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淡出已成定局 互联网微软时代即将要到来
比尔·盖茨在开创并执掌全球软件巨擘微软帝国20年后,终于行将淡出。
2006年6月16日,微软突然宣布董事长兼首席软件架构师比尔·盖茨将从2008年7月起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此后,他将交出首席软件架构师一职,但继续担任董事长,并作为顾问对公司的战略发展提出建议。
“比尔·盖茨开创了现代软件行业的先河,”前微软管理人士罗布·格拉泽(Rob Glaser)点评道,“他的退隐将标志一个时代的终结。”
比尔·盖茨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宣布自2008年退出微软的日常管理?为什么华尔街的股市对此消息表现得波澜不惊?这些问题都值得细细剖析。微软的继任者业已浮出水面,他们能否带领微软在互联网上有所作为?微软在他们的领导下能否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胜出?这都是“后盖茨时代”的微软给业界带来的最大看点。
离去,留下互联网空间
尽管微软现在仍是软件行业的老大,但是下一代操作系统Vista的久拖未出,以及Google和雅虎等互联网公司的紧逼已经使微软显出一定的疲态。
无人否认全球产业将进入互联网时代,无论微软、IBM、甲骨文和惠普等传统的非互联网企业,还是本身就靠互联网起家的Google、eBay和亚马逊等跨国IT巨头皆承认这一点。因此,微软才会在下一代操作系统Vista上嵌入强大的互联网功能。
或许追赶Google之心太过迫切,也或许是比尔·盖茨对Vista的功能定位过高,这款迄今为止微软耗时最长、动用资金最多开发的一款操作系统,原本定于2006年11月发布的这款未来操作系统又被推迟到2007年1月,而耗费的资金已达60亿美元。业内人士分析,虽然微软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业内的地位短期无法撼动,但它在服务器领域落后于Unix却是不争的事实,Google等互联网企业的高速发展也令微软感到一丝失落,而微软在IE浏览器和Office产品方面又时不时曝出安全漏洞,比尔·盖茨自然难辞其咎。
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表面风光掩盖了其产品开发的很多失误,诸如Microsoft Bob、Windows Me和spot手表等,以及近些年在互联网方面表现迟钝。伦敦商学院教授迈克·马立尼表示,微软如果不奋起直追,一再错过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很有可能会堕入二流企业的行列。
从微软公司20年的发展轨迹来看,比尔·盖茨确立了软件产业的发展方向,但他对互联网的感知却是后知后觉。无论从早期的浏览器、电子邮件、IM工具,还是到现在的搜索、在线广告和博客服务,微软的起步无一不落后于别人。因此,早期有观点认为“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在互联网时代迷失了方向”。
“比尔·盖茨毕竟属于软件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东西他不一定非常清楚。所以,在微软正向互联网转型的时候,他的退出不一定就是坏消息。我认为这就是华尔街表现并不悲观的主要原因。”Gartner公司软件分析师马休·费舍尔说。
微软内部人士指出,比尔·盖茨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绝对权威对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带来负面作用,为了启发公司管理层的思维,盖茨也会回避参加一些决策的场合。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此前微软高层的管理人员在Rainswood召开了一个会议,讨论公司发展的战略,特意没有安排比尔·盖茨到场,而是让雷·奥齐和鲍尔默一起拍板决定。《芝加哥论坛报》的评论文章也指出,盖茨带领微软走过了20多年的扩张期,他本人和微软都不再年轻,他不可能永远站在科技领先的前沿,随着年龄的增长,盖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会一如既往,长期身处高位也会影响他揣摸普通消费者的心思。领导人的思维钝化,会使企业的行动迟缓,很多创立已久的企业都遇到了这个问题。
昔日的创业精英逐渐蜕变成企业的保守力量,这是盖茨和微软董事会所不愿看到的,通过盖茨的隐退重新焕发微软的生机和活力,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这也不难理解在盖茨退出的消息发布后华尔街反应并不过分消极,微软的股价几乎没什么变化。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盖茨在PC时代对业界的影响力现今被削弱了,因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盖茨的离去可能会带来新的思维和机会。
接任者走互联网路线
一方面向外界吹风盖茨将淡出,另一方面,微软正紧锣密鼓地物色接班人。
据介绍,盖茨的首席软件架构师一职将和现任首席技术官雷·奥齐从近期开始分担,后者也从现在开始协助盖茨完成技术架构和产品监督方面的工作。而克莱格·穆迪将担任首席研究和战略官,负责处理以前盖茨负责的部分事务,并从现在起开始配合盖茨完成公司研究和战略方面的交接,此外他还将与微软法律总顾问布兰德·史密斯协作,负责指导微软知识产权和技术政策方面的工作。微软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盖茨继续留在微软直至2008年,将有利于公司在战略方向上作出正确决策。
和上述二人相比,微软隔代选定的三位接班人的技术背景就更值得关注了,而这恰好与“微软大举进入互联网”的背景相吻合。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三位接班人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他们目前分别担任微软各个部门的高层管理职务,比如xbox事业部的吉·阿列德(J Allard)、Office部门的斯蒂夫·西诺夫斯基(Steven Sinofsky)和服务器部门的鲍勃·穆加利尔(Bob Muglia)。
分析人士指出他们凭借着对技术的深刻理解赢得了微软全体员工的普遍认可。西诺夫斯基现年40岁,一直领导Office开发团队,因行事果断、每次都能按期推出新产品而赢得广泛赞誉。今年初,他带领开发团队投身于Vista之后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开发工作。阿列德现年37岁,1990年代中曾因建言微软领导层重视互联网技术而得到器重,他的建议是微软互联网战略的基础。阿列德目前负责Xbox游戏平台的开发工作,他领导该部门抢在索尼和任天堂之前将微软推向在线游戏市场。穆加利尔现年46岁,这三位当中他在微软的资历最老,1988就加入微软,目前担任微软服务器与工具部门高级副总裁。
Jupiter Research分析师乔·威尔考克斯(Joe Wilcox)表示:“微软目前正面临着一次非常关键的转变,而技术人才将决定着微软的未来。”
向互联网转型刻不容缓
业界承认比尔·盖茨在全球从工业化向信息化时代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一举奠定了微软在IT时代的霸主地位,但错失网络应用大潮的失误也让他备受争议。人们希冀微软能够借此次人事调整的契机,完成面向互联网的“华丽转身”。
目前微软主要的收入都是来源于直接销售软件,而Google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上的服务器向用户提供软件,如推出的Spreadsheets软件就对微软的Excel电子表格软件造成了一定冲击,Google的电子表格软件架构在全球信息网(Web)上,用意是让使用者在进行“文件内”聊天(“in-document” chat)的同时,也能阅读并编辑信息。
前不久,CNET针对Spreadsheets做了一项调查,在参与这项民调的1,891名读者中,多达30%的受访者表示,准备放弃使用微软的Excel程序,改用Spreadsheets。
分析师乔·威尔克斯认为:“微软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消费者都在使用浏览器,而不是它的软件。”
为了抗衡Google带来的冲击,微软欲借下半年推出的Windows Live战略转变其盈利方式,即从软件许可获益转向广告收入,微软以其新的Windows Live品名,不断扩充其网络客户服务,如电子邮件、即时讯息及搜索业务。无疑雷·奥齐将是推动微软这一转变的最佳人选,雷·奥齐于2005年加盟微软后,担任微软的首席技术官,并负责微软更多在线软件及服务业务的开展。他说:“我在我们应该把公司朝着向一个服务型公司转型的时候担任了这个职位,这非常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雷·奥齐的话音未落,美林证券就发布了微软可能收购雅虎的报告,分析师贾斯汀·波斯特在报告中称:“微软在互联网市场没有先发优势,而目前公司正致力于发展搜索和门户业务,Google在搜索市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微软可能会通过收购加快在网络市场的前进步伐。”
波斯特表示,这一交易可以降低微软在搜索和网络内容方面的运营支出,同时也有助于微软进入亚洲市场。
遑论美林证券的预测是否正确,微软的互联网战略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盖茨执掌下的微软错失搭上互联网快车的大好商机,但愿他的继任者能够弥补这一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