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利烟台日报 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月9日 孟凡利)
———2014年1月9日在烟台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烟台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出台实施一批综合性和专项性政策措施,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预计,全市生产总值56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
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7.2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2.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2930元和14761元,分别增长9.6%和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8%。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稳增长措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更加注重扩消费、促投资、稳外需的协同发力,更加注重激发区域发展活力。积极培育消费增长点,加快推进30个重大商贸项目,新建一批便民商贸设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3亿元,增长13.
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增长34%。着力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加快建设200个市级重点项目,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龙烟铁路、新机场、烟台港西港区、海阳核电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潍莱高速铁路列入全省快速铁路建设规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25亿元,增长20.
1%。千方百计扭转外贸下滑局面,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35%,进出口总额493亿美元,增长3.
1%。实际使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13.5%。现代汽车研发中心是目前全省最大的外资研发机构,台湾鸿海集团10个新合作项目陆续投产。境外投资3.6亿美元,增长33.3%。新缔结2个国际友好城市。
全力推动区域经济崛起,东部新区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中心”主体封顶,16横21纵路网工程全线推进,产业招商初见成效。莱州湾、丁字湾、龙口湾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快速建设,长岛获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国家级海洋公园。
我市在全省蓝色经济区绩效考核中获第二名,莱州市在全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绩效考核中获第一名。烟台开发区连续第6年进入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价前六强,高新区进入科技部创新型特色园区创建试点,保税港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保税港区平均水平,招远开发区加快转型、提质发展,7个省级开发区实现进位发展,其中龙口开发区居省级开发区排名首位。
促进县域经济创新跨越,扩权强镇改革取得新进展。
(二)加快“转调创”步伐,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万华、张裕工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快速建设,800多个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5个传统优势产业、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2%和20%,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
4万亿元,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2%和11.8%,形成了5个千亿规模产业、3个千亿规模产品集群、1个千亿规模企业、16个百亿规模企业。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5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
全年接待游客5043万人次,第四次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成功举办各类会展142个,第十四届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实行市场化运作,荣获全国优秀会展城市奖。新增金融机构5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创投企业5家。
本外币存款余额6021亿元,增长13.8%。6家企业分别在A股市场过会或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上市公司再融资21.5亿元。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8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15万标箱。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发放涉农补贴3.6亿元,农业生产再获丰收。蓬莱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全社会水利投入创历史最高水平。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5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达到40%。新增1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4件著名商标、43个山东名牌和山东服务名牌。
引进各类人才3万人,聘请11名政府科技顾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4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5项。第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启动“财税质量三年提升计划”,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提高3.7个百分点。
(三)实施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意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我市改革意见。开展第六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86项,总量减少40.
5%。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市管企业资产突破1200亿元,增长15%。鼓励投资创业,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增长19.3%。开展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5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覆盖80%以上的村卫生室。实施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和金融管理体制改革。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步伐明显加快。出台实施城镇化发展纲要,探索具有胶东特色的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编制各类发展规划110多项。524项城建重点工程启动建设,开展48个区片和233个城中(郊)村改造,实施一批城乡道路、停车场、公交场站和过街天桥建设改造工程。
中心城区实现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服务全覆盖。启动建设5项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完成88项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文明乡村创建工作,建设农村新型社区156个,完成800个村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任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37公里。
我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昆嵛山保护区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展“蓝天白云”行动,实施河道及水源地环境综合治理,推进78项大气和81项水污染减排工程,新投用238辆环保型公交车,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90%。
在经济总量取得突破的同时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在《2013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中我市列100座测评城市第五位。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财政预算民生支出增长15%。各级政府承诺的为民服务实事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3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基本医保财政补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孤儿供养、最低工资、失业金领取标准进一步提高。
启动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为709名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救助,为4.3万名小学生实施龋病预防干预。完成223项库区村民生工程。
发放救助款物2.38亿元,慈善义工发展到3.7万人。11处社会福利中心投入使用。筹建保障房4028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58万户。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开工建设133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义务教育段学校学生免费校服覆盖面达到83%、6个县市区开展了免费午餐试点。
新增养老机构24处、床位5600张,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6处,65周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待遇。新建、改扩建烈士纪念设施10处。
成功举办第二届烟台文化艺术节,圆满完成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承办任务,4件群众文化作品荣获“群星奖”。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入选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
“四德工程”在全国推广,刁娜入选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工作通过验收,成功举办烟台市第八届运动会,我市体育健儿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荣获24.5枚金牌,创历届全运会之最。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和双拥共建工作有序开展,人口计生、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史志、档案、仲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开展平安烟台、法治烟台、和谐烟台“三城联创”,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信访、综治工作扎实有效,连续第六次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在“2013年度中国最安全城市”评比中列第五位。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各级面对新形势、新变化,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深处着力、精准发力,进一步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连续出台培育发展市场主体23条、服务业21条、旅游业20条、金融业26条、电子商务27条、健康服务业16条、养老产业18条以及创新园区发展21条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42条等政策措施,动员各方面抓产业促发展,分工推进对外开放各项具体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市场主体的增量提升、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外经贸的优化升级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改进创新。
抓住国内外大企业转型升级的机遇,筛选一批央企、省企、外企、民企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开展“大走访”活动,跟踪落实香港山东周等重大经贸活动达成的协议项目。
面对企业发展遇到的困境,在行政审批、融资担保、鼓励出口、刺激消费、税费改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集中64个窗口开展“一站式”通关服务,分别安排1.5亿元和1.8亿元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扶持外经贸提升发展,组织1万多户企业实施“营改增”改革试点,循环发放企业信贷周转金8亿元,对2.
6万户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减轻企业负担40多亿元。围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格执行中央、省、市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修订出台政府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扎实开展工作落实年、治理“庸懒散”等活动。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市级会议费和“三公”经费下降22.7%。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纠正不正之风,惩治腐败行为。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主动加强与市政协联系,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86件、政协提案599件。有效组织了“我为《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暨2014年‘为民服务实事’征集活动”,广泛听取民意、了解民愿、集中民智,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支持参与的结果,是广大干部职工和全市人民真抓实干、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属驻烟单位、驻烟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烟台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依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外需仍然不足,内需增长乏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任务艰巨,服务业快速发展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资金配置不尽合理,融资渠道还不够多;市场主体成长不够快、活力不够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环境治理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城乡及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差距;少数工作人员作风漂浮,等等。
这些问题都必须尽快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