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先生 怀念叶圣陶先生吕叔湘 叶圣陶和吕叔湘是怎么教语文的

2017-10-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62年夏,面对如火如荼的建设高潮,为了满足广大国家机关干部对文化学习的迫切需要,中华职业教育社所属的中华函授学校创办"语文学习讲座",叶

1962年夏,面对如火如荼的建设高潮,为了满足广大国家机关干部对文化学习的迫切需要,中华职业教育社所属的中华函授学校创办“语文学习讲座”,叶圣陶、吕叔湘、王力、老舍、冰心等几十位当代语言文学大师共赴同一课堂开讲。

讲座平均每周一期,几年间共举办200多期。叶圣陶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讲座的盛况:“北京讲课的地点,先借用长安大戏院,后来借用民族文化宫礼堂。每回讲课之前,场子里就坐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一个空位子,也没有一个迟到的人。大家聚精会神,一边听一边记笔记。结束的时候不等主持人示意,全场早就掌声雷动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叶圣陶、吕叔湘等著《大师教语文》

如此盛况空前的大师级讲座,怎能不令后人心神向往。5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磅推出叶圣陶、吕叔湘等著的《大师教语文》,将读者带回当年那个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堂。《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王立群阅读此书后,深有感触地叹道:“在只见大楼不见大师的喧嚣时代,一群和蔼独立的真正大师,连同他们平易睿智的文字,一起留在了时光里。”

从“讲座”到“丛书”

回顾1960年代的“语文学习讲座”,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位是孙起孟,时任中共中央人事部副部长兼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他后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任上离休,享年百岁;另一位是张知辛,时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中华函授学校校长。

他俩从1930年代起,就是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工作的挚友。正是这两位有识之士应时而动,共同商定举办“语文学习讲座”。讲座先后邀请了在京的几十位名家向广大机关干部、教师传授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经验,这些名家中既有叶圣陶、吕叔湘、王力等语言学家,也有老舍、冰心、赵朴初、赵树理、周振甫等文学家。

第一排左二起:王泗原、冯鈡芸、王力、叶圣陶、关世雄、周振甫、张知辛。

然而,正当“语文学习讲座”的热潮陆续向全国城乡蔓延之际,“文革”爆发使讲座被迫中断。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讲座”的生命力才得以延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文革”期间在秦城监狱关了8年的孙起孟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在国家拨乱反正、全民族迫切需要提高文化水平的时期,他想到“语文学习讲座”曾经发挥的历史作用,提出重新编辑出版大师讲义的设想。这付重担被郑重地交付给了张知辛之子张攻非,孙起孟还强调说:“这也是继承你父亲的遗志。”

所幸,大师们讲课内容印成的200多篇讲义幸免于“文革”的涂炭,完整保留了下来。据张攻非回忆,当时重新编辑讲义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劫难后广大群众干部提高语言文化水平的需要,将讲义划分为专题,以丛书形式出版。

一套包括7辑,依次为:《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文章讲评》、《应用文写作》、《现代文选讲》、《古代文选讲》、《诗词选讲》。全书约120万字,序言由叶圣陶、吕叔湘两位德高望重的大师分别承担,书名“语文学习讲座丛书”由书法大师赵朴初先生题写。

对于张攻非而言,编辑丛书的8个月,是他终生难忘的一段经历,“其间我最大的收获,是在有幸与大师们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的他们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在他的记忆中,叶圣陶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令人感受到的是如沐春风般的温暖,而与吕叔湘交往过程中的一件小事,令他记忆犹新。

当时《丛书》的一篇序言请吕叔湘撰写。因顾虑老人太忙,张攻非有意比约定时间推迟了两天,到吕叔湘家去取稿。吕老住北京建国门外普通楼房的三居室,张攻非进门时,师母正在给他剪发。

见张攻非进门,吕叔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等你两天了。张攻非不好意思地连连道歉并说出原委。吕老说,“我的确很忙,理发都在家里,就为节省时间。遵守时间,才能忙而不乱。

约定的时间都不守时,我就忙乱套了”。张攻非从吕老那里懂得:约好的事情一定要准时,因为守时是对人起码的尊重。从与大师们的接触中,张攻非悟到一个道理:道德与文章并重。“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正是在道德与学问两方面都达到很高的境界,从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叶圣陶听取张攻非(右)汇报编辑工作

这套经大师们亲笔修改润色的《语文学习讲座丛书》,1980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两年内五次加印,发行量逾百万。同时面世的还有另编的、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发行的80万字海外版。叶圣陶、吕叔湘先生称丛书的出版“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

重编经典以救时弊

近些年,亟待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少年语文水平的呼吁已成为共识,但如何提高语文水平则议论纷纭,莫衷一是。“《大师教语文》从独特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大师教语文》的特约编辑,张知辛之女张明非教授如是说道。

“作为语文工作者,我们深为当前语文水平的滑坡及语文教育中的种种弊端感到忧虑,也注意到一些语文学习指导书质量不高甚至会误导读者。”张明非告诉记者,虽然如今当年亲自讲课并参与编辑《语文学习讲座丛书》的大多数作者已经离世,但为了使他们留给后人的这份宝贵文化遗产及精神风范不因此中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下决心重编这部经典。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大师教语文》得以面世。

同《丛书》相比,《大师教语文》有以下几方面不同。一是成书形式不同。《丛书》按文体分为七辑,《大师教语文》则按作者排序,分为上下两卷,以更为集中地展示各位大师治学及教学的不同特色。二是在保留原书基本面貌的原则下,进行精选,从《丛书》原书的33位作者、101篇文章中选出了28位作者的80篇文章,对入选的个别文章的文字也有所删节。

三是增加了一些内容。如作者生平事迹简介和照片,主编张攻非撰写的介绍成书始末的长篇《后记》,首次发表了上世纪60年代开办讲座、80年代编辑《丛书》的工作照及叶圣陶、吕叔湘、赵朴初、王力等大师的多帧珍贵手迹。这使得《大师教语文》在学术价值之外亦具有了收藏价值。

叶圣陶与吕叔湘先生

据张明非介绍,在《大师教语文》中,20多位语文大师正是通过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讲授,对古今经典范文的细细品鉴,对学员习作逐字逐句的认真批改,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如何学好语文。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吕叔湘指出“学习语文,学习什么? 大家最关心的是读和写两件事”;其次要有正确的途径,叶圣陶的忠告是“读和写的能力总得在实践中锻炼才能增长, 此外别无捷径”;第三,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叶圣陶教导大家“读的时候仔细揣摩,求得透彻的理解,写的时候反复斟酌,做到正确的表达”。

教和学的关系则是:老师“讲的不过是‘一隅’,重要的还在于学员能够‘以三隅反’,把学到的应用到读和写的实践中去”。在张明非看来,这些文章更彰显出作者学识渊博、功底深厚、作风严谨、循循善诱的大师风范,从而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如何教语文的典范。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江蓝生评论此书“篇篇精彩,句句是金;言近旨远,辞浅义深”,读之有“山阴道上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之感。

荟萃我国现当代语言、文学界这样一批大师来做语文普及和提高的工作,不仅在当时是一个创举,即使在今天也是难以想象的。“大师们严以律己、虚怀若谷、精益求精、诲人不倦的风范,连同他们的经典讲授都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张明非相信,诵读《大师教语文》,重温大师的谆谆教诲,对广大语文教师、青少及业余文学爱好者都一定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