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的人最会搞笑?

2018-0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中国广阔的疆土上,十几亿人口的喜怒哀乐在分秒之间变化着.而给人们带来幸福感的"喜",却在数千年的历程中被形式各异的地方喜剧所主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今,要说中国哪个地方的人最有喜感,当属北方一带.京津地区的相声和东北辽宁地区的小品在春晚的舞台上从未缺席,给全国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其他地域的喜剧形式也是百花齐放,不过碍于方言的流通程度,不是每个人都可以get到其中的笑点. 在大家印象中,精明的上海人仿佛和幽默是绝缘的,但这片土壤诞生了一种海派幽默文化--滑稽戏,"

在中国广阔的疆土上,十几亿人口的喜怒哀乐在分秒之间变化着。而给人们带来幸福感的“喜”,却在数千年的历程中被形式各异的地方喜剧所主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今,要说中国哪个地方的人最有喜感,当属北方一带。京津地区的相声和东北辽宁地区的小品在春晚的舞台上从未缺席,给全国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其他地域的喜剧形式也是百花齐放,不过碍于方言的流通程度,不是每个人都可以get到其中的笑点。

在大家印象中,精明的上海人仿佛和幽默是绝缘的,但这片土壤诞生了一种海派幽默文化——滑稽戏,“在嘲笑和插科打诨中,揭露自相矛盾之处,达到批评和讽刺”。

滑稽戏极具社会意义,不但贴近生活、雅俗共赏、与时俱进,而且极为包容,吸取了各种曲艺流派,混杂了各地甚至外国语言,方言笑点层出不穷。除了《阿Q正传》《三毛学生意》等思想性极为深刻的剧目之外,最具滑稽戏精髓的还要数三教九流齐聚、南腔北调共存的《七十二家房客》。

滑稽戏中有一种叫“出噱头”(类似相声的“抖包袱”)的喜剧手法——表面冷漠实则搞笑,人称“冷面滑稽”,和英国人的“冷幽默”非常相似。上海人的为人处世深受这“冷面滑稽”影响,非常喜欢自嘲。但你分明能感到,这自嘲中亦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骄傲,不过也请别多心了,他们不是故意炫耀的,而是在这种自嘲文化中习惯了。

1994年,民间评书艺人李伯清自创了一个叫做“散打评书”的名词,为自己的表演形式命名。“李伯清评书现象”在1994年当年即被评为四川年度十大新闻之一,此后多年,他的“散打评书”常演不衰。

不过比起“散打评书”,川渝话已经成了新的宠儿,甚至有直追东北话的趋势。演员张国立在电影《手机》里有一句颇为风趣的四川话对白:“做人要厚道”,成为了风靡一时的口头禅。之后,无论是《让子弹飞》《杀生》里的四川话,还是《疯狂的石头》《火锅英雄》的重庆话,川渝的方言在各路风格的电影中被运用得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还有很多人认为,川渝方言极富节奏感,说出来就像在说唱。在《中国有嘻哈》热播期间,Nike集结了5名选手创作了一支广告,让各选手都用自己的家乡话说唱,听着就会觉得重庆话的嘻哈颇有些麻辣味道。

“广东人get不到春晚的笑点”是一道老梗了,但这并不能说明广东人不幽默。要是说广东人没有幽默感,只有一种可能——你不懂粤语。

首先,广东人的幽默很大程度上基于语言,粤语中的梗只有懂粤语的人才能懂。粤语中有大量俏皮诙谐的俚语,而谐音、双关的用法,更有一种冷幽默的效果,常常令人哑然失笑。其次,南北笑点不同。赵本山的笑点戳不中广东人的肋骨,广东人却有自己的喜剧明星。除了一众港产喜剧片的笑星,黄子华的栋笃笑在粤语区一带也极为流行。

据坊间消息,如今毁誉参半的周立波在创立海派清口前,也专程去观摩学习过黄子华的栋笃笑。不过,他显然连皮毛都没学到。

你觉得最幽默的是哪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