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弥美国 云南国民党抗日高级将领——李弥将军
李弥,(1902年-1973年3月10日),字炳仁,号文卿,腾冲人,国民党陆军中将,为“泰北孤军”最早的领导者。 1926年黄埔第四期毕业。1936年任江西瑞昌县长,1939年参加昆仑关战役。1940年,枣宜会战后,调升为第八军荣誉第一师师长。1944年奔赴滇西松山战场,打响松山战役,因功升任第八军军长。
1948年任十三兵团司令官。淮海战役中,奉命支援黄百韬部未果,不久第十三兵团全军覆没,李弥化装逃到山东潍县、青岛、乘海轮赴南京、上海。后任第十三编练司令部司令兼重编第八军军长,往闽西、云南征兵。1950年李弥率部撤往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地,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1954年撤往台湾。1973年3月10日病逝于台北。
投奔滇军,入黄埔军校,与林彪同班
李弥1902年生于盈江县(祖籍腾冲县)。弟兄八人,李弥排行第六。据曾任李弥副官处长的丁光仁回忆,他曾听李弥说过,李弥读书时,因父亲经营珠宝有翡翠西瓜,被腾冲官府勒索而不肯交出,官府陷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关押。
李弥为营救其父,设法打破狱墙,要其父逃走。其父怕逃了反成真,不肯逃走。李弥说:“你不走,我可要走了。”于是便离开家乡,跑到滇军第三军朱培德部第七师师部当差,任勤务兵。该师师长李根云是时任广东韶关督办李根源的胞弟,见李弥有一定的文化,好学上进,勤奋肯干,甚为喜爱,不久提拔他为副官。
韶关督办公署顾问袁恩锡,与李要云过从甚密,知李弥是云南同乡,颇为赏识,便收为义子。1922年滇军伐粤,李弥随第三军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编入步科第一团第五连为入伍生,与林彪同班。一九二六年在黄埔军校结业后,分配回第三军教导团(时团长为朱德),任中尉排长。
参与抗战
曾在石壁上刻下"还我河山"四字。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弥由保安团调回正规军。1938年,先后任第36军96师268旅副旅长、旅长。次年,升为该军5师副师长,驻防重庆。蒋介石召见该军军长姚纯,问道:“李弥这个人怎么样?可靠吗?据报他有些活动。”姚听后誓死力保,断言李弥是可靠的。事后李弥多次对人讲:“危险啊,要不是军座(指姚纯),头掉了还不知为什么?”
1940年,李弥调任第8军荣誉第1师师长。次年4月,他率部增援宜昌。宜昌是湖北西部的重镇,又是四川东部的进出通道,敌我双方争夺激烈。李弥采纳参谋人员的建议,利用占据的山地有利优势,在天皇寺、雨台山一线与日军对峙,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他们以山炮直接瞄准,击中日军宜昌机场的油库,烧毁敌机21架。战地记者报道了该师作战英勇,顽强抗日的事迹。秋天,该师撤到湖南澧县。
1942年初,经军长郑洞国的保荐,李弥升为第8军副军长兼湖南芷(江)绥(宁)师管区司令。他对此不甚满意,认为是明升暗降。不久,该军开往云南的河口、马关一带,以阻止日军经由越南向云南的进犯。李弥留在芷绥师管区。1943年底,他返归第8军,在马关的古木,主持该军的干部训练班,李弥曾在石壁上刻下“还我河山”四字,借此激励官兵们的爱国热情。
松山战役与日寇血拼
1944年5月,驻印度的国民党军和滇西远征军经过整训后,同时向缅北和怒江以西的日军发起攻击。第8军奉命从保山开赴龙陵,增援滇西远征军左翼军,担负攻打松山高地的任务。松山地处怒江西岸,山峦叠嶂,地势高耸,是经惠通桥到龙陵的交通要道。
1942年日军侵占此地后,多次加固工事,易守难攻。7月,第8军军长何绍周指挥部队与固守松山高地的日军56师团23联队反复争夺,两月余未能攻下。李弥接替指挥,他把指挥所搬上了前沿阵地,集中火炮,近距离直接瞄准日军坚固工事;由美军飞机配合,低空投弹,挖地道炸毁敌人的主堡。
9月1日,蒋介石下了一道死命令,限第8军在“九·一八”国耻日前必须拿下松山,否则正副军长均按军法从事。于是李弥抓了顶钢盔往头上一扣,亲自带领特务营冲上松山主峰阵地,一连激战数日,9月6日,他被人从主峰扶下来,据目击者描述:……胡子拉碴,眼眶充血,打双赤脚,呢军服成碎条状,身上两处负伤,人已经走形。
第二天,松山战役结束,参谋长向他报告:副军长,我们胜利了!李弥坐在指挥部外一块石头上一动也不动,像个木头人,只见着眼泪滚下脸颊……在这次艰苦、激烈的反攻战中,该军1师3团伤亡3000多人,整编时仅存1连人。为此,惠通桥边和昆明的圆通山曾建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松山作战获胜后,何应钦调第8军军长何绍周任昆明警备司令部副总司令,拟由中央军校高等教育训练班主任刘伯龙接任军长。陈诚力持异议,驻第8军的美国顾问组组长认为李弥有战功,也向蒋介石推荐他任军长,李弥因而晋升为军长。随后,他率部队前往云南的陆良,路南、师宗等地整补训练。
国共内战时期 逃离淮海战场
1945年夏天,蒋介石派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到第8军军部所在地路甫,名义上是检阅部队,实际是召李弥和参谋长陈冰秘密开会,布置在适当时机武力解决云南省主席龙云。当时第8军的任务是,以1个师的兵力切断滇越铁路,阻止开至越南北部接受日军投降的滇军卢汉部回援昆明,1个师监视并解决驻守在曲靖、沾益的部分滇军,军部领1个师直进昆明,配合杜聿明指挥的驻昆明第5军迫龙云下台。
8月,蒋介石变更部署,调第8军入两广。在南宁和九龙,李弥派人与美军联系,美军也出于拉拢李弥的需要,曾给第8军很多汽油、被服、汽车和通讯器材。
1948年李弥所部改编为第13兵团,李弥任13兵团司令官。淮海战役中,奉命支援黄百韬部未果,不久第13兵团全军覆没,李弥化装潜到山东潍县、青岛,乘海轮赴南京、上海。
流亡金三角
后任第13编练司令部司令兼重编第8军军长,往闽西、云南征兵。1950年李弥率部撤往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地,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继续于带领武装与解放军对抗。1951年,蒋中正批示,将留越的富台部队接回台湾,但留缅的李弥部队不准接回。
在抗美援朝爆发之后,蒋介石将美制武器运往缅甸,支援李弥部队。1954年,率部撤往台湾,其下的段希文等部队接获蒋中正密令,自愿留下,成为所谓“泰北孤军”。同年底至1954年,李弥残部多数被迫陆续撤往台湾。
撤往台湾
李弥到台湾后,居住于台北新店镇, 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先后出任台湾国民党国民大会代表、中央评议委员和“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职。李弥将军长云川,次子获之,均学成居住于美国。1973年12月,李弥以心脏病突然复发而逝世。1973年在台湾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