘,让你不会迷失。”
——2016年7月,第26届全国书博会上
“初中时,我读到的人生第一本‘课外书’是《林海雪原》。那是一本用来做柴灶引火用的书,整本书并不完整,结尾已经被撕掉了几页。
那天我就像捡到宝一样,三四十万字的一本书放现在,我一个上午就能读完,可那本《林海雪原》我却整整读了一年。对从没读过书的人来说,拿到这本书的感觉就像《美国往事》里小男孩帕特西一口口小心翼翼舔蛋糕似的,很想吃却又害怕一口就吃完了。
读完那本书后,我开始意识到天地之外的天地,于是开始千方百计找书看,一边读一边向往外面的世界。直到现在,每去一地,首先拜访的是图书馆。”
——2016年5月,第四届新少年作文大赛互动第二场
“书房是我的天堂,连地板都是亲自去乡下买老房子拆下来的木料,请木匠现场做的,自己上漆,清漆里加了蓝墨水,一遍一遍刷,刷成钢青蓝。比蔚蓝的大海还要蓝。深蓝。我就是一遍一遍刷着地板,累了,去阳台上抽烟、喝茶、看书。
这个时间长达半个多月,我看的书至少有十几本,但现在想得起来的只有这一本:《米格尔大街》。这本书果然是聪明,文笔清丽,幽默轻松,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读,像画册。我头一遍是通读,后来是翻来读,反复读。
像刷油漆一样,刷多了,就长牢了,化不掉。记得有一天,我就用刷地板剩的蓝墨水写了一则读书笔记,其中有这样一句:他们是如此卑微,却又都如此快乐,像一群蜜蜂。当时我不知道,一年后这位作家将得诺贝尔文学奖,更不知道十四年后我们会在杭州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