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坏人 华西村副书记:吴仁宝一家人股份还不到一个零头
副书记释疑:将坚持集体所有制和共同富裕,吴仁宝没上过时代周刊封面
晨报特派记者 张源 姜鹏 杨育才
吴仁宝的离世,让华西村再一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吴仁宝在华西村掌舵52年,之后其四子吴协恩成为接班人。吴协恩坦言,数十年来华西村不止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也面临过诸多质疑,但华西依然坚持信念走到今天。昨日,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接受了媒体的访问,就媒体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回应,包括家族式管理、集体制经济、华西村产业转型等话题。
孙海燕还首次公开表示,外界流传吴仁宝曾于2005年登上《时代周刊》一事,经查证并非事实,但也不是华西村有意为之。
曾称家族制不是多而是少
回应:吴仁宝一家人占华西村的股份还不到一个零头
昨天的发布会吸引了数十家媒体到场,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首先回答了晨报记者提出的问题:华西村到底是不是家族式管理?外界对于吴家掌控华西村大量财富的质疑,要如何回应?
“是不是家族式管理,要看老书记(吴仁宝)一家人在华西村的股份占多少。实际上呢,老书记全家占我们华西的股份连一个零头都不到。”孙海燕称,华西村的利润分配,实行的是“二八开”的方式。“所谓‘二八开’,是指企业的盈利部分,完成了集团公司制定的目标后剩余的利润,其中20%给企业的厂长,80%则对副厂长、经营管理者等不同对象进行奖励。”
孙海燕说,按照华西既有的利润分配制度,吴仁宝一家人按照每年完成的经济效益,和年初签订的承包合同,有些他们可以拿到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利润分成的,但是他们只拿了一个零头还不到。“比如去年,我们华西所有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最上限拿到的利润分配是300万元,没一个超过这个数字的。”
“老书记以前就回答过关于‘家族制’的问题,他说像他这样的家族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孙海燕说,老书记之所以会这么说,因为他是以服务更多的老百姓而去奉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腰包。“我们华西的干部都坚持‘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理念。”
吴家人占党委成员近两成
回应:华西村核心管理人员加在一起有110多人,其中47%是华西人
吴仁宝及其儿孙,在华西村的领导层中究竟占多大比重,也是众媒体较为关心的话题。此前有媒体称,吴家掌控着华西村9成的财富,对此孙海燕并不认同。“大家既然问,我就照实说,华西村的书记是一正十八副,吴协恩担任书记,老书记的大儿子吴协东和二儿子吴协德是副书记。书记里面,老书记的儿子有3个。”
孙海燕说,吴仁宝的女儿、女婿和三儿子都是华西村的党委常委。“以前也是副书记,但是换届时下来了。”至于吴家的第三代,孙海燕则挨家挨户的对媒体进行了说明:“老大家,小女儿吴芳是江阴市委常委、副市长,分管农业,大女儿是分管教育的副书记;老二家的媳妇,是村委会常务主任,是副书记,儿子是党委常委;老三家,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不在党委任职;老四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党委委员,二儿子在国外留学;老书记的女儿、女婿是我们的党委副书记,儿子是党委委员。
”
孙海燕说,华西村的核心管理人员加在一起有110多人,其中有47%是土生土长的华西人,也包括吴仁宝的家庭成员,其余53%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外乡人”。“有人说吴家控制华西村九成财富,我可以肯定的说,吴家占有的华西村股份,连一个零头都不到。”
在吴仁宝家庭与华西村用人问题的关联上,孙海燕说,任用主要还是根据个人的能力。“举贤不避亲,不能因为这个人姓吴,有能力也不用;或者说即便他姓吴,没能力也要用。”
集体所有制是否受挑战?
回应:华西村未来或许会引入更多的经济形式,但坚持集体经济的道路和共同富裕的理念不变
在华西村诸多特质中,自吴仁宝时代便始终坚持的公有制集体经济常常让人津津乐道。
50多年来,华西村一直以集体经济所有制为主导,提倡“少分现金,多参股”,期望实现“公私双富有”,却旗帜鲜明反对“一家两制”。对此,孙海燕释疑说“这是保障村民的自由选择权,但杜绝腐败”,比如村民可以在搞集体和从事个体方面自由选择,但不允许干部搞“一家两制”,比如丈夫当厂长,妻子开饭店。
在村民收入分配环节,孙海燕介绍说,村民收入有三个来源,一个是按劳分配,工资平时发50%,年底一次性结清,奖金中的80%作为资本参股;二是按需分配,每个村民每年至少3800元;三是资本分红,提倡少分现金,多参股,“我便用分红抵了一套价值280万元的别墅”。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下村民有别墅、轿车,但村民并无产权,离开华西村还要付出“收回10年分红”的代价,这也引发了华西村限制村民自由的质疑。
在吴协恩成为接班人后,在华西村主导了50多年的集体所有制是否会受到挑战呢?对此,孙海燕明确表示“集体经济道路的底线不可能改变”。据其介绍,吴协恩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华西村的未来或许会引入更多的经济形式,但有两个不变,分别是坚持集体经济的道路不变,其次是坚持老百姓共同富裕的理念不变。
谈及共同富裕,吴协恩在19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共同富裕不等于一样富裕,华西村的分配机制“从过去的发展来看是成功的,没有必要去改变”。
吴协恩进一步表示,集体公有制经济在华西村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不伤害百姓利益的前提下,运用集体盈利可以开展公共事业,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进行道路整治与环境治理。
“精神文明公司”不为盈利
回应:主要职责是负责全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属于吴仁宝“精神文明遗产”的组成部分
在华西村村口的一座大楼顶上,竖立着电影《吴仁宝》的巨幅宣传广告。吴仁宝的最后一次公众露面,正是以电影演员的身份出现在这部电影当中。2012年10月在全国公映的这部电影,也成为他生命中最后的公开影像记录。
电影《吴仁宝》只是吴仁宝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之一。除此之外,吴仁宝的语录、文集以及演讲都以图书、音像以及标语等形式,出现在华西村的各个地方。
吴仁宝无疑是中国农村史上的一个传奇,而他的“精神遗产”,包括已经有25年历史的华西村“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这家以“思想”为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
昨天下午,华西村党委副书记、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总经理孙海燕解释说:“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成立于1988年,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一切向钱看,不谈精神,不谈道德。老书记看到了这个不好的苗头,才有了建立公司搞思想建设的想法。这和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两手硬’是一致的。”
谈及精神文明开发公司的运作,孙海燕介绍说,村里每个公司都有信息员,及时收集公司内部的好人好事,结合对照社会上的不良苗头,对村里的干部和村民进行教育引导。“村规民约、村里的标语口号等等,就是开发公司的产品。”
孙海燕告诉记者,精神文明开发公司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全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精神文明进行“产、供、销”。“从表面上看,精神文明开发公司不产生经济效益,实际上它所产生的效果是无法用经济来衡量的。全村人整体素质提高了,社会安定团结了,村风民风变好了,凝聚力增强了,这就是华西村的无形资产。”
吴仁宝生前喜欢宣扬自己的思想,即使是一个村干部代表团到华西村考察,他也会在“金塔”顶层的大会议室里作报告。年迈的吴仁宝直到去世前不久,还每天坚持在“民族宫”作报告。在他身体状态出现问题之后,他还委托村里其他干部继续演讲。
除此之外,华西村还成立了艺术团,吴仁宝亲自担任艺术团团长。10年来,艺术团共创作数百个节目,演出数千场,观众超千万人次,成为华西思想教育的手段、陶冶情操的创举、净化灵魂的熔炉。
吴仁宝曾接受“时代”采访
回应:不知网络上流传的吴仁宝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图片从何而来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多家主流媒体曾报道称,吴仁宝在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该期杂志封面的照片还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昨天下午,孙海燕面对媒体公开辟谣称,吴仁宝只是接受过《时代周刊》的采访,2008年4月《时代周刊》也刊发了采访文章,但吴仁宝并没有登上过该周刊封面。至于网络上流传的吴仁宝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照片,孙海燕表示他也不知道从何而来。
孙海燕告诉记者,五六年前他就看过这张图片,但印象不是很深,后来一些媒体包括网络也都采用。“因为这个事情引起了争论,我19日晚上深夜专门登录了时代周刊的网站,发现老书记确实没有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