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玺脱拉库 张国玺:希拉里的“包袱”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参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的肩上有两个沉甸甸的“包袱”,一个包袱叫“过去”,另一个叫“未来”。时隔八年后再次冲击白宫的希拉里最终能否成功问鼎,取决于在到达终点之前,她是否具备足够的负重能力,不被这两个包袱压垮,一路前行,直至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
纵观今日美国政治圈,可能找不到比希拉里更受人瞩目、更具争议性的政治人物。作为曾经的“第一夫人”、两届纽约州参议员、08年大选的角逐者、现任政府的卸任国务卿,希拉里拥有其他参选人无法比拟的丰富履历和政治经验,拥有旁人无法企求的全民知名度,拥有庞大的人脉关系网和早已马达轰鸣的筹款机器,还拥有前总统克林顿坐镇中军的一流竞选团队——这些无疑是希拉里通往白宫之路上的开路机和加速器。
4月12日正式宣布第二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冲击总统宝座的希拉里,势必将为自己的传奇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成功,她将创造历史,成为240年来美利坚合众国的首位女总统,和地球上最有权势的女人;一旦失败,很可能预示着现年67岁的希拉里政治生涯的提前终结。
无论如何,由希拉里领衔主演的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注定会比银幕上的“纸牌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希拉里能否笑到最后,关键在于她能否真正做到“面对过去,面向未来”,用非凡的政治智慧与勇气冲破各种“黑历史”的束缚,同时用恰当的言辞与行动,给予选民足够的信心和承诺,说服他们再次选择一个姓“克林顿”的民主党总统。
“箭靶子”和“救世主”
希拉里的竞选之路注定荆棘密布、险阻满途,刚踏上征程便遭遇了十面埋伏。宣布参选的话音未落,一场以共和党竞选人和保守派为首的、以阻止希拉里入主白宫为目标的声势浩大的“反对希拉里”运动已然如火如荼。希拉里的参选公布后,共和党的一班重量级人物纷纷表态,强烈质疑希拉里的个人品行与职业操守,断言她绝不是理想的总统人选。
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雷恩斯·普利巴斯在12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到:“美国民众需要的是一位他们能够信任的总统,但选民们并不信任希拉里·克林顿。
几十年来,作为华盛顿的圈内人,希拉里身后是一长串的秘密、丑闻和失败的政策,选民不可能忘记这些过去。”曾参加2012年大选共和党初选的宾夕法尼亚州前参议员里克·桑托勒姆也紧随其后,发布声明攻击希拉里太过“高冷”,脱离群众却勾结利益集团,认为其所倡导的“大政府”政策将让普通的工薪家庭无力实现“美国梦”,并强调“希拉里·克林顿并不具备领导美国的正确理念。
”而共和党中参选呼声极高的前总统老布什的次子、小布什的弟弟、前佛罗里达州州长杰布·布什也随后在推特上发声,“我们必须比希拉里干得更好。
如果你致力于阻止希拉里,现在就加入我们。”可以预见,在明年11月大选举行之前,针对希拉里的质疑、批评、诋毁甚至辱骂会不绝于耳,而各种明枪暗箭瞄准的不仅是希拉里本人的私人生活与职业生涯,也势必牵涉另一个克林顿及其任内的功过得失。
当然,重翻陈年旧账、往旧伤口上撒盐、甚至攻击竞选对手的“下三路”,在为了胜选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美国政治游戏中本是司空见惯,作为深谙其道的希拉里及其家人想必已做好必要的应对准备——问题在于,正如普利巴斯所言,希拉里的过去实在背负了太多的秘密和丑闻,这些不光彩的历史无疑会让希拉里变作众矢之的的“箭靶子”。
远的不谈,今年3月曝光的“邮件门”尚且在持续发酵,可以想象,一旦万箭齐飞,希拉里及其团队很可能疲于应对,甚至会丧失竞选中的主动。
但从民主党赢得选举、继续执政的角度而言,背负太多“过去”的希拉里很可能是民主党人“最好的希望”。与共和党人才济济、跃跃欲试的态势相比,希拉里的巨大优势,和她“舍我其谁”的气势,已让民主党别无选择——即使有党内挑战者,极大可能也只是陪跑。
换句话说,对希拉里而言,这次的选举与08年的形势大不相同,当务之急不是获得党内提名(这似乎已是顺理成章的事),而是着眼大局,在漫长的竞选之路上步步为营。但无论是当共和党的“箭靶子”,还是做民主党的“救世主”,希拉里的过去都是她绕不开的坎、丢不掉的包袱。
要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是希拉里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就历史经验和现实形势来看,作为参选人的希拉里有两种选择回应自己的过去。
“该出手时便出手”
第一种选择是“兵来将挡”,被动还击。因为曝出丑闻而被拆台的案例,在美国总统大选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但参选人一旦事前没有准备,事后误判形势、应对失当,通常会给竞选带来致命性的打击。1972年大选民主党候选人乔治·麦戈文的竞选搭档、副总统候选人托马斯·伊格尔顿在获得提名后,被媒体踢爆他曾因抑郁症接受过电击治疗,并向麦戈文隐瞒了这一事实。
尽管民调显示大多数的选民对此不以为意,但媒体的穷追不舍,让麦戈文不得不在表态“千分之千”支持伊格尔顿三天后临阵换将,这一“背信弃义”的做法为民主党的竞选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麦戈文的支持率由41%跌至24%,最终惨败给刚被曝出“水门事件”窃听风波的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
就希拉里而言,可能没人比她自己更加清楚“衣柜里究竟有多少骷髅”,而深谙华盛顿游戏规则的希拉里料想不会被动接招、坐以待毙,以其素来强硬的作风来看,希拉里极有可能选择“反客为主”,以便掌握主动,及时化险为夷。
对明智的总统参选人而言,既然因为丑闻或自身问题被对手“拆台”已无法避免,倒不如大大方方、明刀明枪地面对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将负面新闻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前总统克林顿的政治偶像、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约翰·肯尼迪,就曾因自己的天主教徒身份而被共和党对手散布谣言,并被质疑一旦当选就会对梵蒂冈俯首听命而不能公正地履行总统职务。
肯尼迪选择了主动“拆弹”,在1960年9月的一次针对新教牧师所做的公开演说中,就困扰自己的宗教身份问题做了明确表态:“我不是天主教的总统候选人,我是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只不过我恰巧也是一个天主教徒。
在公共事务上,我不代表教会-教会也不代表我。”在这次演说中肯尼迪还强调自己尊重政教分离,认为个人的宗教信仰问题不能代替大选中真正重要的问题,并恳求选民让他用宗教的宽容服务于国家的安康。
肯尼迪的主动出击有效地反制了企图就此问题大做文章的共和党人,并最终以微弱的优势战胜尼克松,成为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入主白宫的天主教徒。
希拉里不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丑闻缠身的总统参选人,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位,但从其性格与经历推测,她在面对竞选对手的挑衅与攻击时,极有可能采取主动,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对一些无法绕开的“硬问题”,例如班加西事件、“邮件门”、克林顿基金会接受外国政府捐款等问题,尝试一一作出令人信服的答复——而在正式宣布参选之前,希拉里在这些敏感问题上一直避实就虚,支吾其词。
当然,她也可以效仿老公克林顿92年选举的成功例子,避虚就实,对竞选对手的攻讦低调应对,而选择强调和突出选民真正关心的重大议题,并以此为中心展开一场实实在在接地气的选举。
“笨蛋,问题是未来!”
希拉里今天面临的困境,其实前总统克林顿早在1992年总统大选时便曾有类似的经历。当时老布什阵营挟冷战结束、伊战大捷和支持率高企的余威,眼光一路紧盯克林顿的“下三路”,围绕克林顿的婚外情和逃兵役大做文章,企图从人格上摧毁克林顿的竞选。
然而,随着当时美国经济的意外衰退,“面包和黄油”成为美国人最关心的议题,而克林顿的团队则敏感地把握住了选民情绪的变化,推出“笨蛋,问题是经济”的口号,成功转移了竞选的焦点和重心,打了老布什一个措手不及,并最终把第一个克林顿第一次送入了白宫。
即便丈夫的经验能有所借鉴、甚至成功迁移,2016年大选希拉里需要高举的旗帜可能也不只是一个单一的“经济”议题这么简单了。首先,美国的经济近来有持续复苏的迹象,这或多或少会拉低经济在主导大选议程上的作用。
当然,经济从来都是能左右大选局势的核心议题,但正如希拉里宣布参选的电视广告里所展现的,今届大选涉及和涵盖的议题将更趋多样化和多元化,因此选举的结果极有可能是多种议题相互交织和作用的产物。更重要的,今天的美国与二十年前的美国俨然已是两个世界,而国际形势的瞬息变化与国内政治的最新发展,决定了下任美国总统肩负的责任会更多、处理的问题会更复杂,而选民对新一届总统的期待也会更大。
那么,美国选民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待,作为总统参选人的希拉里又是否能回应与满足这些期待呢?
首先,正在回暖中的美国经济尚未完全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毫无疑问,选民们期待一位能够带领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复苏的总统。目前美国失业率已降至5.5%左右,而去年的就业增长更达到1999年以来的最高,这种势头对民主党和希拉里极为有利。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持续恶化,希拉里能否真正践行她宣布参选时所做的承诺,“我会捍卫普通美国人的利益”,将是对她最大的考验。4月14日希拉里在爱荷华一所社区大学出席了她宣布参选后的第一场造势活动,并提出了四项竞选的基本纲领,为首的两项便是发展经济和增加美国普通家庭收入。
目前看来,希拉里竞选打的经济牌重点在于帮助工薪家庭获得更多机会和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以此为缓解经济不平等的抓手。除非经济在未来的一年半时间里出现大的波折,经济形势目前总体对希拉里有利。
其次,美国政治近年来的最新发展,例如贫富鸿沟的扩大、精英和大众层面的政治极化、权贵利益和门阀政治的抬头、国家治理能力的下降等,归根结底都指向美国政治制度的衰落。从这个角度考察,选民同样期待一位能够凝聚各方力量、兼顾不同利益、甚至超越党派纷争的总统,在领导政府有所作为的同时,保持美国政治制度的活力与优势。
如果仅从希拉里的过去来看,她可能不是能够满足这一期待的理想人选。尽管希拉里一再强调自己在担任参议员和国务卿时能够与共和党的对手通力合作,但美国政治精英和普罗大众对希拉里的认知与情感两极分化严重,非爱即恨,因此希拉里很难在选民中走出一条中间路线。
同时,作为克林顿政治王朝的“女王”,希拉里与华尔街等特殊利益集团的亲密关系一直饱受诟病,她本人过去的竞选筹款也大大得益于华尔街“金主”的支持。
据纽约时报的估计,2016年希拉里竞选团队大约需要筹集高达25亿美金用作选举。因此,如何在维系或兼顾与权贵集团的关系,真正“想选民所想”走好群众路线,也是希拉里竞选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14日的亮相中,希拉里提出把改革美国竞选财政制度作为她参选初期的四大中心纲领之一,并声称支持通过修宪来改革美国当下“功能失调”的选举筹款制度,这无疑是希拉里为重塑自身亲民、改革的形象而做出的重大尝试。
这样的表态可以说不仅展现了希拉里的智慧与胆识,也体现了她志在必得的决心,但能否真正做到与权贵利益做适当切割、能否真正推动美国政治制度的改革,相信美国老百姓会继续“听其言,观其行”。
最后,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外交在全球范围的收缩与受挫,必然让新一届政府的外交大战略面临艰难的抉择。尽管美国选民关注的重心会主要集中在国内政策上,但是可以认为美国民众仍然期待新的总统能够带领美国继续发挥“世界领袖”的作用,在维护美国国土安全的同时,保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
作为美国历史上出访里程最长的国务卿,可以肯定的是,希拉里在重点关注国内议题的同时,必须会兼顾美国外交,并为自己任职期间的政策得失背书。在14日的演讲中,希拉里将“保护美国不受外国威胁”作为她四大竞选纲领之一,很可能是认真考量后的决定。
毫无疑问,选民的关心与期待还有很多,比如种族问题、移民问题、教育问题、同性恋问题等等,但就希拉里目前的表现来看,她正在放低身段,精心编排,努力重塑自己的形象,淡化自己的过去,着眼美国的未来。必须指出的是,在美国赢得总统大选并不需要讨好所有的选民,美国社会已经基本分化成了稳定的投票集团,而最新的趋势是民主党的底盘与共和党相比,不仅略大,而且增长更快。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4月7日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民主党继续在黑人、亚裔、拉丁裔、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年人以及千禧一代中占优势,而共和党则继续保持在白人、尤其是受教育较少的男性白人、福音派新教徒和沉默的一代中的优势。
尽管皮尤调查的对象是全体成年人而非真实的选民,但当把独立派的党派倾向计入考量时,发现48%的美国人自认为民主党或偏向民主党,而只有39%的美国人自认为共和党或偏向共和党,而这一趋势自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
换句话说,只要希拉里能够稳住民主党的大盘,便极有希望赢得大选。
美国总统大选是充满戏剧性的,大幕刚刚揭开的时候谁也无法预计下一幕的剧情发展。同样,美国选民看重的更多是未来,而不是过去——与希拉里太多的“过去”相比,没有什么“过去”的奥巴马同样赢得了选举。因此,对希拉里而言,可能肩上更吃重的包袱是她将会给选民描绘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而不是纠结她曾经有一个什么样的“过去”。
但无论希拉里最终是否胜选,八年前作为第一位“第一夫人”竞选总统,作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冲击白宫的女性,她早已创造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