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杰股价 中国建筑董事长孙文杰:A股发行市盈率确有溢价
面对股票市场上牛熊反复转换,这一次,故事的主角轮到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筑”)。不过,与之前大部分赶“晚集”的主角命运不一样的是,从“过会”到路演历时跨度了两年之久的中国建筑,正迎来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7月20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即将发行的中国建筑120亿A股发行价格区间为3.96元/股-4.18元/股,对应的市盈率区间为48.59 至51.29倍(每股收益按2008 年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后的总股数计算,发行后总股数为300 亿股)。
这不仅高于主板IPO 重启第一股成渝高速的20倍发行市盈率,还远远高于桂林三金(002275.SZ)、万马电缆(002276.SZ)、家润多(002277.SZ)3只中小板公司31倍左右的发行市盈率。
“市场是一个很残酷、又很公平的架构。”历经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四地繁忙的路演后,中国建筑董事长孙文杰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这几天的路演中,投资者最关心的就是价格问题。”孙文杰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建筑此次确定的发行价格区间,按2008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计算,市盈率水平较可比公司的确有一定的溢价,“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公司的利润受国际金融危机、雪灾、地震和奥运会期间停工等特殊因素影响较大;随着2009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和公司各项业务环境的回暖,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恢复正常增长,更能反映公司未来的发展态势。”
根据在路演过程中的推介交流,他发现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公司的建筑和房地产业务在未来有较好的成长性,因此参与本次发行申购的热情较高。“但是,我们真诚希望投资者强化价值投资理念,避免跟风盲目炒作。”他说。
面对过会后一年多的发行时间窗口等待,孙文杰并无怨言。“只要市场存在,好的时候有买有卖,差的时候也有买有卖。记得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香港的股票市场上还照样是有买有卖的。”作为一名早年在香港工作了20年之久的央企一把手,孙文杰显然难以忘怀他的香港经验。
“我带领中国海外(0688.HK,中国建筑的控股子公司)香港上市时,我们是创造了冻结资金100倍的纪录。”孙文杰认为,是次中国建筑回归A股时能获得国内资本市场的如此认可,他并不感到意外。
“20年的香港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结合起来。”孙文杰指出,企业要想实现跨越发展,同时又做到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香港市场中磨砺出的思路,在2001年4月孙文杰奉调回京任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的前身)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后,带给这家央企以“脱胎换骨”式的巨变——数据说明了一切,中国建筑2007年的营业收入是2000年的4倍,净利润是2000年的100倍。
近年来,中国建筑几乎是第一家喊出不靠垄断获取利润的央企。孙文杰告诉记者,“之前,外界一说中央企业搞得好,就说有垄断、有资源,可是我们所有的项目都完全是通过竞争、招标的方式得到的。”孙认为,中国建筑近年来的成功已表明,央企是完全可以在市场化的竞争取得优异成绩的。
在生产经营的路上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在资本运营路上,孙文杰也不甘落后。
在专访中,他首次公开承认,自2001年起公司便有了整体上市的打算,“我回北京后,很早就在公司的小范围内探讨过资本经营的问题。”
“去年我们‘过会’时,很多人都怀疑我们的上市是特批的,是走了后门的。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孙文杰介绍,如果从2006年6月份,他向公司党组正式提出上市计划开始计算,中国建筑的上市之旅已经走了3年多。这也是54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当中,通过整体重组、改制上市的第一家。
“上市后,我们会对公司的主业进行战略调整,调整的方向很明确,就是从没有竞争力的、低端的业务中撤出,做大我们目前优势比较大的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两个行业。”谈及公司的未来业务架构转型,孙文杰依旧运用他的市场化逻辑来解释。
除了在国内做大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两个主业外,孙文杰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建筑对进军海外市场一直抱有积极的态度。
“进军美国市场,是我们从来没有停过的想法,但是苦于没钱,长期以来,这只能算是我们既定的一个战略目标。”孙文杰指出,中国建筑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建筑公司,不在美国占有份额,怎么能说世界一流?
解密3年曲折上市路
“它是54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当中,通过整体重组、改制上市的第一家。”
《21世纪》:公司从正式改制到过会,只花了半年多时间,对此外界普遍存有一些疑问。
孙文杰:实际上,2001年我从香港调回北京后,就已经开始考虑公司上市这个问题了。
我在香港工作了20年,其间成功带领中国海外实现上市。在香港,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企业该怎么样跨越发展,该怎么样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把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结合起来。
从香港回到北京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把公司的生产经营搞好。更为重要的是,与此同时,公司已经开始在小范围内探讨资本经营的问题。2006年6月份,考虑到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在生产经营上已有了基本的基础,我正式向党组提出了上市的意见,并明确考虑中建总公司整体上市。2007年5月份,公司正式动员所有中介机构进场,展开财务审核、资产核查等一系列上市准备工作。
《21世纪》:我们注意到公司的正式成立时间是在2007年12月份,可实际上,按照你刚才讲的,公司的整体上市计划早在2006年6月就已经开始筹划。为什么拖了1年多?其间发生了什么?
孙文杰:具体到筹划整体上市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第一个困难就是我们的运营企业有很多的历史包袱需要处理。第二个困难是(控股子公司)中国海外在香港发展得很快、很好,它的利润差不多占了整个总公司的70%,它的净资产超过了总公司的70%。在这个背景下,总公司要上市就有重复上市的嫌疑。
再有一个,就是当时总公司旗下除了少数企业,像中海、中建一局、中建三局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外,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造。要在很短的时间里面股份制改造,这个难度很大。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起初准备上市时,是考虑由国资委持股来达到中国建筑整体上市。国资委当时也很希望有一家中央企业这样改革试点。但由国资委直接持股,在中国法律的规定上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当时各部委对这个事情的看法也不一致。
经过了长达几个月的探讨后,我记得是十七大召开前夕了,我们向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汇报,他的态度很明智,他说,如果你们等得起,这条路还是有希望走得通的;如果你们很着急,那么是不是采取另外办法。
后来,我觉得我们还是要争取时间,所以,就不再沿着国资委持股这个办法走下去了,还是采用一种传统的办法,就是成立一家国有公司,实现上市。
但中建总公司在A股上市,我觉得仍然很具有意义。它是54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当中,通过整体重组、改制上市的第一家。
主业架构调整密码:6∶2∶2与3∶6∶1
“单纯的建筑公司,利润比较低,没有故事可以讲;单纯的房地产公司,有故事可以讲,但收入有限,风险比较高。”
《21世纪》: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国际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及设计勘察业务。公司主业相对来说是不是存在比较多、比较杂的问题?
孙文杰:前面说过,我们是54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当中,通过整体重组改制上市的第一家。作为一家有2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中建总公司要想整体上市,客观上就面临主业项目较多的问题,这是现实,我们不回避。
我想说的是,对于没有竞争力的、低端的业务,我们已经而且将来采取的策略都是直接退出。目前公司5大主业中,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业务每年都在上升。我希望上市以后,这两项能以年均5%到8%的速率往上升。我们招股书也说了,到2010年,主业中差不多80%多都可能是房建了。
《21世纪》:就是说,上市后,根据盈利情况会对公司主业架构进行一系列调整?
孙文杰:上市后,企业的盈利压力更大,所以,对于主业架构的调整只会加快,不会减慢。
我给你说几个数字,我想你就会清楚。按照我们的计划,未来上市公司收入比例将按照建筑业务、房地产业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业务6∶2∶2的目标进行调整,如果最终调整成功的话,上述三项业务实现利润的比例可达3∶6∶1。
对房地产业、基础设施这两个产业,我对长远发展是看好的。
《21世纪》:这意味着,调整后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为房屋建筑工程和房地产开发。很多人担心,这样的“复合体”可能会让投资者不好判断公司价值。你怎么看?
孙文杰:建筑和房地产开发是两个关联度最高的、相辅相成的行业。建筑的好处是现金流相当的不错,它的营业额上去相当快,尽管利润率比较低,但是由于营业额上去了使得总利润上去比较快。房地产是有风险的行业,但是也有“故事”可以推的行业。你看现在股市升得最快的是房地产板块,跌得最快也是它。
单纯的建筑公司,利润比较低,没有故事可以讲;单纯的房地产公司,有故事可以讲,但收入有限,风险比较高。两个行业(叠加)一起的时候,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既有很大的规模量,有很好的现金流,同时还有很好的发展增量,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我想投资者是喜欢(这样的公司)的。
进军海外是既定战略
“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建筑公司,不在美国有占有市场份额,怎么能算世界一流?但是,海外收购是很复杂的事情。”
《21世纪》: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我们发现公司近年的海外建设项目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原因是什么?
孙文杰:第一个原因,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熟悉这个行业的人都清楚,由于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处在升值通道,这两年如果外面的工程接得越多,亏得越多。2007年,由于人民币汇率原因,我们的海外经营一下子少了8000万收入。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历史包袱很多都是拿钱到外面去搞分销(形成的),我们现在不搞了。这两年,我们国内还有好多企业还在这么搞。
现在一个新的问题是,工程师一般不愿意出去。大家都认为出去是件苦差事,
不过,进军海外项目上,我们不会放慢速度的。现在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可能会放慢,所以我们现在好多大工程都在谈,如果顺利的话,今年的成交额将会大幅上升。当然,我们谈价钱时,已经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了,这难度就高了。总的说,并不是前两年速度稍微慢,以后也慢。
《21世纪》:海外战略中有没有考虑进行国际并购?
孙文杰:当然。我们研究过好几家美国同类企业。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自己在谈,还没有到让中介机构介入的时候。
进军美国市场,是我们从来没有停过的想法,但是苦于没钱,长期以来,这只能算是我们既定的一个战略目标。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建筑公司,不在美国占有市场份额,怎么能算世界一流?
但是,海外收购是很复杂的事情。首先要考虑收购以后会不会市场反而丢了,像联想收购了IBM,市场反而丢了。我们收购了美国的地产建筑公司后,会不会由于种种原因引起规模的缩小呢?第二个,我们管理人员能不能跟得上。单靠中国的工程师去,肯定是不行的。第三个,做收购一定要有钱。有钱了,我相信每家企业一定都会考虑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