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徐峥:我天天都会面对很多中年危机的问题
题记:谈到中年危机的时候,徐峥无奈又洒脱地笑了笑。从“囧系列”到现在的《幕后玩家》,为什么他总离不开“中年危机”呢?
橘子君独家福利!关注橘子娱乐 微 信 公 众 号 :(juziyule),发送“徐峥”,查看明星独家新闻,还有可能获得明星独家照片套装~快关注起来吧!
徐峥说自己20多岁就遇上中年危机了。
他在一次演讲中大方分享了自己光头造型的来历,原来是因为20多岁突发的“少年秃”。
现在把这事说出来,是云淡风轻,自我调侃的。
但对20多岁,正当年少的徐峥来说,这事是他自卑的来源。
也许是因为这段不太光彩的经历,徐峥对“自卑”有着更细腻的解读。
“有一种潜在的一种力量推动着你,说你一定要获取别人的认同,或者是说你一定要获取成功,希望通过别人对你的认可,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一种更深层的自卑。”
稀松的头发被剃掉了,徐峥的人生也被改写了。
他在演讲中说:“我好像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一个全新的我,我就感觉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这么精神过。我似乎看到了某一种光芒,这种光芒不是我头皮散发出来的,而是在我身体里,内在存在的,而我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的。”
人在形容自己会发光的时候,大多是因为自信,即使你不自知。
徐峥补充道:“我觉得真正的自信就是可以不care这些事情,真正认识到你自己想要什么。”
告别20岁的中年危机,考进上海戏剧学院,徐峥以为自己开始了实现演员梦的征途。
但是根本没人找他演戏。
他只能一边打工,一边跟小伙伴组剧团,排演舞台剧。
“其实我作为导演也好,演员也好,对节奏的拿捏,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停顿,全部都是来源于舞台剧的感受。
因为在舞台上,你是跟观众面对面交流,观众这个时候喜欢,这个时候被吸引,这个时候有点不耐烦,其实你都可以感受到的。”
和所有传达努力才能有收获的故事一样,在舞台剧上奉献青春的徐峥,遇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戏《春光灿烂猪八戒》。
徐峥因此被观众熟知,人们牢牢地给他戴上了“猪八戒”的标签。
他意外地成了一名喜剧演员,他很感激观众的认可,却不满足于止步于此。
“我演了喜剧观众能够接受,我觉得已经很满足了,但是它并不妨碍我演其它的类型。因为本身做演员的时候,我并没有说给自己定位只演喜剧。”
观众习惯性会对喜剧演员抱有执念,尤其是那种“一看到他就想笑”的情绪。
这对很多去尝试演正剧的喜剧演员来说,都是一道坎。
徐峥这次突破以往的形象,戴上假发,演绎《幕后玩家》中的钟小年一角,也要跨过这道坎。
“演员身上有幽默的成分,观众看到你会笑,其实是一件好事。只不过演员本人要学会区隔一下,当你想严肃下来,或者当你想呈现力量、呈现愤怒、呈现悲情的时候,观众也能够被你带入,也能够跟你共情。就是不要出现,你在那里感动了,哭了之后,观众却在笑,那这就是一个失败的表演。”
也许就是在这种渴望突破自我、表达自我的情感驱使下,徐峥跨界做了导演。
“一旦抓到一个自己特别想表达的题材,这一切都是按照你的想象去规划、去构建的时候,就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情。做导演成就感会高一点,风险也更大一点。”
在最新一期《向往的生活》中,黄磊说徐峥1994年大学毕业,坐在他们旁边的彭昱畅1994年出生。
镜头一转,徐峥的特写镜头旁写了一句:岁月不饶人。
回顾徐峥最叫座的“囧系列”,还有这部《幕后玩家》,似乎每一个故事离不开中年危机。
聊到这四个听起来很唬人的字,徐峥笑着说:“我天天都会面对很多中年危机的问题。”
他觉得这些关乎家庭、事业、人生选择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在任何年龄段都会碰到的问题。
只是对一个处于中年的人来说,这些问题来得更猛烈一些。
“这些都是人生中最主要的、最核心的问题,所以我更关注的电影故事,都是人物在这些核心问题上,面临一定的困境。
我饰演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在电影前存在某种问题,而在电影后面他解决了这部分问题。他会发生一些改变,比如说他找到了自己的尊严,或者是他学会了放下,他释放了自己的心结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徐峥创作角色的过程和人生轨迹是并行的。
“因为这些都是我关心的问题,所以每一个角色的创作过程,对我来说都是学习,都在促使我不断思考。
所以我很享受工作的过程,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拿出来进行探讨。我的工作和自己的生命是连接的,它不是独立于之外的,不是为了挣钱,或者让我变得更有名而存在的。”
名和利,不是徐峥做导演,或者做演员的诉求。
他在享受这个创作过程的同时,希望能有所表达,能获得观众在情感上的认同。
“我觉得任何一个故事里都是包含一个表达,让我觉得它是值得被拍成电影的。按照这个角度去想,我能有感而发、言之有物肯定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看在这个基础上,能不能把观众带入进来,能获得多大程度的情感认同。”
但在资本盲目地加持之下,浮躁的华语电影市场上免不了有很多追名逐利的现象。
“没有表达的故事,就变成了没有必要拍出来的。如果要去拍这种故事的话,可能就另有目的,是想赚一笔钱,或者是想完成一个任务,或者是想泡一个女演员。就是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但这种不在我的判断维度里。”
看着徐峥自顾自地谈起拍电影的初衷和诉求,很难想象面前这个人曾经创造过华语电影票房的奇迹。
2012年,《泰囧》凭借12.68亿的成绩,成为中国第一部打破10亿票房大关的电影。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当时在《泰囧》那时候,大家都把这件事情看成一个奇迹。但是我觉得自己当时还挺牛的,我在很多媒介上都说,我只按照正常的逻辑,拍了一部正常的电影。
那放到现在来看,大家就知道我说的正常是什么样了,也不会有人认为它多么奇葩,也不认为它不公平,电影的体量本身存在潜力,只是当时没有被挖掘出来而已。”
自《泰囧》之后,喜剧愈发成了华语院线爆款行列中的必备。
在华语电影市场扩充,和观众年龄层扩充的双重助推之下,华语电影票房的纪录几乎每年都在被改写。
“现在都有50亿体量的电影,我甚至可以想象会有更高票房的电影。我觉得电影的整体发展,观影人数,屏幕数,每年的电影质量,到最后都会有一个比较科学和合理的配比。”
想达到这种“合理的配比”,有增就要与减。
徐峥停顿了一下,说道:“可能每年的电影也不需要那么多,因为有些人随着资本也好,自己创业也好,或者说他要实现梦想也好,就是大家都来做导演。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成功的,有些人失败了,他过完这个瘾了,他的梦想实现了,他可能就去做别的东西,做他真正觉得他OK的那个事情。
我是希望这种情况能够降低下来,大家可以更加集中产能,让观众在做选择的时候更明确,能尽快了解他们要看什么样的电影。”
也许照目前的形式发展下去,华语市场会出现更多像《泰囧》一样的爆款。
但是过了不断爆发的“开荒期”,电影市场还是应该像徐峥说的那样,达到一个“合理的配比”。
关注橘子电影 微 信 公 众 号 :(juzimovie),发送“电影资源”,获取橘子君推荐电影资源,坐在家里看经典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