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中国好声音记得 黄鑫亮:揭秘李琦夺得《中国好声音》总冠军背后
你爱什么菜,谁才是你的菜,你现在选择什么菜?
事实证明了大多数选择了蘑菇,李琦是蘑菇,张恒远是野菜,这不仅仅是因为李琦标志性的蘑菇头,也不仅仅是因为张恒远接地气的励志和坚持,他们的音乐风格亦是如此。蘑菇是一种菌类,他的歌声里有犹如菌类能钻入听众最脆弱的角落,我们时常发泄的情绪就如同细菌,不停的传染,这个时候制服菌类的最佳办法就是用另一种菌类来对抗,李琦的歌声里就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菌类,一种治愈系的菌类,一种能调理你系统的菌类,不能说李琦胜过张恒远,野菜曾几何时也是人们的宠儿,只是不同阶段大家有了不同的需求,但无论是李琦还是张恒远,无论是蘑菇或是野菜,他们都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他们并没有打过蜡的水果那般光鲜,但那份潜藏于蘑菇和野菜里的青涩恰是顾客寻找的。
歌声就是耳朵吃的佳肴,在大家看惯了虚华的摆盘、尝遍了刺激的调料和见识了精贵的食材,我们明白了最好的莫过于最真的。
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在留有大的框架不变的基础下,从细节而言也较第一季有了不小的改变。先从赛制说起,增加了导师抢人的规则,也就是选手在对战时没有发挥出水准或是遇到较强的对手落败之时,其他的导师能将学员纳入麾下,这既是让学员有了多一次演唱的机会,也给了盲选时没有选到如意学员的导师再一次的机会。
另外一点盲选时的突出变化,真的可以概括成“椅子很忙”,这次盲选时没有任何一个导师转身的学员可谓是凤毛麟角,导师们纷纷按捺不住,表面来看这好像是学员的实力比第一季有了显著的提升,可实际上是导师的选择学员的标准有所降低,其实第三季不妨让导师在盲选的时候遵循“严进宽出”的准则,节目也可以放进一些实力稍欠的选手,这样做并不是自曝其短,而是让大家了解并不是每一个爱唱歌的人都能成为歌手,而从节目的表现形式来看,没有导师转身的学员也可以找到自己未来的导师,导师并不是一定是一个真实的导师,导师可以是一个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念头,其实让一个人看清自己的歌手梦比让他坚持自己的歌手梦更难,大多数人并不是适合这个舞台的,没有导师转身的严酷不仅仅可以让台上的歌者认识到自己的距离,看清自己的歌手梦,也能让更多的观众认知自己,看清自己的歌手梦,坚持自己的歌唱爱好,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最实际的。
从导师的改变来看,从第一季的三男一女到第二季的二男二女,性别比例更加合理,感性理性参半,从节目的呈现来看,第一季的四位导师较有自己的角色感,也就是每位导师都有一个固定的标签,这一季的导师的角色比较模糊,因为有了第二个女导师张惠妹的加盟,那英适当的将自己感性的一面收敛,而张惠妹是这季导师里最为煽情的,但也在分寸把握之中,比如在王力宏作为梦想导师的一场,张惠妹泪如雨下,睫毛满地,但这场以后的张惠妹考核中她显然将自己的感性投入到了学员的歌曲里,并没有将自己的情感如洪水一般倾泻;庾澄庆在导师中的调度更为游刃有余,也可以看出他是四位导师这个链条里最不能缺少的一环,相信第三季他也不会缺席;汪峰说的不多,但点评比较精当,属于一针见血的导师,从学员的抉择中,也是从未来华语乐坛潜力的角度来做出判断。
不过个人认为从两季的六位导师的个性来看,仍旧缺乏一个适当“毒舌”的严师出现,自古“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一定有其合理性的存在,至少从这两季的导师里尚未看到此类狠角色出现,至于现在参加《中国好声音》就能火一把的现实下,参加的学员未免掺杂了更多的功利,这个时候导师的一句鞭策可能顶一万句说教,而太过于火也要浇一盆冷水,这个时候控制《中国好声音》的火候更见这档节目的幕后大厨的智慧。
从学员的改变来看,这一季的学员的音乐素养和唱功的确要比第一季强出不少,但有利必有弊,实力高出一截的时候也让有的学员束手束脚,缺乏了第一季学员的那种“浑不吝”的气势,这也使得第二季的学员在盲选的时候的歌曲没有得到如同第一季一般的传唱度,即使进行到总决赛的阶段,你说出一位学员,也没有一首标志性的代表作能够让人一说起就想起他这个人,所以如同第一季李代沫凭借一首歌就名声鹊起的传奇,第二季是没有继续上演了。
而第二季外型靓丽的学员也鲜见,第一季毕竟有吉克隽逸和丁丁,第二季的每一场比拼的确是以声音为唯一准绳,但作为要被推向市场的歌手来说,外型为何就不能为学员加分,即使这个舞台是以声音为主,外型怎么着也能是附加分,第二季外型有优势的仅有毕夏,且没有进入总决选。
而第二季的学员的人生经历倒是比第一季更为丰富,而学员的音乐背后的故事也频频被搬上舞台,诸如单亲爸爸阚立文和朱克,以及钟伟强与他女儿之间的过往种种,第一季只有金志文和他女朋友的爱情长跑。
当然第二季也比第一季的学员的类型更为多样,出现了三个组合学员,毅光年、声音乐团和蘑菇兄弟,且都引起了不小的话题,另外有两位视觉系歌手刘籽辰和梁君诺,这显然让《中国好声音》的观众群体更为扩大,吸引不少低年龄段的观众,这些有益的尝试值得继续保持,也不妨更大胆一些,第三季能看到更多小众唱法的歌手,毕竟这个节目不仅需要推介好声音给大家,好的音乐风格和形式的歌曲和唱法也会使更多人接受。
第二季的学员比较成熟的歌手也比第一季要多,金润吉、姚贝娜和林育群已经是在华语乐坛找到自己位置的歌手,他们来参加《中国好声音》常被说成是“回锅肉”,引起争议,其实大可不必,就像煎牛排一样,有的人喜欢三成熟的,有的喜欢半熟的,有的喜欢七成熟的,有的喜欢九成熟的,这只是每个人的口味不同罢了,没有一种所谓正确的牛排多熟的标准,如果自以为是标准的标准,那不过是孤陋寡闻的偏见。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中国好声音》的舞台更像是一个公开的大学校,所以这里的学员不是选手,这里的导师不是评委,这是一个没有藩篱没有栅栏的学校,如此的教育方式无疑是值得我们的教育借鉴的,你评价这里的学员的标准不是如同其他学校一样唯有一个毕业时的分数,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差就相形见绌,固然你能走到总决赛体现了你的实力,但你如果有一招鲜,盲选一首歌即能吃遍天,李代沫和张玮就是最好的例子,这类的学员就是属于学到技能的学员,而走到最后的总决赛的学员则是属于深造的学员,当然还有另一种学员,他们会在市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凭借的就是深厚的内力,第一季的学员就有金池、平安、张赫宣,去年被节目组选派参加《我要上春晚》选拔的就是他们三位,因此这个学校培育出来的学员层次清晰,但无所谓高下,每个学员都能各尽其用,这个学校也从没有抛弃过任何学员,这才是一个成功的学校的意义。
《中国好声音》学校亦有庞大的旁听生,那便是电视机前的你我,而旁听生不用担心被人撵,相反学校想尽办法讨好着各位,而一个能包容各种学员的学校才是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学校,也是我们想要仰望也能选择平视的学校,这样的样板无疑对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着良好的启示。
然而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学员,无论你是如何的闭关修炼、如何的离群索居、如何的不可一世,你都得面朝市场,因为对于一个歌者而言,有观众才会春暖花开。这次的四位导师将不可名状的市场的四面摆在了学员们的眼前,那英的大house意味着空间,也就是提升的空间;哈林的健身房则是激情的代名词,永葆一颗在市场沉浮中不失原始激情的心;阿妹的family是一个家庭的温情,而家庭里除了亲情的围绕更是人脉的最底座,人脉亦是音乐市场不可缺少的一环;汪老夫子的私塾需要的是一种钻研,再功利的市场里你不能总是钻研利益,花更多时间琢磨自己的歌声和定位。
进步、激情、人脉和钻研是音乐市场这个大熔炉的四个角,你少一个角都会站不稳,当然光是站稳也不够,要让大熔炉不断的滚烫需要的是你内心的燃料,你要用自己的声音去作为燃料,无论你是被别人多么看不起的声音,你要相信只有自己的声音才是最滚烫的声音,才是最个性的声音,才是最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