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开局口碑高达97%新鲜度 拆开诺兰的电影发条机 (/)
如果诺兰手里有一个盒子的话,他就像一个手艺人,走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总很愿意与我们分享他的“新发明”:将电影时间打乱并且重新排序,在他的骨子里延续着古典好莱坞的叙事风格,善于运用高概念电影的悬念创造独特的电影的节奏,他的故事看似高深而玄妙,但正是他擅长的讲故事的方式:将刻印着故事的胶片放置在三到五个轨道上,给每一个轨道设定一个特有的时间规则,依照故事的脉络而进行剪辑,为了呈现的故事更加玄妙而富有层次。诺兰的谜题电影,看似碎片化、重新组解,实际上,我经常幻想一幅场景:在某个高层大厦中,西服革履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用PPT为一些资深商业大佬们演说着自己的电影时间。这绝非难事,他的电影时间非常适合做一个精细而美妙的图谱,古典好莱坞的剪辑并不排斥他的高深的叙事风格,诺兰延续着一个叫希区柯克的前辈的做事风格,以独创性的剪辑进行着商业和艺术的博弈,这位导演就像在一个表演着高空行走的魔术家。
《敦刻尔克》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恐怖,而是通过较小规模的人员行动、震耳欲聋的冲突场景成功地向观众们全面展示了世界大战的可怖。这并不是一部以辉煌的胜利收尾的电影——实际上,它描述了一次撤退、一次光荣的失败,电影中的这场战争还将再持续五年以上。不过通过这次奇迹般的行动,诺兰导演以及影片中不知名的年轻人们还有老兵们,在演出中不仅展现了一种强大的、超人般的力量,还向我们展示了“小人物们”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弥足珍贵的正直与勇敢的义举。
在M站,影片目前共收获22个评价,全部好评!22个评价中,包括《Variety》《Empire》《娱乐周刊》《好莱坞报道者》《卫报》等在内的14家媒体都给出了满分评价!在烂番茄上,《敦刻尔克》的开局口碑高达97%新鲜度(均分9分),目前39个评价中,38新鲜仅1烂。
从诺兰最近拍摄的《敦刻尔克》的电影,我们看到影迷们分众明确,批评者认为这是一种电影声音的炫耀之旅,没有任何间歇,撤退的场面缺失,部分场景失真;另一个声音则普遍认为这部电影几乎完美展现了战争的写实性,全部为男性演员,几乎无对话,渲染了战时的压抑而沉闷的危险瞬间,气势磅礴,又不失精致。在我眼中,观看这部电影首先要熟悉两件事,一则是真实的敦刻尔克的历史背景;另一则是分解诺兰的创作的时间密码:他的手中拿着一个怀表,这个怀表与常规的略有不同,跑的最快秒针为一周,跑的次慢的分钟为一天,跑的最慢的时针为一小时。当撤退的决定开始的时候,这个钟表就开始跑,三个指针还会出校奇妙的重叠,时针、分针、秒针重叠在一个时刻,首先是秒针和分针出现第一次重合:飞行员被击落的战机与营救的民船第一次在时间上重合;当三者出现终极重合的时刻,士兵被救上民船,已经没有油的战机坚持击落了最后一架德军敌机,这个时刻被完美的凝聚、放大。这个谜题终于被释放,时间轴突然断裂,空气仿佛被抽空似的,沉默的被营救的士兵在火车上焦灼的等待审判,幸运却又焦灼,安静却又迷茫。
这里面的时间是按照我们的时间逻辑顺序讲述的,不得不再次强调这个钟表的规则转速却恰恰相反,以小时的转速最慢,一天的转速稍快,一周的转速最快。一旦解码这个逻辑后,我们似乎看到三条规定,飞行员的飞行和民船的营救作为两条复线,主线为几个年轻士兵的逃亡之旅。《敦刻尔克》创造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白描式的历史讲述方式,他将战争作为一个横切面去描绘站时的氛围和情绪,他没有采用宏大叙事,而是利用“特写”的方式去展示战争的一小部分,喧杂而无序的沙滩、窄小而幽暗的船舱、密闭而安静的战机仓,这些特写让我们仿佛在看一张张定格的历史相片,那些曾经为战争而奔命的年轻人们,大多数人在后面的激烈战争中并没有回家,而是迎来了更加尖锐而复杂的战役:“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当那个年轻的无名士兵念着报纸上这篇丘吉尔演讲的时候,故事戛然而止,简洁有力,他们又幸运,又哀伤,焦灼又无望,或许说,这就是人类曾经经历过的真实的历史,叙事的时间远没有停止,但我们却远看不到未来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