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老公不是圈内人 与其感情稳定【图】
生日:1978年1月12日
电视剧《双面胶》里刁蛮精明的上海小媳妇丽娟,《王贵与安娜》里有点小资又不失朴实的安娜,以及《蜗居》里争强好胜的海萍,海清成功地在荧屏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强势“妻子”的形象。海清曾被许多观众误认为是上海姑娘,她塑造的“作女”形象也都被认为是本色演出,但其实不然。海清1978年生于南京,17岁从江苏省戏剧学校毕业后,走进了江苏省歌舞剧院,很快就成了台柱子并晋升为编导。但如此顺畅的生活却不能让她满足,1996年9月她走进了高考补习班,次年以绝对高分被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同时录取。生活中的海清也是个“房奴”,也像海萍一样买彩票,等着天上掉馅饼;生活中的海清不是个“作女”,她很珍惜自己的感情,要保护圈外人的他。
“房奴”海清
我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买彩票),每天就祈祷能够中五百万。
“我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至少要进账四百,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是《蜗居》中海萍的一句台词,也是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上班族的内心写照。同样,对于一年前还无车无房的海清来说,这又何尝不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呢?尽管海清拥有演员的光环,但每年一部戏的低产量拍片速度,让她的囊中并不宽裕,她像大多数白领阶层一样,望着不断飙升的房价“肝肠寸断”,望着高楼林立的大厦,也曾发出如海萍一样的感叹:“他奶奶的,怎么这么多人有钱啊,疯了吧。”
聊到房子,海清表示拍《蜗居》时还把自己的看房经历加进剧中,海萍与同事聊到“社区雪茄吧”一场戏就是海清的真实体验。“我去看房子时,问他们(售楼处)周围有没有菜场、医院,他们说没有,但会所里有一个雪茄吧。我当时就蒙了,雪茄吧?我们要雪茄吧干嘛?他们说,这是高尚住宅的一个物业标准。我当时掉头就走了,我说连菜场都没有的房子有什么用?难道老百姓吃菜都是空运过去的?”海清说。
今年,海清终于在北京三环外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一套二手房,据说,扛着供房压力,海清也像海萍一样买彩票,等着天上掉馅饼。记者向海清求证,她很爽快地回答:“是真的,我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就祈祷能够中五百万。那会儿拍戏,我就让司机帮我买,我们约定,如果他回来车灯打闪就说明中了,没闪就说明没戏,结果车灯没有一次闪过。”
演员海清
我的荧屏年龄总是大于自己的实际年龄,说实话总有些憋屈。
在北京电影学院念书的时候,海清的班主任是著名演员黄磊黄磊所有音乐专辑。海清说黄磊是她表演上的引路人,是挚亲的人,接拍《双面胶》也是全靠黄磊推荐。海清入行8年才算是真正红了起来,在她眼中这“挺正常的,因为年轻人奋斗的岁月都是这么过来的”。但在同行眼里,海清的奋斗路程比别人来得长,从2002年在电视剧《玉观音》(老版 新版)中饰演钟宁而小露头角,到2006年出演《双面胶》一炮而红,这当中的四年时间,海清几乎沉寂在茫茫人海中。海清说:“因为我长得不漂亮,我知道有很多机会是因为我不漂亮失去的,毕竟镜头是需要美的。说实话,美貌对女演员来说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海清去剧组见导演之前,都会问对方要什么样的女演员,如果对方答要有气质不用太漂亮的,OK,她马上去试镜;如果人家挑明要漂亮的,她想都不想就回绝人家,“作为演员,我喜欢我这张脸,因为她可塑性特别强,把我化一化就成这样了,再化一化就成那样了,我希望这张脸是为我的角色服务,而不是为我海清服务的。”
谈到海清的代表作品,《双面胶》、《王贵与安娜》、《蜗居》一定是必提的。这三个角色的共同点就是“作”,她们伶牙俐齿、我行我素、现实、强势。海清在成功塑造这些“现代媳妇”角色时偶尔会为自己抱不平,“我的荧幕年龄总是大于自己的实际年龄,说实话总有些憋屈。我其实和傅晶差不多大,她可以演《落地请开手机》里面那么纯的女孩。有时候我问导演,为什么总要让我演孩子的妈?他们就会说,我的外形条件、心理状态甚至人生阅历都更适合演这类角色。我也就想开了些。”在拍摄《蜗居》之前,海清曾觉得海萍这个角色比较难演,怕重复“丽娟”的味道。《蜗居》热播之后,她觉得自己成功了, “在表演方法上有超越之前的。当然我现在看,也看到我这个角色的缺点,也看到我在表演方法上的缺点,但是我觉得如果连自己的缺点都看不到,你怎么进步呢?”
“媳妇”海清
我们的感情很稳定,他不是圈内人,所以我要保护他。
作为“媳妇专业户”,海清在荧屏上有过很多个“老公”,海清对他们的评价也是五花八门。海清在《落地请开手机》里扮演孙红雷的女人,她认为自己与孙红雷搭戏时火花四射,更屈服于孙红雷的强势之下。《双面胶》中的“老公”徐松岩特别害羞,一到亲热的镜头两人就发笑,重拍了无数次。《蜗居》中的“老公”郝平不断被爱妻逼迫买房,一忍再忍,终于发飙,导演曾经问他:“郝平你对海萍下得去手吗?”郝平严肃地说:“下得去,当然下得去,您说打哪儿,我马上打。”
每拍一部戏都和大家成为好朋友的海清,自称在生活中就是一个不爱撒谎的人,艺名海清(本名黄怡)就是取其宽大干净的意思。当问及《蜗居》中的苏淳、宋思明、小贝这三个男人她会选择谁时,海清选择像小贝这样痴情却经济能力有限的小男生,“我一定选小贝,因为一起创业过才会恩爱,共同成长。”关于自己的感情问题,海清笑着拒绝回答,“我就是演员,演戏就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堡垒,我不想纵容别人探听隐私的行为。”追问之下,她终于表示自己现在的感情十分稳定,“我现在这样很好,拍自己想拍的戏,做自己想做的事,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我很保护我的感情,这是我的底线。我很在意我的亲人、我的家人的感受。演戏是过眼云烟,最重要的还是身边的亲人。我们的感情很稳定,他不是圈内人,所以我要保护他。”
海清:我真的像一只蜗牛
早报:《蜗居》中有一些特别有趣的台词,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句?
海清:海萍在一开始有说,“这么大的城市,为什么这么多人来得,我来不得。为什么这么多人住得下来,我住不下来。我不光要住下来,我还要比一楼的营业员大妈、二楼的钟点工,我要比他们更牛。”我当时看完小说,对这部剧的台词非常感动。还有就是“我”去买彩票,别人说到时候中彩票了可以买汤臣一品,“我”就说才不要住在那里,就算“我”有500万,宁愿只买很小的一套,让所有人都瞧不起。我觉得这段台词写得特别好。
早报:有人说《蜗居》不像《双面胶》有那么多激烈的戏,你也这么认为吗?
海清:我跟郝平有很多激烈的戏。有一场我们俩为一元钱吵架,一进门口两个人就站着干吵,吵得我天旋地转,吵得我上气不接下气,吵完后我说:“快给我喝糖水。”拍完这场戏,他们都问我是真吵还是假吵,我说我从来只会真的吵架不会假吵。
早报:有观众说看了《蜗居》后有了“当二奶的冲动”,你如何看待这种“负面情绪”?
海清:我想这跟人的个性有关系吧。有些人本身可能惰性比较强,会放大自己的惰性。《蜗居》让你清醒地看到了现实的生存环境,这是好事,不用害怕。现实真的很难很难。当初我刚毕业也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根本不敢想什么时候在北京能有自己的一套房子,前途茫茫,未来不可预知。我真的像一只蜗牛一样,每走一步都举步维艰。我现在看我的大学同学,还有中学同学,他们奋斗过来所经受的压力真的都很大。我觉得只要能走过来的人,我都很佩服。
早报:大家都公认你是实力派演员,却未能大红大紫,有想过放弃吗?
海清:有过,想到过改行,觉得这条路好难啊,会有这种感觉。我相信演员出来都是有蛰伏期的,越是把自己往地里沉,往土里砸,有一天反弹得才会更高更远。“我要用我的两只脚,走我自己的路”,我觉得罗大佑的这句话非常受用,奋斗的过程是我心甘情愿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