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类风湿因子高的原因 让你远离类风湿

2017-08-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可分为IgM.IgA.IgG.IgD.IgE五型(注:在临床内科学中描述为四型,没有IgD型:但在实验室诊断学中描述为5型),是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针对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较多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IgM型RF阳性率为60%-78%.实验室诊断学:约90%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RF呈阳性.IgA-RF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IgA-RF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IgE-RF升高时,已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可分为IgM、IgA、IgG、IgD、IgE五型(注:在临床内科学中描述为四型,没有IgD型;但在实验室诊断学中描述为5型),是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针对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较多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IgM型RF阳性率为60%-78%。实验室诊断学:约90%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RF呈阳性。IgA-RF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IgA-RF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IgE-RF升高时,已属病情晚期。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冷球蛋白血症、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SLE等患者都有较高的阳性率;一些其他疾病如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出现RF。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抗体,故又称抗抗体。常见的类风湿因子有I 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人体内普遍存在着类风湿因子,并起着一定的生理作用。

近年来对IgM型类风湿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这些生物作用包括:

1 、调节体内免疫反应;

2、激活补体,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

3、清除免疫复合物使机体免受循环复合物的损伤。只有类风湿因子的量超过一定的滴度时称类风湿因子阳性。由于I gM型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而且具有高凝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临床上主要测定IgM型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为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类风湿因子测定试剂定性地判断人体血液中的类风湿因子(PF)浓度。类风湿因子阳性除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还可见于病毒感染如感言、肿瘤、慢性感染如肺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因子高是类风湿发病的关键,而类风湿因子高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与环境,细胞,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细菌因素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细菌可能与RA的起病有关,但缺乏直接证据。

(二)病毒因素 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类风湿。在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

(三)遗传因素 本病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在人群调查中,具有该点的易感基因,因此遗传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四)性激因素 研究表明RA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妊娠期病情减轻,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性激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