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竹贯村 滋养心灵的深山小村
在竹贯村口,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5座古建筑。
游览路线:保定桥 - 十二公王庵 - 关公庵 - 观音庵 - 旌表故儒士妻曾氏节孝坊
一进村口,便见到保定桥。保定桥又名风雨桥,该桥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横跨村口竹贯溪水尾之上。桥面原设有歇山顶通廊,后毁,于1997年按原样重修。桥拱券上方嵌有“浪门金锁”阴文匾额。桥头残存1717年“温万盛户建桥记”石碑一方。
十二公王庵又称积灵宫,始建于宋末,元至顺元年(1330)重修。单体楼阁式二层,重檐歇山式葫芦攒尖顶,坐西朝东,建筑全部用木料建成。一层供奉温姓先祖及幕僚追随唐太宗在征战中有功的12位将军神位,是竹贯村最古老的建筑。
关公庵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楼阁式庵堂,坐南朝北,建筑全部用木料建成。外观三层,通高9米。二、三层外斗拱结构细密,工艺高超。庵内一层正厅供奉关羽和周仓塑像,梁架上悬挂清嘉庆十六年(1811)信士捐赠的铁钟一口。
观音庵位于竹贯溪"水尾"村口处,关公庵东侧50米——这里被一天然江心洲一分为二。江心洲和观音庵是竹贯八景之一"中流化岸"的主要景观组成。
牌坊位于竹贯村口田边,坐北朝南,大理石质地,宽8米,高8米,三门。清嘉庆十六年(1811),清帝颙琰颁旨,为表彰竹贯村已故儒士温大绍妻曾氏节孝有方而建。正门顶部刻有“圣旨”,中为“节孝”两字。边联:“贞白矢锋年九月孤儿勤鞠育 荣褒来艾岁千秋崇祀立馨香”,是龙岩新罗区现存最完整的古代节孝坊。
一条清澈见底、抱村而流的小溪,孕育出簇簇野花和碧绿林木。
游览路线:溯溪而上
历史上,竹贯曾是古代万安社驿站,是龙岩县通往永安、闽中的交通要道。这里曾经是重要的纸张产地,还有松香、茶叶、药材等土特产,络绎不绝地由陆路运出,沿水路送出大山,给竹贯村带来丰厚的收入,竹贯沿河道两岸的数十座土木结构的二层古民居就是那段时间形成的。
冬日的午后,走在清净的村庄内,看着那竹林松涛间,白墙黛瓦,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清水里,分明是一幅恬淡的江南水乡画。
村里的年轻人很少,老人小憩,悠然自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卞之琳的这句诗是对眼前情景的最好注释。
在这里,会感觉时间是静止的。其实一方面希望竹贯村能有长足的发展,恢复原先的繁华;另一方面,真希望它不要让太多外界的喧嚣干扰它破坏它,保留这一份难得的宁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