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华演奏会 上海葫芦丝爱好者联谊暨李春华老师作品交流演奏会

2018-03-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2012上海葫芦丝爱好者联谊暨李春华老师作品交流演奏会掠影     金秋十月,阳光明媚,2012年10月28日下午,在上海普陀长风街道

 ——2012上海葫芦丝爱好者联谊暨李春华老师作品交流演奏会掠影

     金秋十月,阳光明媚,2012年10月28日下午,在上海普陀长风街道社区文化馆举行了上海市首届葫芦丝爱好者联谊暨李春华老师作品交流会。

这次盛会是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竹笛葫芦丝巴乌协会理事郑江力老师的热情支持和领导下,在杨浦区的网络葫芦丝爱好者草原梦的倡议和组织下,在倪夏、王亚琴、王振、万玲玲、施文化、王福民等众多爱好者的协助下,得到了徐汇、杨浦、普陀、闵行、宝山、青浦等区和浦东新区的各有关文化宫、馆的葫芦丝团队以及众多的网络葫芦丝爱好者、还有市区多个公园葫芦丝队的积极响应。

令人高兴的是:李春华老师在得知了此次上海葫芦丝爱好者联谊会的消息后,特意发来短信,祝贺我们这次大会能取得圆满成功,并祝上海的丝友们健康快乐!期间,还得到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何维青老师的祝贺。

能容纳二百人左右的普陀长风街道文化馆的演出厅,彩灯通明,座无虚席。观众年龄不一,但全是清一色的葫芦丝爱好者。大家无不赞誉此次活动是丝友们破天荒的大型集会,是上海罕见的一次葫芦丝"大宴",堪称"盛会"!表演曲目一律是李春华老师的创作作品或是他的范奏作品,演奏的乐器也一律堪称"东方萨克斯"的小小葫芦丝。

演出的时间约230分钟,整场演出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篇章由三十七名演员分别演奏李春华老师的创作作品;第二篇章由9名演员各自演奏李春华老师所范奏过的作品;第三篇章是特约嘉宾的作品交流。主要有多病的郑江力老师演奏由她自己在病中创作的葫芦丝曲《傣妹》,作品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病魔的傲视。

一曲奏罢,赢得了所有演员和观众的如雷掌声。特别值得敬佩的是,从杭州闻讯赶来祝贺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谢小英老师。

谢小英老师盛情而来,为上海的同行和观众演奏了一曲浓厚的西域风情的《雪莲花开》,观众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万里新疆大地。为了赶当天的火车回杭州,演奏完毕,谢小英老师只得同上海的同行们惜别,真是"斯人虽离沪,赢得丝友情"。

演出活动由一对离休老军人夫妇演奏《花满楼》而拉开序幕。小小葫芦丝的"呜呜"声在演出大厅里幻化为各种奇妙的旋律,时而飘出热情奔放、欢快明朗的新疆风味,时而传来蒙古汉子的长长呐喊和豪放的吼声······掌声过后,欣赏者的眼神里又出现了一片广袤的中原大地,乐声如泣如诉,万顷梨花怒绽,风过花落无声,一派雪海无涯的景象,这突然而生的一片凄美的景象,不免使人伤哀惆怅。

李春华老师创作的曲目以传达祖国西南那多山、多水、多绿、多寨的风情最为动人。而演奏者也能传神地体现李春华老师的创作意图,无论是丽江纳西族的舒急有致的打跳音乐之欢快,还是傣妹戏水之天真烂漫;无论是佤族小伙子那令人亢奋的木鼓声起,男女踏鼓而舞的神韵,抑或雪山皑皑,流淌之雪水化为平湖的静景,带给你的何止是"圣洁"?又怎一个"美"字了得!你就没有感到些许"冷艳"之境界吗?

更令人击节扼腕的是小小葫芦丝竟能使今人勾起古人那《忆江南》的情思:可能有的观众眼前又现出了雅致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茶楼竹下,丝竹绵绵,醉眠船头,醒来晓风残月,远离爱人又何况船泊断桥,默看水波唯冷月......观众有善感者已拈手帕而唏嘘矣!

李春华老师的创作风格是多变的,演奏者能准确表达李老师运用西洋手法创作的多调性曲目,也能完美在体现高歌曼舞的藏文化神韵,它使你想起的不仅是五体投地的朝圣者,更使你牢记那些以珠穆朗玛峰为骄傲的人民。

参加这次活动的葫芦丝演奏者的水平是比较高的,十级水平者不乏其人,更有甚者已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佳绩。演员大多是退休的各界人士,军政、工人、学生、商人,一应俱全,年龄长者,早过花甲,年龄小的年仅8岁。由此可见,葫芦丝的魅力之广大。李春华老师在创作上殚精竭虑,使云南寨子的小小民俗乐器之花迅速开遍祖国大地,李老师牵着葫芦丝之手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的作品深受各界人士欢迎。

此次首届上海丝友盛会大有识豪杰于市井,拔英雄在草莽的慧明之举,这对创建稳定和谐的社会也有一定的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