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文章 值得一读的文章 俞可平:《这才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悼吴江同志》

2017-05-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2012年11月13日中午十二时四十分,资深理论家吴江同志以九十五岁高龄驾鹤归西,按他浙江诸暨老家的算法,他应当是九十六岁了.他仙逝前三

  2012年11月13日中午十二时四十分,资深理论家吴江同志以九十五岁高龄驾鹤归西,按他浙江诸暨老家的算法,他应当是九十六岁了。他仙逝前三天我去人民医院看望他,那时吴老已经不能说话了,但脑子仍然清醒,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努力想跟我说些什么。

他已经为这片土地和这个世界付出了太多太多,2012年初他刚奔九十六岁时,还亲自审校出版了生前最后一本著作《吴江别集》。我实在不忍心让他再付出更多,于是便说:"吴老您不要说话了,我说给您听。

"我将最近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情简要地告诉了他,并对他说第二天我要去迪拜。我相信那时我们彼此都已经明白,这将是我们的诀别。 当我在迪拜接到家英兄告知吴老逝世的噩耗时,虽然并不感到意外,但内心仍然震撼无比。

吴老是我为数不多的忘年交之一,我的这些忘年交多半都是年轻时怀抱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投身革命事业,虽一生坎坷但依然不停地追求真理。他们品行高洁,一身正气,人格独立,思想深刻,并在各自的领域都曾对党和国家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这些忘年交在近些年中一个一个离我而去,现在吴老也走了,他的仙逝给我一种莫名的惆怅。吴老的逝去带走了一个时代,一个中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时代。

在我的心目中,吴老是一位真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被弄得面目全非了。对于今天的许多年轻人来说,"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是一个什么令人赞赏的称号。相反,不少人对某些"马克思主义者"心生厌恶,唯恐躲之不及。

但对于许多像吴江这样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崇高的名称。依照中共党内的惯例,"杰出的"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只能属于党的领袖,其他人则多自称"马克思主义者"。

针对"马克思主义者"称号的滥用,吴老曾专门著文不无谦虚地说,他自己至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信奉者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不过,我还是要说,吴老算得上是一位在中国土地上成长的典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思想家,一名创造性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

吴老没有上过大学,不是科班出身的学者。1938年,他以一名文学青年的身份投奔延安,并在1939年进入鲁艺的"文学研究班"学习。但进入解放区后,他的兴趣逐渐从文学转向理论。

解放后,吴老开始系统研究理论问题,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吴老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并长期担任《红旗》杂志的专职编委。从那时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为他毕生的职业和事业。

他一生中有近二十种著作,其中最重要的著作,都与马克思主义相关。例如,他晚年十分用心的《社会主义前途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和《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大史学》两书,都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著。吴老是带着坚定的信仰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他始终相信,在迄今人类的众多思想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的理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英国BBC广播公司有一个"千年思想家"问卷调查,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当吴老知道这个消息时,真可谓欣喜若狂。他先是求证这一消息的真实性,然后便广为引用和传播这一消息。他试图以此来证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并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大史学》一书的副标题,就叫作"和青年朋友讨论马克思主义"。

尽管这样的"青年朋友"似乎并不多,但他仍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机会,鼓励年轻人重视马克思主义研究。 在我接触过的形形色色"马克思主义者"中,像吴老这样信仰执着、激情满怀、研究精湛者真是凤毛麟角。

很多人虽然将"马克思主义"挂在嘴上,但看得出这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既无信仰也无研究,只是将其当做谋取功名的手段而已。然而,现实政治常常是如此的无情和吊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