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周恩来 周恩来、邓颖超、张若名三角恋关系 周恩来为何选择邓颖超
根据现有的资料,张若名是周恩来身边的第一个女人。法国“中法文化交流中心”出版过两本书,一本是《张若名研究及资料辑集》,另一本是《张若名研究论文辑录》。出版的“导言”中说,“张若名(1902-1958)是中国第一位留学法国而取得博士学位的女学生”,是二十世纪“二〇年代改造中国的理想主义者”。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天津的爱国青年学生成立了一个叫“觉悟社”的团体,据搅悟社成员之一谌小岑(也是我的兄长)回忆,周恩来与张若名早已认识,他们同时参加了觉悟社,当时这个团体有个规定,会员活动时,一男配一女,由抽签决定,当周张配成一对时,他们欣喜若狂。从此,他们手牵手地共同参加对北洋军阀的斗争。这一对革命情侣,当时羡煞了许多同志。张若名是才女,她写过一篇《急先锋的女子》很为轰动。
邓颖超也写过文章,周恩来与张若名的爱情赛跑中,开始杀进了邓颖超。颖超比若名小二岁,恩来叫她“小超”。1920年一月,周恩来、张若名同时被捕,九月获释,十一月他们就双双到法国勤工俭学去了。周恩来到法国以后,若名在身边,小超常通信,周旋于两女之间,初露了周恩来圆滑的政治才华。邓颖超后日对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说,“你伯伯没有和张若名结合,是因为他当时坚持独身主义。”
周恩来、张若名、邓颖超三角恋爱的关系,张若名当初是胜利者,最后却以投河自尽而告终。邓颖超当初处于下风,因为她一直留在国内、创造了自己个人的政治地位。
当周恩来和张若名在巴黎热恋时,这时中国国内正酝酿国共合作,邓颖超是一个公开活跃的女共产党员,她先后出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广东区委委员兼妇女部长。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苏联顾问鲍罗廷等于是国民党的“太上皇”,邓颖超与鲍罗廷夫妇非常亲近,也因此与国民党的上层人物普遍熟悉。
当周恩来回国后,1924年底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邓颖超是个幕后对鲍罗廷有影响力的女人,周恩来认识到“小超”的威力,1925年周恩来终于放弃独身主义,与邓颖超正式结婚。此后,周恩来在国民党一路升官,甚至一度非常赢得蒋介石的信任,都与邓颖超的幕后铺路有关。
在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委员会中,邓颖超当选候补中委,排名在何应钦等国民党元老之前,当时的周恩来是榜上无名的。所以,周恩来抛弃张若名与邓颖超的结合,很像当年蒋介石放弃陈洁如,与宋美龄的结婚一样。都属于政治婚姻!
1955年四月,万隆会议后,周恩来回国,经昆明时与张若名秘密会见,当时张若名是大学教授。1958年反右期间,张若名在昆明投河自杀。邓颖超为张若名料理后事,并且掩瞒真相。不久,张若名的儿子也自杀了。
周恩来在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以前,是信仰道教的。周恩来当时写过一些宣传道家的文章。中国所谓道家,尊老子为始祖,留有“道德经”,后人有不同解释,其要点,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行为上主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在伦理上主张“去知弃己”,“情欲寡浅”,“绝仁弃义”。道家在情欲问题上是绝对自私,不受男女私情的束缚,换言之也就是无所谓情的。
1918年二月七日,周恩来在日记中,写道,夫妻不一定有恋爱,恋爱也不一定要做夫妻。当时他二十岁,他要做一个独身主义者。周恩来政治上是个弄潮儿,在男女关系上也是个弄潮儿。
周恩来永远是一位男人眼中的女人,女人眼中的男人的交叉性格,他在男女关系上如此,在政治关系上也是如此。周恩来如果不是政客,也是演员。天津南开中学所保留的话剧剧照资料,当年周恩来在中学时代演戏男扮女装,颠倒观众,人见人爱,丽质天成。有人戏称他是梅兰芳,后来他又被人称为“政治梅兰芳”。
周恩来既有演戏的天才,自己又精于化装,在地下工作时代,周恩来时而男、时而女,时而西装革履、时而长袍马褂,时而光头、时而假发……
周恩来英俊潇洒,音容迷人,对女人有相当的吸引力。即使他不主动,某些女人也会自动缠他。著名的媚共作家韩素音写道,“我第一次看见周恩来”,觉得他“非常英俊,他的一举一动都很柔和”,“一见到他”,“简直受到了直接的冲击”。韩素音的文章一再提到:“周恩来如果说,韩素音,我说你死,我就说好的,你看什么时候执行!”
周恩来的饮食很讲究,爱吃鱼类、海参、梅菜扣肉。在中共正式记录中,中共建政后,曾有宋庆龄从上海用飞机运大闸蟹和鲥鱼到北京给周恩来尝鲜。周恩来喝酒海量,而且对酒质很有研究,茅台和五粮液的等级,都是周恩来品尝后定位的。
周恩来这个人的形象,也和酒一样,令人感到清、香、醇、纯。他在任何场合,一出场就令人感到他是一位美、秀、娇、甜的可人儿。他的舞姿舞步,也可用洒、脱、雅、活四字来形容。他在政治手段上,精、刁、细、狠,就是《水浒传》中的阎婆惜了。总之,周恩来在外表上具有获得女性喜爱的诸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