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敏书法作品多少钱 何西来:赵学敏书法作品集首发式

2017-09-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赵学敏新近印了四本书,一本是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赵学敏书法选集>两卷,一本是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奥运赋>,一本是<中国书画>特刊的草书巨制<

赵学敏新近印了四本书,一本是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赵学敏书法选集》两卷,一本是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奥运赋》,一本是《中国书画》特刊的草书巨制《道德经》,第四本是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黄君主编的《人民书法情怀——赵学敏书法评论集》。对赵学敏而言,这是他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当代中国书坛的一件盛事。

四本书同时推出,可以看做是赵学敏对他此前长达半个多世纪书法研习、创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人们既可以看到他在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书作,又可以看到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所做的解读、赏鉴和评说。

读了赵学敏的书作,以及学界、业界的诸家评说,我为他所取得的实绩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如果说《行草兰亭序》,标志了他书法创作风格的趋于成熟,那么,草书《奥运赋》则可以看作他个人风格要素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还在追求的变化与拓展。

之后,他还选写了李白《古风五十九首》里的九首,也是一件大型书作,多少显示出以往作品中少见的雄放、恣肆的特点。这当然也与李白诗风的豪放不羁不无关系,如李白诗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就很难用写《奥运赋》的典丽、秀逸当之。

特别值得一谈的是他的草书巨幅新作《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的第一部经典,共八十一章,五千余言。赵学敏前后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反复研读原作,请教专家学者,尤其得到任法融道长的论道指迷,授以要妙玄机,而后临池挥笔,气运丹田,力透纸背,虽夜以继日,几经月圆月缺,终于大功告竣,却能一气灌注,无断续之感,无力怯之处。

通观《道德经》书作全篇,一方面谨遵于家标准草书法度,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另外,又融进颜书《祭侄文稿》,王铎草书笔意,发挥了他自己魏碑楷书的深厚功力,行草恣肆,风骨劲利。6尺宣,共由66(zhen)条幅组合而成的巨制,标志了赵学敏书法艺术达到他自己的一个新的高度。

在赵学敏书任法融整理注释本《道德经》的第二十五章,老子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话,在五个层次的递进中,"自然"居于最高的位置,是道的本质,道的核心。就是说,在老子的心目中,天道,地道,人道,王者的治道,都最终取法于自然。

自然法则是天地万有的最高法则,只能顺遂,而不能违逆。这就是李白在诗中所说的"万物兴歇皆自然"。因此,我以为,如果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道家思想的核心,概括《道德经》的精义和神髓,那就是"道法自然"。

这也就不难理解赵学敏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力气完成书写《道德经》的巨制了。他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会长,多年以来,做的都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作。尊重自然,崇尚自然,在他的社会工作和个人生命运行中,都处于指导性的位置。

从这个意义上看,说他颇为得益于老子道法自然的启示,应该是符合实际的。另外,把《道德经》的全文,作为书法创作的题材,在更大的范围内宣传"道法自然"的题旨,也是他倡导的"人民书法"理念必然会有的举措。

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在给人以审美满足的同时,寓教于乐,也以其书写的内容而给人以思想的、道德的、哲理的熏陶。记得已故台湾学者徐复观在其名著《中国艺术精神》里,曾对道家的崇尚自然,给予极高的评价,甚至认为道家的世界观就是审美的。

他还认为道家的审美理念,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远大于儒家。以刘勰的《文心雕龙》而论,其主要的价值取向无疑是儒家的,但在《原道》一篇的首段,就两提"自然"。一说言文的出现,本乎自然,就是"自然"之道;一说"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刘勰的这种艺术本原上的自然观,则显然来自道家。与此相应,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逼夺造化","不露斧凿痕迹",即自如,自由,自然的境界。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有"一字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名句,说的也就是这个境界。

赵学敏的《道德经》草书长卷,单从书法艺术本身看,他在追求骨相风力的遒劲的同时,似乎更放得开了,遂情率性,略无拘系。他是在用书写的自如自然,应对《道德经》的"自然"的理念。

道法自然,不仅涵盖天道、人道、治道,而且涵盖艺道和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