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是谁被称为什么 范蠡是哪个朝代的人
范蠡,字少伯,华夏族,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学者和经济学家。范蠡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中 文 名:范蠡
别 名:范少伯,陶朱公、鸱夷子皮
国 籍:楚国
民 族:华夏族
出 生 地:楚国三户(今河南南阳淅川县)
出生日期:公元前536年(乙丑年)农历九月初一
逝世日期:公元前448年(癸巳年)
职 业: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道家
信 仰:道家
主要成就:辅助越王勾践灭吴、道商鼻祖
代表作品:《计然篇》、《陶朱公生意经》《卢氏本草经》
荣 誉:商圣、文财神
所处时代:春秋末期
后人尊称:商圣
历史上,范蠡的妻子并不是西施。虽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为家户喻晓之事,但是历史上关于他两的记载,却找不到两人相识相爱的证据,他们两个的家乡相隔甚远,且两人在年轻时都没有离开过家乡,故两人不能相识。而关于是谁将西施送给吴王的,有资料说是文种,也有是范蠡,但没有确定的说法,故国难当头,范蠡怎会与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女子相爱。
而且在《史记》中寥寥几笔关于范蠡妻子的记载,便是说其妻为范蠡生下了三个儿子,在范蠡要离开越国的时候,越王还曾要挟杀了他家人。而且范蠡的大儿子是跟随范蠡发家致富的,那么在此之前西施一直在吴王身边,怎会为范蠡诞下儿子?故范蠡的妻子绝不可能是西施,而范蠡和西施的美好爱情大部分是后人杜撰的,却给美人西施和才子范蠡添上美好传说。
历史上关于范蠡的儿子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的是范蠡一共有三个儿子,并没有记载其姓名,可以知道的是在范蠡发家致富之前,大儿子便出生了,范蠡是带着他大儿子一起劳作便富有的,而他的小儿子则是在范蠡定居定陶后出生的,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少爷,不知钱财的来之不易。
关于范蠡是哪里人说法不一,可以考证的是是范蠡为楚国人,为三户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人。但是关于三户却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范蠡的家乡是丹水县三户人,也就是如今河南省淅川县寺湾乡,还有一个便是宛地三户,是如今河南省南阳县黄台岗乡三十里屯。而从文献记载得知,我们可以知道在《史记 • 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范蠡是“楚宛三户人”,在《荆州记》中有记载“范蠡本宛三户人”。
故从史料中得知范蠡是哪里人,也排除了范蠡是丹水县三户人。而会有这个争议想必和地方为写县志,便有争夺名人的倾向有关系吧,且就丹水和宛县这两个地方来看,两地均有三户这个地名,也不排除有人将两地混淆写错的可能。而淅川县的三户是为三户城,而宛城的三户是为三户里,所以范蠡是为楚地的宛城三户人,也就是现如今的河南人,地处河南省南阳县。
在电视剧和小说中,范蠡为了越王勾践能复国雪耻,便利用吴王夫差好美色的弱点,提出利用美人消磨吴王夫差的斗志,使其荒废朝政。遂范蠡便被委以在全国找寻美女的任务与西施相识,还对西施进行长达两年的培训,于是在这段相处的时间内两人互生情愫,但碍于国家兴亡,两人并不能在一起,西施在培训好后,便被送进宫中,夫差果然对西施十分宠爱,不仅给她修建了宫殿,还特地修建姑苏台。且说夫差不抵西施魅力,渐荒废朝政,最后国破家亡,性命不保。
范蠡在西施为夫差美人时,两人只能相见却不能相诉情感,甚是悲情。而关于他们之后的结局也是难以表明,有传说西施爱上了夫差,在夫差身亡时便以死殉葬;也有说西施被夫差的妻子得知阴谋被其杀死;也有是夫差死后,范蠡带走西施,两人过着泛舟湖上的隐居生活,甚是甜蜜。对于这种未知的谜题,人们更愿意去相信最后一种结果,两人相爱双宿双栖,过着悠闲而美好的生活,而现如今范蠡湖中也有他们二人的雕像,是世人祭奠他们伟大的爱情故事而筑。
据史书记载,范蠡和文种相识楚国,那时文种前往楚国任职,听说范蠡颇有才能,便想要相见,一开始范蠡与文种相见,蓬头垢面,十分邋遢,衣着破烂,蹲在狗洞对文种以狗声吠之,文种毫不在意。次日,范蠡换了一身新衣服在家等待文种的光临,果然文种登门而来,两人相谈甚欢,相见恨晚,此次事件则被后人称为“范蠡狗洞遇文种”。
后来楚国政治腐败黑暗,范蠡等有才之人皆得不到重用,范蠡和文种眼看自己的抱负实现不了,便相约离开楚国另投贤明,于是两人投奔越国,后成为越王的左膀右臂。范蠡和文种在越国为越王勾践出谋划策,为辅助勾践雪耻灭国之辱重振国风,先后献计于他,文种更是为勾践出了复国的七条策略。在他们的辅助下,越王成功洗刷耻辱,灭了吴国,称霸一方。
据记载,范蠡离开越国之后,首先他到了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但是齐国人知道他有很好的品德和很高的才能,就请他当宰相。由于他退归林下的决心已下,不久又辞官而去。他到了当时的商业中心陶(即今山东的定陶县)定居,自称”朱公”,因此人们称他陶朱公。
范蠡在此定居后,利用自己的经商之术做起了买卖,“低买高卖,人无我有,人弃我取”。很快,范蠡的生意就做的风生水起,积累的钱物富可敌国。范蠡的名声随着往来的商贾从定陶向四面八方传播,人们尊称其为陶朱公。《太平广记》记载“越为范蠡,吴为陶朱公”。
据相关文献记载,范蠡在辅佐勾践兴越灭吴之后,他曾对文种说:“有一句古话叫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践大王有长颈鸟喙刻薄之相,为人心胸狭窄,在落难之时还能收敛自己的天性与我等共赴患难,一旦尊贵显达志向得以伸展必定不再隐忍,对我们这些功臣起戒心,这样的人是不可以共富贵的。我们还是趁早离开越国把。”
文种不信,认为是范蠡杞人忧天,太过小心了,于是范蠡独自离越,文种则留下享受荣华富贵。最后不出范蠡所料,文种没过多久就被勾践赐死了。范蠡预先料到了杀身之祸,这不仅是他有识人之明,而且还行动果决,早早的离开越国,防患于未然。范蠡劝诫文种所打的比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从后也成为比喻事成之后抛弃有功之臣的成语。后世的诸多文武开国之臣都以此警醒自身,免遭杀身之祸。
说实话,范蠡能成为商圣是因为他有着自己一套的商业理论和先进的经济思想。第一个是范蠡懂得任用贤人且掌握当下的商品行情,把握好时机,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加上季节的判定,提供市场最需要的东西。第二个是他懂得掌握“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规律,可以将当下不需要的东西低价收购,再进行加工,成为消费者需要的物品,可谓是低成本制作,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第三个便是范蠡十分重视的一点,讲究诚信买卖,范蠡追求的是薄利多销而非暴利买卖,平价的市场才能一直吸引消费者。而且一定要注重物品的质量问题,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建立消费者对自己货物的信任度是十分重要的。第四点则是要因地制宜,选择良好的商业地点。最后则是范蠡不怕艰辛,带动家人一起奋斗,还将所得财物分给很多需要帮助的家人和百姓,是为当时的慈善家,有良好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