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晋源区李志民 山西太原市晋源区——“阵痛”之后华丽蝶变

2017-09-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晋源区,三晋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太原市要建设特色历史文化名城,"特"就特在晋源区.2006年,晋源区迈上振兴文化旅游之

晋源区,三晋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太原市要建设特色历史文化名城,“特”就特在晋源区。2006年,晋源区迈上振兴文化旅游之路。在这条充满艰辛困难的路上,晋源区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需要经受得起转型之痛,需要经历旅游发展的漫漫长途。

如今的晋源区,正渐渐由黑变绿,由混沌变得纯净,龙兴之地的气象正从这里形成并向外蔓延。

晋之源 吸引世界之本

晋源区是古晋阳的所在地,具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4700多年前,尧帝曾筑唐城于晋源地区,历史上曾有15个朝代在此立都(包括诸侯国),素有“唐尧故地”、“三晋之源”的美誉。这里还是“桐叶封弟”的地方,是“三家分晋”中赵国的初都,是孕育“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两大盛世的策源地,是天下王氏、张氏的始祖地。

厚重的历史造就了灿烂的晋阳文化,留下了非常丰厚的历史遗存,现存各类文物古迹百余处,除拥有晋祠、龙山石窟、古晋阳遗址、天龙山石窟和明秀寺等5处国家级保护文物外,还有目前世界上有确切纪年、开凿最早的巨型露天摩崖石刻佛像—— 蒙山大佛。

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西山拥有大片的桃、李、苹果、核桃和葡萄等果园和珍奇的野生动物,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同时,西边山区约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了近两百处文物,几乎是“山山有寺、村村有庙、坡坡有绿、沟沟有泉”。晋源区还有太原市最好的森林公园——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华北面积最大的人工湖—— 晋阳湖。

然而,如此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却鲜为人知。即便是太原人,也知之甚少。坐拥宝贵资源的晋源区,仍然靠煤炭、化工等能源化工企业立家;作为三晋文明发祥地之一,被脏、黑、差的景象所覆盖。

2006年,太原市九次党代会首次明确提出,“晋源区要保护历史文脉,恢复青山绿水,努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文化生态旅游区”。记者还清楚地记得,申维辰书记在此次会议上指出,太原市要吸引世界靠什么,就要靠晋源区,靠晋源区深厚的文化底蕴,靠晋源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2008年,太原市委九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在八大功能区建设中,晋源区要建设成为“西山创意产业、文化旅游区”。

两项决策为晋源区的发展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发展思路也更加明晰。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晋源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标已经确定,但以晋源区的产业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的事还很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壮士断腕踏上绿色转型路

从1998年建区以来,煤炭、化工和造纸三大产业就是晋源区经济的三大支柱。从2006年开始,晋源区走上生态恢复之路。2008年,晋源区加快、加大了步伐。然而,这条前景美好的路并不平坦。

主管工业经济的副区长李志民盘点起自己曾经的家底子如数家珍。如今,他的家当不仅“珍”而且“稀”了。他说,建区时,有煤矿90余座,现在缩减为3座,旅游景区的煤矿等采掘业全部关闭:蒙山沟里曾经有3座煤矿,已全部关闭;店头古村所在的风峪沟原有18座煤矿,已全部关闭;西边山原有59座煤矿,现在只保留了两座,而且在与清徐接壤处,不会影响西边山的旅游开发。

2003年以来,煤矿代表的就是财富。在晋源区,煤炭产业的税收曾经占到全区税收的1/3。

冯霞区长说,煤矿的关闭,还意味着整个产业链的消失,洗煤业、运输业、修理业、餐饮业……

化工产业曾经是晋源区的优势产业之一,侨友化工是有着20年历史的老企业,也是晋源区的税收大户,每年上缴的税收达1000多万元。在污染企业退出中,侨友化工迁往忻州,新厂投资近5亿元,一只下金蛋的鸡飞到了别人家里。谈到这里,看得出李志民副区长的确有点心疼。

晋源区自古以来就是造纸之乡,造纸业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近几十年,这里都是太原市最重要的造纸业基地,年产万吨以上的造纸企业就有27个。但造纸业是污染最严重的产业之一。经过大力淘汰,如今,曾经辉煌的造纸业已经风光不再,全区仅剩下3个造纸企业。2003年太原市开展六项整治时,记者沿新晋祠路两侧采访时,所见大大小小造纸厂就有数十个,现在已经全部没有了踪迹。

三大产业的退出,让晋源区的财政已显捉襟见肘。晋源区宣传部负责人说,今年,区里已向市里借款3000万元发放工资。2008年,晋源区的财政收入是4.5亿元,今年,预计勉强能完成3亿元。为了太原市的特色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晋源区无疑付出了许多。

然而,冯霞区长表示,晋源区的未来、百姓民生的改善、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都要求晋源区义无反顾地淘汰落后产业,坚定发展旅游业,全区在这一认识上绝不会动摇。

新貌初现山青水秀百花开

2006年,记者在电视新闻中看到过尚未开发的蒙山景区,一片荒山野地。今年8月27日,当记者踏上蒙山景区时,眼前的情景让人不禁为之一振:崭新的柏油旅游路、青翠茂密的山林、潺潺的溪水、幽静的山间环境,巍峨的蒙山大佛、鳞次栉比的旅游饭店和商店,俨然已是太原市最具规模的自然 人文景区之一。同时也成为继晋祠、双塔、柳巷之后太原市又一重要地域标志。而这,仅仅只是完成了一期工程。

在退出污染产业的同时,晋源区旅游产业终于迈上了振兴之路。一期工程完工后,蒙山景区已开始接待游人,二期工程也如期启动。晋源区新闻中心杨主任介绍,目前,二期工程的开化寺塔林已完工;蒙山寨工程中桥的主体工程已完成;铁佛殿已开工。

说起太原的旅游,大家都提到一个“散”字,景区景点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无法连成旅游线路。冯霞区长介绍,根据规划,将投资8亿元,修建 总 里 程 118公 里 的 蒙 山—— 太 山—— 龙山—— 天龙山—— 杜里坪—— 南山旅游循环路,沿线还将修建14个停车场和16座防火蓄水坝。

这样,区内18个景点将连成一体,,形成规模效应,相互促动,共同发展。同时,将打造一批精品景区景点,总投资6亿多,分别对古太原县城进行保护修复,再现历史风貌;修复店头古村落,开发生态观光旅游;修复建设千层塔等景点,修建9公里的蒙山—太山旅游路及6000平方米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复建台骀庙,修复明秀寺。

在发展旅游硬件的同时,晋源区还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今天,一年一度的“晋之源”已成为太原市的品牌文化旅游节。

煤炭产业链的消失,让部分农民一度陷入困境。但旅游业的振兴,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致富的途径。仅仅一年的时间,晋源区就冒出17家农家乐饭店。蒙山煤矿全部关闭后,蒙山脚下的农民90%都在景区实现了就业。

退出污染企业,生态经济在晋源区遍地开花。全区的花卉苗木产业已创出近亿元的产值。仅一个古城营村,就有2000余人从事花卉种植业,年产值2000余万元。梅芝园艺是古城营村的龙头花卉企业,张晋宝总经理说,他们的花不仅占领了太原市场,就连国内的花卉业发达的南京、昆明也从他们这里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