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热赞《大鲁艺》 "最大的缺点是太短了"
西部网讯(实习记者 敬泽昊)“《大鲁艺》进行的采访是抢救性的,为我国文艺建设留下了资料和档案。”“这部纪录片在央视黄金时间上映,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那段峥嵘岁月,让人知道了信仰的价值。”“这部片子最大的缺点就是太短了……”“我个老头看了几个小时都不累,你们确实有本事……”今天(5月24日),来自陕西文艺界的代表们齐聚一堂,热议正在热播的大型文献纪录片。
今年5月23日,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的纪念日,而反映那段岁月的大型纪录片《大鲁艺》,从5月19日起就在中央电视台和陕西广播电视台热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大鲁艺》的制品人,陕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王渭林回忆说,去年陕西电视台就有拍摄那段历史的计划,但最初打算拍电视剧,为此还专门请了专家,开了很多次研讨会。 “开着开着,就觉得拍电视剧不太现实,谁是主人公?该才用真是的手法还虚拟的手法?一些主要任务该如何塑造?……作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生地,陕西在70周年这个日子不能没有作为,于是便紧急改变选择,用口述历史的方式,拍摄文献纪录片。”
陕西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主任孙杰说,摄制组跑了大半个中国,记录了一百余位当事者的口述记录,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这一段伟大的岁月,更主要的还是“关注现实”。“基于选题的厚度,广电总局在审批的过程中也开了绿灯,央视也很慷慨的为这部纪录片调整了节目安排。”
王渭林说,《大鲁艺》采用口述历史的方式,采访了一百多位当事人,一方面更全面的还原了历史原貌,另一方面则是一种“抢救式”的采访,希望能“为我国文艺建设留下了资料和档案”。
1942年5月,毛***在鲁艺球场对全院师生讲话指出,“在鲁艺领到文凭还不算毕业,这只是在小鲁艺毕业了,还没有在大鲁艺毕业,人民群众还不承认你们。你们这鲁艺是个小鲁艺,你们要到大鲁艺去,到工农兵群众那里去。小鲁艺在桥儿沟,大鲁艺就是社会嘛,要使小鲁艺与大鲁艺结合起来。”
在研讨会上,陕西省委宣传副部长刘斌提起了毛***的这段讲话,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向鲁艺人那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创作这样正确的方向。
而陕西日报文艺部主任张立则认为《大鲁艺》对整个社会都有所触动,对文艺工作者更是有启发。
“《大鲁艺》的热播,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那段峥嵘岁月,那个时代的艺术家,深入人民之中,为人民创作艺术,虽然艰苦但不痛苦。而现在是经济是发达了,文艺作品也多了,但人们却未必开心。”
张立说,“现实需要这样的片子,而这部片子最大的缺点就是太短了!”坐在一旁的文化学者商子雍则笑着说,“让我个老头看了几个小时都不累,确实有本事。”
每个人看过《大鲁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有人惊叹于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有人感觉增长了见闻,有人则被勾起了很多回忆……
西安音乐学院纪委***王平看到这部纪录片,就想起了两个人。“一位是柯仲平,原西北艺术学院院长,当时曾亲耳聆听了毛***的讲话。另一位是陶剑心,西北艺术学院音乐系系主任,是鲁艺戏剧系“三期的”学生,他们是鲁艺的精神的传人,并将这一精神用到了西安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中,也深深影响了我们。”
“片头片尾的木刻画是本片的最大亮点,很有那个时代的特点,还有就是贺敬之朗诵《回延安》,声情并茂非常有感染力。”表演艺术家冯健雪对《大鲁艺》的精妙细节赞赏有加。
对于正在读研一的大学生代表冯美而言,这部片子让她知道了什么叫做信仰。“华君武、李焕之、玉蓝这些艺术家,当时就和我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为了信仰克服艰难险阻来到了延安,他们看到宝塔山后的兴奋让我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