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丽拿:她的名字和《梁祝》连在一起(组图)

2017-05-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41年出生于上海,宁波鄞州姜山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留校执教至今.在校读二年级时,她因首演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举成名.她曾

1941年出生于上海,宁波鄞州姜山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留校执教至今。在校读二年级时,她因首演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举成名。她曾在世界数十个国家的音乐厅演出,她演奏的《梁祝》唱片发行量达100多万张,是中国器乐唱片发行量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唱片,为此她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

1993年,她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以推动中国小提琴尖端人才的培养。2001年她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3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她是第八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5月20日,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演45周年到来前一个星期,记者专程赴上海采访了这部中国经典音乐作品的演奏者、国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教授。听说家乡的记者要来采访,俞教授满口答应,并把采访地点约在了她上海郊区的寓所。

刚到俞教授家门口,只听见里面好不热闹,原来俞教授心爱的小猫小狗正在尽情追逐玩耍。那只大花猫豆豆已有16岁,是当年俞教授儿子———著名钢琴家、指挥家李坚出国时特意从父亲的老家沈阳带来的。确实,儿子出国后,两老的生活寂寞了许多,后来他们又养了两只狗,所以俞丽拿常对人说自己有4个“儿子”,“老大弹钢琴,老二捉老鼠,老三老四搞保安。”

俞教授叫她的老伴———著名长笛演奏家李国良先生带小动物们上楼去,给了我们一个安静的说话环境。

【家乡采风带来传世之作】

1958年初秋的一个月夜,一艘银灰色轮船行驶在浙东沿海,船头围坐着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一年级的几个同学,他们是现今中华乐坛的重量级人物何占豪、俞丽拿、丁芷诺、沈西蒂、张欣、朱英等。当时他们正在去浙江农村采风的途中。这群初生牛犊雄心勃勃:要创作一部民族小提琴协奏曲,结束西洋作品一统小提琴乐章的历史。

选什么题材好呢?采风回来,同学们争论不休。最后集中在3个题材:全民皆兵、大炼钢铁或是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音调基础上创作。船一靠码头,一封征求信飞到上海音乐学院党委。

那天,同学们劳动回来刚回到宿舍,门口出现了系党支部书记刘品。他是受院党委书记孟波的委托专程赶来的。原来,孟波收到同学们的意向信后,毫不犹豫地在第3个选题上打了一个“√”。何占豪曾在浙江越剧团拉二胡,对越剧《梁祝》的音乐十分熟悉,他一鼓作气把越剧《梁祝》中十八相送、楼台会等几段唱腔音乐连接起来,叫俞丽拿用小提琴实验演奏。这首被称作“小《梁祝》”的乐曲,令到上海音乐学院访问的一群外国音乐家感到惊喜。

那何占豪毕竟从未学过作曲,这时,一位作曲系四年级高才生受命加入了他们的实验小组,他就是陈钢。何占豪、陈钢写一部分,俞丽拿试着拉一部分。3个月后,一首传世之作诞生了。

那时学院正考虑让俞丽拿参加国际小提琴比赛,院领导怕国际比赛与民族化实验的拉法有所不同,为不影响她的比赛成绩,准备另找他人来演奏这部实验作品。俞丽拿得知后哭了,她找到小组长何占豪说,宁可不参加国际比赛,也要拉《梁祝》。何占豪赶紧找到孟波,说就让俞丽拿拉吧,因为她比其他人更理解《梁祝》的内涵。

1959年5月27日,上海兰心大戏院,上海音乐学院二年级学生、18岁的俞丽拿穿着白色衬衣、黑色长裙站在台前,开始了她跟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不解之缘。

【《梁祝》旋律响遍全世界】

45年来,俞丽拿一直与《梁祝》相伴,《梁祝》成了她的音乐之魂。“每到一个地方,我如果不演奏《梁祝》,大家会很奇怪:俞丽拿怎么不拉《梁祝》啊?是啊,这么优美的曲子,谁能拒绝。真的,我觉得我比较幸运,在那小提琴还没几个人知道的时候就拉了那首《梁祝》。

它让中国人接受了小提琴这种西洋乐器。我的很多学生对我说,他们是因为听了《梁祝》才爱上小提琴的。”俞丽拿独特的小提琴旋律响遍了神州大地,也回荡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的著名音乐大厅。她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事物的理解不同,我对这首曲子的理解也越来越成熟,所以每一次的演奏感觉都会不一样。”

俞丽拿还风趣地对记者说:“我是锯木头的,不是我自己锯木头,就是教学生锯木头。”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她都要教,凡教小提琴她都要讲《梁祝》。演出、教书,俞丽拿更看重的是后者,她的原则是,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才去演出。

她的两个舞台同样绚丽。去年俞丽拿被评为全国高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共100名名师中艺术类仅她一名。因为《梁祝》,如今在全国音乐高校系统60岁以上仍能活跃在舞台上的教授也就剩下俞丽拿一人了。她提到了她的学生,潘依琼、王之炅、徐杨、黄蒙拉、朴丹庇(韩国)……在这些获过国际大奖的小提琴演奏新星的身上,都有着“梁祝”的影子。

1993年,她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

【宁波寻根乡情悠悠】

俞丽拿的老家在鄞州区姜山镇农村。父母早年出门到上海谋生,年幼的俞丽拿常跟着大人在上海、宁波间奔波。随着岁月流逝,俞丽拿的思乡之情越来越强烈。1995年,俞丽拿到姜山寻根。家乡的小河,久违的祠堂,热情的乡亲们让俞丽拿倍感亲切,她还真的找到了族谱和祖屋。

从这以后,俞丽拿重新拾起了与家乡的情缘,并且成了上海宁波经促会副会长。去年10月宁波国际服装节期间,她参加了在梁祝文化公园举行的《梁祝》特种邮票首发式,在鄞州体育馆举行的服装节文艺晚会上,她献演了《梁祝》。目前她还收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宁波学生。“《梁祝》还是那个旋律,但是宁波变了,变得富裕美丽了。”她告诉记者:“《宁波晚报》天天送到我家里,所以宁波的事情我样样晓得。”话语中,她对家乡的记挂溢于言表。

【梁祝文化建设大有可为】

说起宁波的梁祝文化,俞丽拿充满了自豪。她说我们宁波人还在“梁祝”上创造了数个第一:1926年由宁波人邵醉翁、邵逸夫兄弟导演拍摄的第一部以梁祝故事为题材的电影;1948年由宁波籍画家张令涛创作的第一本梁祝故事连环画;1952年由宁波人徐进编剧、桑弧导演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祝》……

俞丽拿性格爽直,对工作和生活的心态依旧年轻。59岁那年,她考出了驾照,60岁时买了车,如今每天自己驾车上路。“喏,就是那辆车。”她指着楼下停着的一辆帕萨特车告诉记者。她说,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上海与宁波只有2个小时的车程。那时,她希望有机会到宁波音乐厅演出,让家乡的观众再听听《梁祝》的原音。45年来,俞丽拿一直与《梁祝》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