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园杨永智 百纳信息杨永智:6×24小时连轴转的技术疯子

2017-1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在一次行业沙龙中,百纳信息CEO杨永智抛出了足以令手机应用商店老板们抓狂的观点:杨永智把他的团队伪装成了一家硅谷企业.在本轮融资前,

    在一次行业沙龙中,百纳信息CEO杨永智抛出了足以令手机应用商店老板们抓狂的观点:

杨永智把他的团队伪装成了一家硅谷企业。在本轮融资前,有美国媒体要采访海豚,他们拒不见面,有事邮件谈。众多渠道合作,包括TechCrunch、PCWorld的访谈,都是在20多万封邮件往来中搞定的。拿到融资后,百纳才在美国当地招兵买马,组建市场团队,募到的也是清一色的当地人。

杨永智的经验:必须以当地人的面孔呈现,你才能参与到他们的Party当中去。“中国人想在硅谷谈生意,人家可不愿意和你谈。硅谷人十分看重创新、看重专利保护,他们知道中国代表的是怎样一种商业文化。”

百纳迄今还没有一个总部概念,唯有研发在国内。美国、日本、韩国,杨永智带着他的CTO刘铁锋、市场总监李森一年到头到处跑—他们在网罗当地的Geek们,让这些当地人帮自己开拓市场。

Geek偏执,这不是问题,关键是他们知道用户是谁,不会失误到定位白领精英,却招来一群中年妇女粉丝;Geek们也能本地化做得原汁原味,无论是用户体验,还是游戏规则。结果,百纳的众多产品,都是在中国、美国两个团队的“吵架”间定样的。海豚最初上线的LOGO,是“地球 海豚”,美国团队邮件过来,就一句话:“太复杂,这不是美国的Style。”

“美国用户的审美和中国真的不一样。他们怎么设计LOGO?把iPad打开,一屏的LOGO摊开,一眼看去的那五个,才是成功的。”对于这种文化差异的“吵架”,杨永智很欢迎。

回头来看百纳的成长路径。海外掘金,没有过早地趟本土浑水,这解释了海豚的海外知名度为何远远大于本土。移动互联网,海外的确是比中国更容易赚到钱的,用户也愿意买单。无论是韩国SK、美国Verizon、日本软银移动这些运营商,还是日本最大的社交网站Mixi、美国Facebook、Twitter、韩国最大搜索引擎Naver,这些生意都是在海外谈成的。

也正因如此,海豚作为一家初创企业,不那么容易被本土巨头们抄袭、吞噬。杨永智和他的团队恪守一条原则:决不能把中国商业乱七八糟的东西带到美国。“看见一个产品,中国人会说,我也做吧,硅谷人会说,我为什么要去做?在硅谷,抄袭的后果是致命的。硅谷看中自己是不是很酷,而不是谁比谁流氓。”

当然,还有时机选择。不容否认,谷歌Android Market这块继苹果之后最大的蛋糕,时下再想挤进去,已经非常难了—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是切入Android的黄金时段,很多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做几个粗糙应用,不用宣传、不用运营,也能日入几万美金。当本土互联网企业们跟风大批过来,这个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