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一分钟吃43碗哨子面获赞得终生免费白吃证

2018-06-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0月30日上午,西安永兴坊内举办了一场“吃面大赛”.近百名位市民.游客“胡吃海塞”了近300碗热气腾腾的岐山哨子面,现场充满了加油声和“吸溜”声.甘肃游客赵先生以1分钟吃43碗的成绩摘得冠军,还赢得了一张“白吃证”. 10月30日上午11时许,位于西安市永兴坊内,近百名位市民和游客分成三组,围坐在长桌前,看着桌上近300碗热气腾腾地岐山哨子面,时刻准备着食指大动.随着一声令下,他们争先恐后地吃了起来,有的年轻小伙为了拼速度,已全然顾不上形象,甚至站起身来,一碗接一碗地将面条送入口中,鼻头上沾满

10月30日上午,西安永兴坊内举办了一场“吃面大赛”。近百名位市民、游客“胡吃海塞”了近300碗热气腾腾的岐山哨子面,现场充满了加油声和“吸溜”声。甘肃游客赵先生以1分钟吃43碗的成绩摘得冠军,还赢得了一张“白吃证”。

10月30日上午11时许,位于西安市永兴坊内,近百名位市民和游客分成三组,围坐在长桌前,看着桌上近300碗热气腾腾地岐山哨子面,时刻准备着食指大动。随着一声令下,他们争先恐后地吃了起来,有的年轻小伙为了拼速度,已全然顾不上形象,甚至站起身来,一碗接一碗地将面条送入口中,鼻头上沾满了红色的辣子油,白色上衣也溅上了油点,但这些都不能阻止参与者的吃面热情.

现场充满了观众的加油声和吃面时发出的“唏哩呼噜”声,热闹有趣的情形让许多市民可游客驻足观看,争相拍照。最终,来自甘肃的游客赵先生赢得此次吃面比赛的冠军,他以一分钟吃掉43碗的成绩将其他选手PK下去,并且赢得了一张写着“白吃证”的奖状和“面大 大”称号。赢得比赛后,赵先生开玩笑说:“很有意思,第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吃面,我也没想到我能吃得这么快,我太能吃了吧。”

哨子面又名臊子面,臊(sào,不读shào)子面是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的一种传统特色面,为西府名小吃。臊子面历史悠久,尤以宝鸡市岐山县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臊子面是在唐代"长命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猗觉寮杂记》上说:"唐人生日多俱汤饼,世所谓'长命面'者也。"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余为座上客,举箸食汤饼。"面条一类的食品,在唐代称作"汤饼"。刘诗中提及的汤饼",就是"长命面"。它是唐朝时款待客人的佳点。相传,苏东坡在陕西为官时,特别喜食这种面条,并写下了对它的赞美诗句:"剩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

关于"长命面"所以会改称"臊子面"的事,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岐山有户人家娶了一个美貌、聪明、勤快、伶俐的媳妇。新媳妇到婆家的第二天,为全家做了一餐面条,一家人食后无不称赞面条滑爽鲜美。后来,她的小叔考中了官职,请同窗好友到家作客,便请嫂子为大家做最拿手的面条款待客人,大家吃后都赞不绝口。从此,"嫂子面"就出名了。因为这种"嫂子面"上必须加臊子为浇头。所以人们也把它称作"臊子面"。

臊子面在陕西地区身价颇高。除沿袭唐代"长命面"的有关习俗,如在生日做寿时必食外,每遇婚丧喜事,或逢年过节,都要以它来款待客人。旧时,陕西农村还有这样的习俗:新媳妇过门的第二天,要在婆家举行一个隆重的擀面仪式,新媳妇当着客人的面上案擀面,以测试其技艺的高低。技术高超娴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匀,切条细长,下到锅里不会断裂,这样的新媳妇,才能赢得大家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