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慎的同学 授衔的高级将领2许继慎
一、从黄埔一期校友到红一军正副军长
徐向前,原名象谦,1901年10月出生于山西五台永安村,在阎锡山创办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念过书,1924年春成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许继慎,原名绍周,1901年11月出生于安徽六安土门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是安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之一。1924年春,许继慎也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由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1925年2月1日,针对广州反动势力日益强大的形势,“黄埔状元”、共产党员蒋先云提出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将所有驻扎在广州的、倾向于革命的青年军人联合起来,对付联合的反革命势力。由于深得黄埔学生军心,“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一年多时间,会员就发展了二千余人。这时,徐向前、许继慎虽然不认识,但对共产主义的共同信仰让他们团结在蒋先云周围。
1927年底,广州起义失败后,徐向前担任由工人赤卫队整编成的红4师参谋长、师长,在“农民运动大王”彭湃领导下纵横广东海陆丰一年之久,并正式改名“向前”,寓意永远向前。1929年6月,徐向前命中央军委派遣,到鄂豫边任红31师副司令(副师长),率部接连粉碎敌人数次“会剿”。同年12月下旬,当选为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委主席……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许继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第2营营长、第十一军第24师第72团团长,参加过强渡汩罗江、攻打平江城、勇夺汀泗桥、硬取贺胜桥及保卫大武汉等著名战役、战斗。在贺胜桥战斗中,子弹穿过肺部,他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人称“铁军中铁将”。
1930年春,许继慎被派往鄂豫皖苏区,领导整编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根据地的红军,以实现鄂豫皖红军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同年4月12日,鄂豫皖红军部队进行改编,建立了红一军军部,许继慎担任军长,徐向前担任副军长:下辖三个师,一个独立旅——鄂豫边根据地原红31师改为第1师,师长徐向前兼;豫东南根据地原红32师改为第2师,师长漆德伟;皖西根据地原红33师改为第3师,师长周维炯;独立旅系由地方武装为主组成,旅长廖业祺。改编后的红1师有800余人,红2师有600余人,红3师及独立旅各300余人,全军共2100人。同时,成立了红一军前敌委员会(前委),许继慎、徐向前一起当选为委员。从此,他们在鄂豫皖苏区共同战斗了一年半……
二、许继慎、徐向前指挥红一军连战皆捷,带领部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红一军成立后,决定由徐向前带红1师向平汉路出击,军长许继慎率军部去商南、皖西,直接指挥红2师、红3师开展对敌斗争。考虑到沿途有敌军和民团袭扰,徐向前特意从红1师师部手枪队抽调四五十人护送许继慎。徐向前的同志情、校友谊,显示在这一细心的举动中。
许继慎确有过人之处,他带领部队连克英山、霍山、罗田等县,取得了歼敌近三千人的重大胜利,有力推动了皖西根据地的工作。原来总数不到900人的红2师、红3师,很快发展到1800多人。1930年7月,许继慎指挥了著名的英山战斗,在敌我兵力相近的情况下,许继慎采用了“攻点打援”的战术,把敌人从据点中驱赶出来,在运动中加以分割围歼,创造了鄂豫皖红军首次歼敌一个整旅的空前大胜利。
1930年6月起,徐向前带领红1师西出平汉路,接连取得奇袭杨家寨车站、设伏杨平口、奔袭花园镇战斗的胜利。其中,设伏杨平口,毙俘敌1200余人,缴枪1000余支,取得了鄂豫皖红军成立以来首次歼敌一个整团的重大胜利。徐向前指挥的上述三次战斗,共歼敌近3000人,队伍也扩大到3000人左右!
1930年8月中旬,敌戴民权师根据蒋介石的指令,派出一个旅来犯。徐向前率部向黄安西北转移,诱敌冒进至地形条件较好的四姑墩附近。趁敌孤军前进,徐向前下令发起反击,由于敌人兵力集中,一时相持不下。正巧,许继慎率领二、三师也赶来投入战斗,迂回了一下,歼敌一个团,溃敌两个团。对于和许继慎无意中合作的四姑墩战斗,徐向前非常满意:“这一仗,打得痛快麻利,主要原因是兵力集中,坚决果断,迂回包围,近战歼敌。”
在许继慎、徐向前共同努力下,红一军取得了长足进步,诚如徐向前回忆的:“可以说,开始了从小规模的游击战向较大规模运动战的过渡。过去只能跑圈子,伏击、袭击小股敌人,消灭国民党正规军的个把排和连;现在不同了,能主动调动大股敌人,在运动中整团整团地歼灭。过去只能攻打些小的民团据点,缴获也少;现在不同了,能打下县城或重镇,缴获大批枪弹和轻重机枪、迫击炮,武装自己。……总之,部队的战术思想有了新的提高,战斗力大大增强,标志着鄂豫皖的红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徐向前所言不虚!经过许、徐二人的锤炼,红一军确实“能打下县城或重镇”,并“能主动调动大股敌人,在运动中整团整团地歼灭”,典型战例分别是新洲战斗、东西香火岭战斗。
1930年11月底,天已经转冷,红一军上下还穿着单衣,冬装无着落。这时,地方党组织送来情报说,新洲城空虚,只有些民团防守。许继慎、徐向前议定奔袭新洲,解决部队的冬装问题。对于和许继慎直接指挥的这一仗,徐向前赞不绝口:“我记得很清楚,出击那天晚上,正下雪。南方的雪,边下边化,道路泥泞难行,部队冒雪踏泥急行军,一气跑了五十多里。这样坏的天气,敌人意想不到红军出击,疏于防守。我们没打枪,就进了城。一问,出乎意料,里面驻着郭汝栋的一个混成旅,是当天晚上才开进城里宿营的。……好吧,打!当夜就全歼了这个旅,俘虏敌人好几千,缴获大批枪支和军需物资,打了个大胜仗。”
随后,红一军兵锋直指皖西,围攻六安县城之敌第46师。敌安徽省政府主席陈调元、鄂豫皖三省边区“剿匪”督办李鸣钟见六安被围,急忙部署驻豫南的敌第30师、第25师驰援六安。这时,许继慎、徐向前指挥红一军改攻城为打援,主力迅速撤围六安并集中于麻埠镇,寻机歼敌。1930年12月下旬,来自豫南的两路敌人缓进迟疑、徘徊观望,六安之敌第46师则贪功反扑,陷入孤军突出的窘境,许继慎、徐向前遂决定运动歼敌,战场选在东西香火岭:以一个团和地方游击队钳制敌左、右两翼的两个团;由徐向前带领三个团迎击敌中路两个团;许继慎带着军直部队和机关留守麻埠,居中运筹。经过一番恶战,红一军在东西香火岭全歼敌人三个团,有一个团长柏心山正在山头上写作战命令,被红军活捉。
许继慎、徐向前共同打造的东西香火岭战斗,当时影响很大。徐向前回忆说:“敌四十六师遭到毁灭性打击,残敌龟缩六安不敢复出;敌三十、二十五两师,也吓得慌忙向商城、固始撤退。这一胜利,不仅彻底粉碎了敌人在皖西的‘围剿’计划,且极大振奋了人民群众的斗志……六安县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并将六安独立营扩编为独立师。”
三、许继慎力主红一军混编居功至伟,徐向前全力支持亦有微词
许继慎刚到鄂豫皖苏区成立红一军时,党中央就决定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的三个师实行混编。因当时条件不够成熟,故整编时未能实行。因此,许继慎等军领导酝酿,相机召开红一军党代表大会解决这个问题。1930年10月上旬,许继慎指挥红2师、红3师袭占了--光山,红一军党代表大会随即在这里召开。会议开了三天,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检查领导工作并改选前委;
(二)反对山头主义等不良倾向,部队实行混编。会上,有同志指出,红一军领导在前段时间里,出击平汉路“作战不力”,是一种消极等待革命高潮到来的“机会主义的路线”,要求大会代表对此进行“总的检举”。会上,徐向前继续当选为军前委委员,军长许继慎受到的批评最多,改选前委时落选。对于许继慎挨批,徐向前心里是不满意的,他当时就公允指出:“许继慎这个同志是行的,指挥打仗有一套,带兵也有经验,就是英雄主义厉害点。”“会议的方向是有问题的。”
在红一军混编问题上,徐向前充分肯定许继慎的作用并予以支持:“许继慎同志一直主张部队早日混编,做过不少动员工作,我们也赞成。把三个师捏在一块,他有很大的功劳。”光山会议上,许继慎、徐向前等认为:“经过半年多的斗争实践证明,红军要担负起巩固和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艰巨斗争任务,将三支不同地区发展起来的部队,打乱原建制进行混编,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一是利于打破地方观念。三个师过去来自三个地区,基本上是按地区系统形成建制的,地域观念、山头主义较明显地存在着。
……甚至相互瞧不起,闹矛盾,妨碍部队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二是便于形成三个拳头。三个师建立的时间有先有后,实战经验、战斗作风、武器装备都不一样。红一师成立早,底子厚,人多武器好,战斗力最强。
相对说来,其他两个师就显得弱些。混编后把红一师的干部和武器多调些给二、三师,就能进一步加强这两个师,使全军力量相对平衡,形成三支有力的拳头,协同作战,打击敌人。同时,通过混编,各部队亦能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决定部队实行混编。
光山会议后,在许继慎、徐向前具体领导下,红一军着手混编部队:除干部交流外,红1师、红2师各抽五个连对调。部队混编后,全军共6000余人,许继慎担任军长,徐向前专任副军长,免兼红1师师长职务。对于这次混编,徐向前有赞有弹:“这次混编,在统一全军的领导、统一意志、统一作风、统一纪律及打破地方宗派观念上,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问题,如对一师,拆得太厉害,将一些干部调往外师降职使用,是不妥当的,也是军领导对一师不够信任的表现。”
四、许继慎由军长降为师长,“经常讲张国焘是老右倾机会主义”遭到毒手
1931年1月,在湖北麻城县福田河,红一军同来自鄂东南的红十五军胜利会合。根据党中央决定,两军正式合编为红四军,由鄂豫皖军事委员会(这年2月成立,主席曾中生)直接领导,全军共12000余人,旷继勋担任军长,徐向前担任军参谋长,下辖红10师(师长蔡申熙)、红11师(师长许继慎)。对于换下许继慎,徐向前非常不以为然,当时就觉得,“中央的委派制度有问题,致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党和红军的领导干部改组太频繁。本来红一军成立时,已将鄂豫边、商南、皖西的三支红军统一起来,许继慎……等同志虽然思想上有点毛病,但还是能干的,部队连战皆捷,发展很快。……红一军和十五军合编成红四军时,中央又派旷继勋来任军长……其实,旷继勋并不比许继慎强。……此后,许继慎与旷继勋的关系疙疙瘩瘩。”
这时,蒋介石抽调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平汉路南段空虚,红四军决定乘虚西出,部队迅速开至武胜关路东的三里城地区,首先派许继慎带领红11师攻打李家集车站。他在红四军首先采用“飘忽战略”(所谓“飘忽”,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运动歼敌),部队冒雪夜袭,截住一列兵车,全歼车上敌新编12师一个旅,毙敌旅长侯镇华,缴获大批军火物资。继袭柳林车站,又歼敌一个营,溃敌两个团,这两次战斗,共毙俘敌2000多人。捷报传来,徐向前由衷感叹:虽然从军长降为师长,许继慎革命干劲不减,作战指挥越来越地道!
1931年4月,张国焘作为中央代表抵达鄂豫皖。根据党中央决定,组成鄂豫皖中央分局,直属中央政治局领导。中央分局的职权,系直接代表中央领导一切,有权否定地方党委的决议或解散地方党委,张国焘担任分局书记兼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曾中生改任副主席)。鄂豫皖红军和地方武装,统归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同时,红四军的领导干部亦进行了调整,旷继勋继续担任红四军军长,曾中生改任军政治委员,下辖红10、红11、红12、红13师,许继慎改任红12师师长,徐向前改任红13师师长。
1931年5、6月间,鉴于根据地粮食供应十分困难,曾中生等红四军领导人向中央分局建议:留一部分兵力结合地方武装扫清根据地内残存的反动武装,集中主力南下蕲春、黄梅、广济地区,解决粮食问题,并牵制敌人,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随后,红四军南下作战。这年7月中旬,红四军的领导又进行改组:原军长旷继勋到红13师当师长(他在5月间向党中央写:[作报告,不承认前段工作是“立三路线”的继续,而受到党中央的指责),徐向前调任军长。对于这个任命,许继慎非常高兴:向前能够担此重任!
红四军南下期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天,蒋介石的特务头子曾扩情,派了一个姓钟的特务来给红12师师长许继慎下书,搞反间计。这封信是以蒋介石的名义写的,表示欢迎许继慎带队伍去投蒋,定将受到优厚待遇,云云。许继慎立即将特务逮捕,连人带信一起送交军部处理。曾中生和徐向前审讯了特务,迅即转送中央分局处理。8月20日,徐、曾在致党中央的报告中,曾述及此事:“打下英山后,有名钟蜀武者,自称来找许继慎的,经过我们秘密审讯以后,他说名义上是从南京政府派来运动许继慎倒戈,实际上他是第三党,受邓演达之命来找许继慎的。”“钟某我们还在密禁着,将解到中央分局去,由中央分局去处办。这里我们要负责,许继慎在组织上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许多社会关系不能打断这一点,我们已严重警告他。总之,这完全是敌人用各种阴谋来破坏我们,这里,我们更有严密党的非常重要(的)意义。”
敌人的反间计,为张国焘残杀许继慎提供了借口!
应该说,张国焘一开始是想拉拢许继慎的。但是,“许继慎对张国焘的拉拢不予理睬。在张几次找他谈心时,他都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张在苏区推行的错误政策和打击苏区原来干部的宗派主义。”直到晚年,徐向前仍然记忆犹新,“许继慎经常讲张国焘是老右倾机会主义。为这件事,张国焘很讨厌他。我劝过他,叫他不要再这样讲。”
9月底,张国焘动手了!红四军开拔到商城以西的余家集,许继慎被新上任的军政治委员陈昌浩逮捕了!“按照那时的规矩,‘肃反’是单线领导,决定权在政治委员。……搬的是苏联的那一套,有什么办法呀!”当时,徐向前真的是爱莫能助!
说许继慎是反革命,当时就难以令人信服,徐向前就不以为然:“如果仅仅为了这桩公案,就逮捕许继慎,有什么道理!他要是和蒋介石真有秘密勾结,还能把特务和信件,交给组织上处理吗?”当时,倪志亮从上海开会回来,曾悄悄对徐向前说过:“中央打了招呼,说许继慎这个人关系复杂。”徐向前不敢苟同,一直认为,“他是有些毛病,但不能说他就是反革命。……他很早就入了党,作战身先士卒,指挥果断、灵活、不怕死。我和他在红一军、四军一块工作,未发现他有什么异常活动。在军队中,他并没有拉拉扯扯,培植私人势力,或是企图把军队变成自己的工具,大家也没有发现他同国民党有什么勾搭。他只不过有点个人英雄主义,生活上散漫些,社会关系比较复杂点。这算什么大问题呢?……我想了很长时间,觉得他怎么会成了反革命呢?难以理解。”
1931年10月,年仅30岁的红军名将许继慎惨遭冤杀。“许继慎一案,是张国焘作文章的借口。他们把一些人抓起来,逼、供、信,宣称许继慎组织了反革命集团,要利用南下带上部队投降蒋介石:所谓在英山活捉的敌团长张汉全,亦被许继慎放走;曾中生包庇他,所以才被撤职。有鼻子有眼,以证明张国焘东出方针的正确和‘肃反’的必要性。”
1944年夏天,陈毅到延安的时候告诉徐向前,他在新四军与国民党谈判时,特务冷欣亲口对他说:我们略施小计,你们就杀了许继慎。“可见,我们是上了国民党的当了。”
尾声
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许继慎冤案得以平反昭雪,许继慎恢复名誉,恢复党籍,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许继慎遇难后,徐向前则继续为中国革命南征北战,并成为开国元帅。
全国解放后,徐向前多方打听许继慎后代的下落,可惜毫无结果。令他惊喜的是,有一年许继慎的儿子竟然主动到北京看望他。徐向前当时身体不好,不便接见,就立即派秘书去见他,并给他送去路费、生活费。当时,由于各种原因,许继慎的家乡没有承认许继慎为烈士,家属也没有享受烈属待遇。徐向前当即给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写信,说明许继慎是“肃反”中被错杀的革命干部,要关照他的后代。万里接信后,妥善地做了安排。此后,安徽省政府在六安皖西烈士陵园专门开辟了占地400平方米的“许继慎将军陵园”,徐向前亲笔为墓碑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同志之墓”。
参考文献:
①《徐向前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8月第4版。
②《徐向前与陈昌浩》,《湖北文史》2008年第二辑。
③《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④鲍劲夫:《许继慎将军传》,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