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安彩陶 讲述彩陶的人——王志安与马家窑彩陶文化

2017-05-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以彩陶为代表的马家窑文化,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但其神奇辉煌的艺术魅力至今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今天,在拥有马家窑文化遗址的临洮,年逾六旬的王志

以彩陶为代表的马家窑文化,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但其神奇辉煌的艺术魅力至今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今天,在拥有马家窑文化遗址的临洮,年逾六旬的王志安坚守着这片土地,痴迷于那些无一字一文的陶罐。在他眼里,那些或完整或残缺的彩陶,生命依旧,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默默述说着数千年前的波澜壮阔。史前“中国画”

位于临洮县城的马家窑彩陶博物馆是我省首家民间马家窑文化彩陶博物馆。这个馆是王志安建的,家在楼下,馆在楼上,日日夜夜与数千件彩陶相伴为邻,王志安自得其乐。“有时候夜里睡不着,我就上来看一看,捧在手心看呀看,总觉得它们在对我说什么。”王志安推开门,一屋子大大小小、排列整齐的彩陶扑面而来,“这些彩陶上的绘画看着简单,却是最早的中国绘画形式,称得上是史前的‘中国画’。”

王志安指着陈列柜上的一件件彩陶,侃侃而谈:“这些绘画有的简洁,寥寥几笔;有的复杂,层层叠叠,但都精美异常。每次面对这些惊人的艺术创造,我都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马家窑文化的神奇吸引着王志安,学美术出身的他对彩陶上的绘画兴趣浓厚。在他看来,这些绘画绝非信手涂鸦,而是对各种事物的简略表述。

王志安认为,马家窑彩陶画是中国画的鼻祖。从这些千姿百态、令人叫绝的史前“中国画”中,人们可以领略到,从远古一路走来的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

解读“无字天书”

文字可以记录思想,图画同样可以记录思想。彩陶上的波纹、圆圈、符号都有它的涵义。“马家窑文化是一部解读远古社会状况的无字天书,深入其中,能够探寻到中华文明的源头。”王志安说,“马家窑文化时期,先民认为自然诸物皆有灵气,崇拜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心灵深处。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认识事物的能力受到极大束缚,那些与他们生活攸关的,每日都要接触的自然现象、动物和植物便成了他们的崇拜对象。”

王志安指着陈列柜上的一件件彩陶说:“波浪纹表达了对水的崇拜,锯齿纹表达了对山的崇拜,蛙纹是对水中动物的崇拜。后来农耕文明开始了,你看这幅画是一个人在大地上迈开大步播种……”仔细去看,罐上图案色彩简单、线条简单,但一想到它们出自数千年前的古人之手,这些记录了人类童年时期智慧的彩陶顿时充满灵气。

王志安沉浸在这些或写实或抽象的图案中,愈是用心研究,愈是发现其中的深奥。王志安从彩陶上的一个符号,发现“那时的人类已开始思考人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的哲学命题”,他从中感受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

在王志安看来,彩陶文化为远古人类的心灵插上了翅膀。研究马家窑文化,就像找到了一条通往远古的道路。文化之旅

最初,王志安收藏彩陶纯属个人爱好。后来他对马家窑文化研究有了浓厚兴趣,就开始大量搜集彩陶,至今已有2000多件藏品,在馆里展出的代表性器物就有700多件。

这些丰富的收藏品为王志安的研究提供了便利,通过研究,他慢慢领悟到:艺术是人与自然的沟通方式,是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当他将悟到的这些哲理用于书画创作当中时,感到自己的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人们说他的作品,用笔运线中随处可见马家窑彩陶中流畅飞动的艺术线条、凝重质朴的艺术风韵。

这些年,王志安将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了马家窑文化的推广上。

由他设计并制作的一组高7米的“彩陶王”水景雕塑,曾在2006年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

在央视“探索与发现”栏目制作的纪录片《神秘的中国彩陶》中,王志安作为主讲,解读了彩陶纹饰。

录制节目、交流讲学、参展办展……他的脚步越来越匆忙。在他忙碌的脚步中,马家窑文化的足迹也延伸得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