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义政治沉浮 信阳商城县籍开国少将:“金桥司令”陈明义
陈明义,1917年2月,出生于河南信阳商城县伏山乡土门村。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任商城共青团童委书记。1933年,在川陕省苏维埃政治保卫局,任手枪队队长。1936年11月,在西路军总部任作战参谋。
1938年,在晋冀豫军区司令部工作,先后任作战科副科长、科长和八路军先遣支队参谋长。1945年,任冀南军区参谋长,翌年任豫皖苏军区参谋长。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18军参谋长。
1950—1975年,在西藏工作,任18军后方部队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先后指挥修建康藏公路、中尼公路、甘孜机场、当雄机场和贡嘎国际航空港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离休前,最高职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天泉、李天雄著《站在世界屋脊的将军》
一封电令,使他们踏上了新的征途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根据中共中央和第二野战军司令部的命令,即将接管川南。不久,又传来了关于18军接管川南的具体消息:军长张国华将任川南行署主任,军政治部主任郭影秋将任行署副主任,军政委谭冠三将任自贡市委书记,18军副政委王其梅将任泸州市委书记,各师还将抽调大批工作队到所属各县开展新区工作。
消息传来,长期南征北战的18军官兵无不感到振奋:能进驻气候温和湿润、物产富饶的川南,并将过上安定的生活,谁不感到高兴呢?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此后不久,一封电令,却又使他们踏上了新的征途。
1950年1月8日,18军接到了二野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的电令:“18军就地待命,张国华、谭冠三速来重庆。”
张国华、谭冠三到达重庆3天后,就打电话告诉陈明义,让他立即带领3个师的主要领导去重庆开会,刘、邓首长要亲自接见,部署新的任务。
1月15日下午,张国华、谭冠三、陈明义和3个师的主要领导一起,走进了重庆曾家岩中共中央西南局会议室。
刘伯承司令员首先接见了他们,亲切地和他们打着招呼,并且一一握手。当见到陈明义时,他紧紧握着陈明义的手说:“陈明义,我们在鄂豫皖苏区见过面,分别时你送我到河南襄城,如今我们又在重庆见面了,你现在当了18军参谋长。你们18军要担负起伟大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经营西藏!”
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陈明义就曾在刘伯承麾下任过作战参谋,彼此都很熟悉。听了刘司令员的话,陈明义不禁热血沸腾,他一声没吭,只是向刘伯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杨星火著《高路入云端——陈明义将军传》
首长指示鼓舞人心,18军表态坚决完成任务
随后,刘伯承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关于进军西藏的命令。他说:“毛泽东主席在去莫斯科的火车上,发回电报指示:‘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这是他缜密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战略决策。毛主席、党中央命令我们今年进军西藏。
这个非常重要、非常艰巨、非常光荣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你们18军的肩上。当然,进军西藏不仅是我们二野的18军,还有西北、新疆、云南的兄弟部队配合。这就叫做‘多路进军,向心合击’,但是,18军是进军西藏的主力部队。”
刘伯承说到这里,又深情地环视着大家说:“18军从豫皖苏坚持斗争,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解放成都,都没能休息。18军是很辛苦的,是服从大局的。西藏是大陆上最后一块没有解放的土地,我们一定要解放西藏,解放全中国。为了这个大局,再艰苦也是光荣伟大的!四川和全国的军民,会大力支援、帮助你们战胜一切困难的!”
这时,邓小平政委快步走进了会议室,他是刚开完一个会,匆匆赶到这里的。他请大家坐下后,就接着说道:“18军要进军西藏,我们已同张国华、谭冠三谈过,现在请你们来,是进一步理解中央关于进军西藏的重大决策。西藏长期被帝国主义势力控制,我们进军西藏,要把帝国主义势力从西藏驱逐出去,巩固祖国边疆。
西藏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又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社会,地处边疆,交通很困难,情况很特殊。你们进军西藏,一定要注意: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少数民族政策,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宗教自由,团结广大西藏人民,共同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西藏、巩固西藏的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邓政委最后强调说:“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军事政治协同解决,同时必须解决补给问题,解决公路修建问题。”
刘、邓首长的指示,言简意赅,鼓舞人心。张国华、谭冠三代表18军全体指战员表了态,表示坚决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巩固国防的任务,绝不辜负党中央、毛主席和野战军首长对18军的信任。
当天晚上,陈明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部队要进军西藏,这是出乎他意料的事。前几天,他还在想着赶快去把妻子和两个儿子从河南偃师接来,在川南安个家。可是,转眼之间,命令18军进军西藏的指示已经下来了,在二者之间,国家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作为一个受党和军队培养十几年的高级将领,陈明义对这一点是毫不含糊。
他想,18军自从成立以来,艰苦转战,吃了不少苦。然而,18军不进军西藏,别的部队也会进军西藏,也会吃苦。为解放西藏、解放全中国,吃再大的苦,也是光荣的。毛主席、党中央、刘、邓首长把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18军,这是对18军莫大的信任,是18军集体的光荣,也是参加进军的每个同志的光荣。一个人的一生,能参与这一伟大的历史性的事件,应该是幸运的,同时,也是非常幸福的。
陈明义越想越兴奋,越想越高兴,一直到鸡叫头遍才睡着。
陈明义(中)在修筑康藏公路时
未雨绸缪,主抓了三件大事
进军西藏的任务,时间紧迫。作为18军第一参谋长,陈明义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为进军西藏创造条件,开辟道路。
首先,陈明义认为,进军西藏,必须要了解西藏的具体情况。那时,他们既没有西藏的军用地图,也没有西藏的行政地图。他派人到书店买了一本三联书店1950年出版的《中国地图册》。他翻开一看,不禁吃了一惊:从四川雅安到拉萨,要翻越十几座大雪山,跨过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十几条奔腾咆哮的大河。特别是那些雪山,海拔都在3000~5000米以上,还要穿越原始森林和大草原。进军西藏,的确可以称作是第二次长征。
他作出决定,派测绘大队跟先遣部队出发,首先到康定、甘孜等地,沿路要调查清楚:从四川去拉萨有几条路?有多少站?前行一段要走多少天?并绘出路线图。
陈明义做的第二件大事,是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藏的情况,他听说成都华西大学的李安宅教授夫妇是研究蒙藏的专家,就决定亲自去拜访一下。
李安宅夫妇在家中热情地接见了陈明义将军。夫妇俩地向陈明义翔实介绍了西藏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前藏、后藏、阿里、达赖、班禅及各大寺庙和西藏的封建农奴社会制度、宗教、风俗习惯等。在李教授家里,陈明义第一次看到了《蒙藏通志》这本书。通过这次访问,陈明义第一次比较具体地了解了西藏的天文、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和交通等情况。这次访问,对以后18军进军西藏也产生了重要作用。
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指示,陈明义还去询问了过去曾在西藏工作过的教师、气象工作者等。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他向18军党委建议,尽快成立一个政策研究室,专门从事西藏问题的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出进军西藏的各项政策。
18军党委采纳了陈明义的建议,很快成立了政策研究室,李安宅夫妇被聘请到了政策研究室。国民党起义将领、第72军副军长卿云灿因为在西康藏族地区驻扎过,也被聘请到政策研究室工作。
陈明义抓的第三件大事,是进藏部队的武器装备工作。进军西藏虽然是和平进军,但也要做好打仗的准备,何况西藏解放后,部队驻守边疆,巩固国防,更需要好的武器装备。
问题反映到二野司令部,刘邓首长指示说:“18军需要什么武器装备,我们就给什么武器装备。”这样,二野最好的枪炮,都发给了18军。
陈明义参加长征时,到过甘孜地区。他知道康藏高原气候严寒,进藏部队的服装必须保暖。他和西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姚继鸣反复商量,作出了一个“五皮着装”的决定,“五皮”,就是皮帽、皮衣、皮裤、毛皮鞋、皮手套。
进藏部队的战士穿上这些服装后,十分高兴,有的战士说:“我家祖宗八代,都没有穿上一件皮衣。如今进军西藏,穿上了皮装,这是党和祖国人民对我们的极大关怀。我们一定要战胜千难万险,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
遵照毛泽东主席“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18军党委决定,把部队分成前方和后方部队两部分,前方部队由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率领;后方部队由军参谋长陈明义负责,担负起补给运输、抢修川藏公路和修建飞机场的重任。
1950年2月1日,西南军区支援司令部在重庆成立,以18军副军长昌炳桂兼司令员,胥光义(第三兵团后勤部长)任政委。陈明义在抢修公路、运输补给等重大问题上都与“支司”共同协商。与此同时,根据西南局指示,西南交通部穰明德部长又组建了康藏公路雅安工程局,调集工程技术力量配合“支司”和18军抢修公路,从而大大加快了公路修建进程。1950年8月26日,康藏公路修通至甘孜。
陈明义将军回忆说:进藏初期,组织牦牛运输物资异常艰苦。西康省藏族自治州主席天宝同志和18军进藏先头部队吴忠师长一起,经过艰苦跋涉,前进到甘孜地区。天宝同志利用自己是藏族干部的优势,广泛联系土司、头人和广大群众,组织牦牛、骡马运输物资,积极支援18军进藏。
我们18军部队和“支司”部队及四川大批民工、康区藏族同胞三方面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艰苦奋战,克服了各种困难,使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从而保证了昌都战役的胜利进行。
陈明义(左)登上雀儿山顶勘察康藏公路线路
克服困难,开辟三条运输渠道
为了落实党中央、毛主席关于“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在补给运输问题上,陈明义和支援司令部的领导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终于找到了几条切实可行的运输渠道。
第一条,已通公路的地方,用汽车运输。支援司令部从西南军区抽调了4个汽车团、3个辎重团,在川康线上用汽车和马匹接力运输。
然而,当汽车队行驶到大渡河边时,却被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拦住了去路。陈明义听说后,急忙赶到大渡河边。他望着奔腾不息的河水和古老的泸定铁索桥,在心中默默地说:大渡河呀大渡河,当年你没能拦住红军前进的脚步,今天,你也休想拦住我们进军西藏的步伐。
桥工队队长、桥梁专家黄渭泉向陈明义建议说,可以在大渡河上架一座钢索桥,并且不用在水里打桥墩。虽然当时我国不能生产钢索,但可以从上海、天津等地买钢绳代替。
有位苏联专家听说解放军要在大渡河上架钢索桥,连连摇头说:“在苏联也没有悬索吊桥的建设经验。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修这种桥,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
陈明义不信这个邪,苏联人办不成的事,难道中国人就一定办不成吗?他和“支司”司令部的领导经过商量,断然决定就按黄渭泉他们设计的方案来架桥,一定要让支前部队的汽车开过大渡河。
结果,黄渭泉领导的桥工队,不负重望,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调集技术力量,陆续拿出了设计图纸,把从各地采购、加工制造的钢绳、部件巧妙地拼凑组合起来。经过架桥工人日夜奋战,在1951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成功地修起了泸定钢索大桥。大桥通车后,陈明义紧紧握住黄渭泉的手说:“谢谢你,你给我们带来了科学技术,带来了修路架桥的必胜信心!”
朱德总司令得知消息后,特地为泸定钢索大桥题写了一幅桥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敌国侵”。
支援前线的第二条渠道是空运。为支援18军进藏部队,中央军委从华北调集了6架飞机,组成西南空运机构。1950年5月3日,飞行员王洪智等驾驶运输机,从天津来到四川。陈明义向他们交代的任务是:空投两吨大米、一大麻袋银元给进驻甘孜的部队。
王洪智等人克服了高原地带给飞行带来的一系列困难,胜利实现了青藏高原这一“空中禁区”的飞行突破,完成了空投任务。
在庆祝空投成功的大会上,陈明义豪情满怀地说:过去国民党有飞机,但不敢飞康藏高原。今天,我们的人民空军,突破了高原空中禁区,这是个创举。这次空投的东西虽然不多,但对进藏部队是很大的鼓励。到11月底,空军向甘孜前线部队空投了900多吨的物资。
第三条运输渠道,就是在没有公路的地方组织人力、骡马、牦牛运输。
1950年8月,西藏地方噶厦政府拒绝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和平谈判,陈兵金沙江以西,妄图阻止解放军进藏,解放军被迫发起了昌都战役。从10月6日至24日,第18军一部在青海骑兵支队和第14军一个团的配合下,在昌都地区歼灭藏军6个代本(一个代本相当于一个团)全部和3个代本一部,共歼敌5700余人,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陈明义(右一)在部队检查工作
为保证昌都战役的胜利,陈明义不辞辛苦,到康区土司、头人的庄园、牧场,做藏族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德格地区头人夏克刀登,曾在红军长征过甘孜时建立的博巴政府任过委员。当年红军过藏区时,陈明义就听刘伯承总参谋长多次谈到夏克刀登对红军的支援。
陈明义在甘孜一个林卡的帐篷里,会见了夏克刀登。见面后,陈明义首先向他献上了一条洁白的哈达,然后亲切地说:“当年我们红军长征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你夏克刀登和藏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是记在心里的,如今,我们要解放西藏,希望你作出新的贡献。”
夏克刀登说:“我曾是博巴政府委员,当年红军过甘孜,对我们藏人很好,我是清楚的。现在要解放西藏,我同样会尽力支援你们的。”
陈明义还拜访了德格女土司降央伯姆,向她宣传党的政策,希望她派出牦牛支援前线。
由于陈明义耐心细致的工作,在昌都战役前后,夏克刀登和降央伯姆派出牦牛运输队,将33万斤粮食运到了前方。察雅的康古活佛还亲自带着帐篷住在邦达草原,组织牦牛运输,支援解放军。
我军解放昌都后,张国华军长在总结昌都战役时说:“支前补给工作做得很好,很有成绩。要说成绩,首先是西南军区支援司令部的领导、后方运输部队、筑路部队,应当给他们记第一功。”
1951年5月2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进军西藏的命令。从7月中旬起,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分多路由西康、云南、青海、新疆向西藏进军。他们克服了严寒、缺氧、无路、粮草供给难以保证四大困难,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于10月16日进驻拉萨。1952年1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西藏地方政府谈判代表团和驻拉萨部队举行了万人大会,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古老的西藏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西藏解放后,陈明义又先后担任了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藏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务。从1950年到1975年,他在西藏高原工作整整25年。在他的指挥下,汉藏军民先后修筑了西藏地区的第一条公路——全长2255公里的康藏公路;第一个飞机场——当雄机场;第一条国际公路——中尼公路……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陈明义将军也因此被西藏人民亲切地誉为“金桥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