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辉马拉松 马拉松拉近武汉与世界距离 市政府专题会总结汉马
(长江日报)(记者蔡木子)2016年武汉马拉松比赛(以下简称汉马)圆满落幕。昨日,市长万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汉马工作小结及各部门汇报。他说,在起跑的那一刻,不仅感到马拉松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武汉与世界的距离,感谢关心支持首届汉马的各方面人员。首届汉马带给武汉的正能量,是我们建设好、发展好这座城市的强大动力。
首届汉马获得了市民、跑者、观众的一致好评。选手完赛率高,全马、半马完成比赛的比例均达到95%以上;竞赛成绩超过预期,服务补给充足,无一例跑友投诉;比赛当天治安警情较平日下降,交通状况优于平日周末,赛后交通秩序全部恢复时间比预期提前2小时;医疗救护保障有力,所有伤病员均得到及时救助;赛道沿途自发观赛的市民热情有序;央视体育频道全程直播赛事,前所未有地展示大武汉之美;百度搜索汉马的相关新闻报道及舆论反应约达200万项,武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超常规刷新。
万勇感谢热情参与此次汉马的全城市民。他说,我们共同生活的城市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城市举办一次大型活动,就像是一个家庭办大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首届汉马的成功少不了全体武汉市民的支持与贡献。
会议指出,首届汉马的成功举行,鼓舞人心,值得总结,要从如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提升城市对外开放的形象、构建城市软实力等方面进一步总结经验。城市的追求永无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敢找不足,做到自信而不自负、自豪而不自满。要对赛事的所有环节进行大数据分析,开门纳谏,让下届汉马更加精彩。
会议还研究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比赛场馆建设工作。万勇表示,原则上同意将场馆布局集中在后湖、沌口、光谷、黄家湖板块,主要在黄陂、武汉开发区、东西湖区新建场馆,同时将谌家矶、后湖体育中心片区作为备选研究。
副市长刘英姿,武汉警备区司令刘瑾,市政府秘书长彭浩与会。
记者范善菁
虽然已经过去了3天,关于武汉马拉松的话题仍在微信圈内发酵。通过汉马,来自世界各地的2万跑友见证了武汉的城市之美;通过汉马,武汉的城市组织能力接受了世界跑友的检验;通过汉马,世界跑友认识了可爱的武汉市民,武汉市民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生活其中的这座可爱的城市……
汉马起跑的那一刻,一场牵动了武汉与世界的大戏即已开始:它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拉近了武汉与世界的距离。
汉马,一个联接世界的窗口
4月11日,汉马比赛结束次日,汉马组委会的电子邮箱收到一封特别的来信。说特别,是因为它长达26页!在这封信里,北京跑友符瑜图文并茂地从线路、观众、志愿者、路标等十个方面总结了本次汉马。信的最后,他这样表述:“跑步两年,已完成12场全马,跑过的比赛绝不能算多,但是我可以说,本届汉马组委会相当走心,补给十分充足,城市氛围超好,观众参与度最高,组织有序的比赛!
作为一名跑友,你感觉到在这座城市是被服务,被尊重,被感动的。无论是那些细致入微的引导,堆积如山的补给,志愿者弯下的帮你解芯片的身躯,两旁观众不遗余力的加油声,这些都会作为首届汉马独一无二的记忆,留在每一名跑友的心中。”
这位北京跑友的感受并非个例。在资深跑者朋友圈里,来自于不同国家、各个城市,点赞汉马,成为个人秀成绩外的又一关键词。
今年武汉马拉松,共2万余名选手。其中,19826名中国选手,154名外籍选手,50名特邀选手。他们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选手中,外地的约占67%——他们的交口称赞,就像一朵朵热情的火焰,向世界传播着在武汉的美好体验。
一位杭马会的跑友是这样评价汉马线路的:“我们途经晴川桥、鹦鹉洲、长江大桥、黄鹤楼,最后就是美轮美奂的东湖,一路跑一路感受那一湖的柔水,果然是十里春风不如你。全马跑道的后半程,都在穿行东湖,两边是湖,人在湖间林荫道穿行。相对西湖来说,东湖知名度小,东湖之大和原生态,包括本地人,也只有少部分人能深入地体会并传达。但汉马的选手们,把东湖的美,江城的美,深入地体验、感叹、传达出来了!”
最美马拉松线路,武汉的设计大气而有气魄。穿过两江三镇四桥五湖,荟萃了武汉大江大湖的美丽风光,途经全城诸多人文地标,新浪体育跑步高级顾问汤辉全程参与新浪对汉马的6小时直播,感慨地说:“武汉有魄力,首办马拉松赛事就拿出了整个城市核心资源。仅此一项,就已经走在众多国内城市前面,充满了国际范儿。”
汉马,一次世界标杆的衡量
赛后,国内众多媒体纷纷聚焦、关注汉马。有的说,这是“一场完美的马拉松”,全城都参与其中,“城市也成了主角”;有的说,武汉完成了“一次集中的精准城市营销”。
关于这场马拉松,武汉这样定位自己:这是第一次在这个城市办马拉松,但它的水平绝不能初级,“应该是第一流的”。市政府召集多次会议研究:马拉松赛事运营的事无巨细以及复杂程度,需要很强的统筹协调能力和执行力——两万人的赛事,这是对武汉城市组织管理能力的一次集中考验。
从一开始,汉马的准备工作就将目标放在最高标准上。汉马前期与北马(北京马拉松)结盟,完全按照中国田协金牌马拉松赛事标准进行规划和筹备,使得汉马一开始就站在国内最高的平台上起跑。“在国内城市马拉松赛遍地开花,拼服务、赢口碑成为各地竞争焦点的情况下,汉马凭借诸多不一样的举措,还没开跑就领先了半个身位。”赛前,汉马赛事运营团队负责人、北京中奥路跑总监刘岳说。
这种高标准体现在各种细节上。
外地跑者出机场,有到汉马专列;进武汉地铁和公交,凭号码簿可以免费乘坐,关键站口有密集的志愿者队列指引;初来武汉,这座城市完全不陌生。赛前是很多工作人员的不眠夜:凌晨3点起,赛道大批特警、武警到岗;在志愿者和医疗服务方面,有4287名志愿者,300名裁判,600名医疗志愿者,还有一批专业医生——规模之大,细节之细,堪与世界最好的马拉松城市媲美。
某位全程3小时1分完赛的“大神”说:有一种精神叫“马拉松精神”,有一种配速叫“武汉速度”,数万武汉人彻夜无眠给汉马跑者做准备,一睁眼完美的赛道已经万事俱备,只待英雄上马。
仅举交通的例子。汉马赛道穿越“两江三镇四桥五湖”,线路之复杂全国仅见:涉及闹市、居民密集区,占用交通要道时间长。如何做到既保障赛事安全又尽量不扰民?专班人员先后30余次沿赛道实地踏勘和研判,对交通组织方案反复修改达20余次,最后制定出分时分段封控和解除的交通管制方案。它达到的效果是:比赛当天,7:30在武汉科技馆发枪;至9:32,起跑路段、整个沿江大道,已经恢复了交通!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汉马的举办涉及到公安、医疗、气象、志愿者等十几个相关政府部门。正是在他们的通力合作下,武汉经受住了这一次考验,向全世界展现了这座城市的良好组织管理能力。一位刚刚参加了芝加哥马拉松的广州跑友这样评价汉马:“不管主办方的组织能力,政府的支持程度,大众的热情……都不输美国的芝加哥马拉松。”
汉马,世界认识武汉,武汉认识自己
比赛当中,武汉的交通状况甚至优于平时周日。市公安交管部门一位负责人说,交通保畅能够如此顺利,主要是市民予以了最大的理解与支持。他说的并不是客套话,当天早上,外出的市民大都选择了公交、地铁、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当天马拉松线路沿线的很多地铁站都爆满了,但与此同时,地面上的交通却比平日好。
在这场狂欢当中,武汉市民不只是做了观众,他们也是参与者,他们是城市主人翁。
比赛中,北京跑友小周经过黄鹤楼一带时,感受到了惊喜:围观的市民不仅热情加油,还有女生准备了蛋糕,几位大妈准备好了切成小块儿的苹果,给选手们提供了不一样的补给。“武汉人民非常热情,跑友们都给武汉点了赞”,小周发出的赞,在他的朋友圈获得了一片响应。据估计,当天有近百万武汉市民走上街头,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们加油呐喊助威。
35岁的吴凌波家住西厂口社区,赛前他说要去加油,并且“立法三章”:一是为选手加油;二是文明观赛;三是走时不留一片垃圾。当好东道主,为城市加分,这不是吴凌波一个人的承诺。比赛当天,当2万名选手从武汉科技馆全部出发之后,现场观众离去,沿江大道干净如初。在湖北省图书馆的半程跑终点站,挤满了前来观看的市民。但环卫工李主平从凌晨4点上班,到11点多,他提着的桶里只有4个瓶子和几块碎纸。
在汉马参与过程中,武汉人东道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汉马参与过程中,市民对于自己的城市也有了新的认识。汉马之后,武汉网友“老王王先生”感慨:“从未如此自豪:汉马赛道的美,志愿者的服务赞,医务工作人员的尽职尽责,整个活动组织得有条不紊,赛道两边热情的市民……每个小细节每个画面都让我更加热爱现在生活的这座城市。
”在参与到汉马的服务之后,一位大学生志愿者说:这天的武汉特别温柔。跑步很美。我正在爱上这座总在修路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