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良973项目 【交流】 高分子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项目

2017-12-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年度      依托部门   2002CB613400   

1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年度      依托部门   2002CB613400        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      2002          教育部                       重大基础问题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 项目依托部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 项目首席科学家:曹 镛  华南理工大学 帅志刚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有机/高分子平板显示器被认为是新一代升级换代产品。

针对移动通信和信息显示的发展趋势,具有主动发光、宽视角、全彩色、可弯曲、高效率、低功耗、低成本特点的有机/高分子平板显示器是极具竞争能力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家用壁挂电视及其它信息显示器。

开拓新型、下一代、有发展前景、尚未形成市场规模的平板显示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项目进行全色平板显示屏用的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的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侧重研究相关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及表征,包括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三线态磷光材料、高迁移率,高电流密度有机材料、金属阴极材料、电极界面修饰材料、柔性屏衬底和封装材料等。

研究各类材料的纯度及提纯方法。研究材料结构、包括分子结构及其聚集态结构、有机/高分子电子态结构、表面与界面的电子态结构与发光机理的相关性及有关理论研究、研究材料与相应器件的基本测试及开展相关原型器件的研制。

课题设置:有机分子电致发光材料,载流子注入,传输材料等的设计与合成;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显示用相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三线态发光材料及相关主体(host)材料的设计与合成;高迁移率及耐高电流密度有机/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器件物理、发光稳定性及综合性能的基础研究;有机/高分子材料发光机理及其理论研究。

    -------------------------------------------------------------------------------- ★项目专家组: 姓名 单位 沈家骢 吉林大学 帅志刚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蒋民华 山东大学 王佛松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彭俊彪 华南理工大学 曹镛 华南理工大学 秦金贵 武汉大学 邱勇 清华大学 于渌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 ★课题设置: 编号 名称 负责人 主要承担单位 2002CB613401 有机分子电致发光材料,载流子注入、传输材料等的设计与合成 王悦 吉林大学 2002CB613402 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显示用相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王利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02CB613403 三线态发光材料及相关主体(host)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马於光 吉林大学 2002CB613404 高迁移率及耐高电流有机/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合成及相关器件探索 闫东航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02CB613405 有机/高分子材料器件物理、综合性能、发光稳定性的基础研究 彭俊彪 华南理工大学 2002CB613406 有机/高分子材料发光机理及其理论研究 帅志刚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年度      依托部门 2003CB615600    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        2003        中国科学院                  多层次结构和性能研究 项目简介:   项目编号:2003CB615600 项目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 项目首席科学家:韩志超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以有机聚合物为基体,通过与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等)或其它材料(如无机粒子)等复合而显著增强性能的材料。

本项目从当今国际材料的低成本高性能(通用树脂的高性能)、重视人身安全(交通运输中损毁控制)、环境友好(回收再生)的发展趋势出发,结合我国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从设计、生产到使用不同阶段中存在的实际技术问题,凝练出以下四个共性的关键科学问题:从微观、介观到宏观的结构和形态的控制;多组分、多相复杂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基础化学和物理问题;界面/界面相的设计、形成、演变及破坏机理;模量、强度、损伤及失效的细观力学方法 围绕以上关键科学问题,设置以下课题:复合体系的浸润、流变与检测;多相流动与低维填充体系中的微结构形成与结构有序化;界面和界面相上的力学现象和破坏机理;多层次细观结构与失效损毁能耗的关联、数理模拟和结构优化设计;高分子多相多组分体系的结构设计与化学合成。

预期在以下方面的基础科学目标上取得突破:控制填充物分散、尺度、取向及结构;解决界面、界面相及增韧问题;建立和完善编织及“离位”复合方法;研究破坏机理,建立破坏检测和预测的理论和方法。

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可望形成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科学的基础理论框架和技术平台,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生一些始创成果;同时可以解决复合材料的生产加工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发明有重要影响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大幅度提高材料的性能,提升产品等级和竞争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 ★项目专家组: 姓名 单位 韩志超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益小苏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周其凤 北京大学 韩艳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杜善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佛松 中国科学院 赵稼祥 航天材料研究院 -------------------------------------------------------------------------------- ★课题设置: 编号 名称 负责人 主要承担单位 2003CB615601 复合体系的浸润、流变与检测 韩艳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03CB615602 多相流动与低维填充体系中的微结构形成与结构有序化 韩志超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003CB615603 复合材料的宏微观力学分析和破坏机理 方岱宁 清华大学 2003CB615604 多层次细观结构与特征目标性能的关联、数理模拟和结构优化设计 益小苏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2003CB615605 高分子多相多组分体系的结构设计与化学合成 周其凤 北京大学 3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年度      依托部门 2005CB623800           聚烯烃的多重结构及其     2005          教育部                         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项目简介:   90年代以来,我国对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但是产品的结构性矛盾极为突出,国外产品乘机占领我国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且将我国塑料原料工业逼入了艰难的困境。

为了使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的通用高分子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摆脱多年来我国一直依赖进口技术的被动局面,本项目将主要针对通用塑料的高性能化开展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从根本上保障我国高分子材料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研究内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分八个课题):(1)新的烯烃聚合体系及链结构的控制。

通过研究催化剂中心金属及其价态、配体的电荷状态、立体空间环境、聚合方式和反应条件等因素对烯烃聚合反应的活性和立构选择性的关系,实现对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链结构设计与性能的调控。

为了形成创新的催化剂和聚合技术,尤其应注重除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以外的茂稀土新型催化剂。(2)高分子材料的形态结构控制。高分子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晶性高分子的熔点、球晶的生成、共混和共聚高分子体系的相容性等物理行为均由高分子链结构(或称为一级结构)所决定。

然而,高分子材料的使用状态通常均是非平衡态,而高分子材料许多性能均取决于体系的非平衡形态结构。因此,通过掌握高分子体系的各种平衡和非平衡形态结构的生成动力学,从而达到对体系形态结构、尺寸乃至材料性能的控制。

(3)高分子材料加工流变学和新型加工成型方法的研究。由于高分子体系的弛豫时间谱十分宽(通常可覆盖近20个数量级),即便对于同样的高分子初始树脂也可因加工成型条件的不同和体系热历史的不同而显现十分不同的性能。

另一方面,对不同的高分子体系,我们必须针对其特定的流变学行为选择与之相应的加工成型条件,以适应塑料加工向高速化、制品大型化、薄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因此,本项目重视对高分子加工成型流变学的研究,并发展新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本项目五年的科研工作将着重围绕上述基本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并把研究对象重点放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的高性能化基础研究上。

力争在这五年内,在对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立规结构、聚乙烯分子量分布、侧链数量和分布的调控方面有重要突破。在多相多组分高分子体系的形态生成动力学理论及多元体系流变学性能关系的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

这些突破性成果将成为我国开发包括通用塑料在内的所有新型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品种的坚实基础。    -------------------------------------------------------------------------------- ★项目专家组: 姓名 单位 杨玉良 复旦大学 乔金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洪定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董建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王琪 四川大学 李伯耿 浙江大学 陈尔强 北京大学 何天白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张红东 复旦大学 -------------------------------------------------------------------------------- ★课题设置: 编号 名称 负责人 主要承担单位 2005CB623801 多峰分子量分布和长支链支化的PE和PP的合成 郑刚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2005CB623802 稀土配位聚合催化剂及其催化的烯烃聚合反应 金国新 复旦大学 2005CB623803 烯烃的活性均聚和活性共聚反应 何军坡 复旦大学 2005CB623804 聚烯烃的反应釜内合金化和无机纳米颗粒在高分子体系中的原位分散 李伯耿 浙江大学 2005CB623805 多相、多组分PE和PP高分子材料的形态及其调控 乔金梁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2005CB623806 新型聚烯烃及其共聚物的链结构、凝聚态结构与性能 何天白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05CB623807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流变学和力学行为的SCFT方法研究 邱枫 杨玉良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2005CB623808 新型聚烯烃及其高性能专用料的加工理论和最优化加工技术研究 王琪 四川大学 4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年度      依托部门 2005CB623900            组织诱导性生物医用      2005          教育部 项目简介:   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是指可直接诱导有生命的组织再生的生物材料,基于本项目学者前期“973”项目建立的生物材料骨诱导理论,于2004年第七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上与国际生物材料科学家首次共同提出的新型生物医用材料。

关键科学问题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深入认识材料的组织诱导性与其组成、结构,特别是分子结构和微环境的关系。

以覆盖生物医用材料市场80%以上的矫形及整形外科材料,心血管系统修复材料为对象,以通过材料自身优化设计,装载基因和生物信号分子而赋予材料诱导组织再生功能的研究为特色,主要研究材料表面/界面及其特征与蛋白/细胞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组织形成环境对基因表达及组织形成的影响,材料生物功能与其结构的关系及装配,试验和评价材料生物功能性和安全性的科学基础。

    -------------------------------------------------------------------------------- ★项目专家组: 姓名 单位 沈家骢 浙江大学 魏于全 四川大学 郑振耀 香港中文大学 杨子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张兴栋 四川大学 李成功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顾忠伟 四川大学 卓仁禧 武汉大学 李恒德 清华大学 -------------------------------------------------------------------------------- ★课题设置: 编号 名称 负责人 主要承担单位 2005CB623901 生物材料组织诱导作用的诱发及机理 张兴栋 王迎军 四川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2005CB623902 原位诱导组织再生材料及其功能界面 高长有 白 伦 浙江大学 苏州大学 2005CB623903 装载基因材料的分子设计及组织诱导作用和机理 顾忠伟 卓仁禧 四川大学 武汉大学 2005CB623904 诱导抗凝血生物化表面的设计和构建 孔德领 黄 楠 南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2005CB623905 自组装生物材料及其诱导组织生长的机理 崔福斋 李世普 清华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的基础研究    5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年度      依托部门 2006CB605300              高性能聚丙烯腈PAN      2006        中国科学院                        碳纤维基础科学问题   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是一种与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重要战略基础材料,目前基本上依赖进口,近年已严重受到国外的制约。

十五期间我国在碳纤维制备的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方面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对国产碳纤维高性能化的关键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项目拟从基础角度研究PAN基碳纤维高性能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即以PAN原丝各级结构为核心,联系纺丝-炭化过程中纤维结构的变化过程,以碳纤维制备-结构形态-性能相关性为基本思路,以PAN原丝中分子取向和微缺陷调控为主线,设计原丝的各级结构,控制纤维的成型和转化过程,由此对PAN基碳纤维高性能化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集成,为制备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在国防和经济建设中的应用提供规律性认识,并及时应用到中试和工业生产线上,实现我国高性能PAN基碳纤维的跨越式发展。

基于这一理念,拟围绕以下三个科学问题进行研究:1.

PAN共聚物的可控制备及其对聚集态结构、氧化-环化行为的影响; 2. 复杂外场对PAN溶液流变、溶胶-凝胶转变、取向等结构的影响; 3. PAN纤维的有机-无机转化过程中纤维表面结构形态与调控、缺陷形成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 ★项目专家组: 姓名 单位 徐坚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徐樑华 北京化工大学 潘鼎 东华大学 唐亚林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马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师昌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课题设置: 编号 名称 负责人 主要承担单位 2006CB605301 丙烯腈成纤聚合物的可控合成与结构性能优化 李悦生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06CB605302 复杂外场下PAN浓溶液流变—凝固扩散—结晶与取向结构的研究 徐樑华 北京化工大学 2006CB605303 以纤维缺陷控制为核心的新型成形方法及机理研究 潘鼎 东华大学 2006CB605304 PAN纤维有机-无机转化过程及其与性能的内在关联 杨永岗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2006CB605305 纤维微观物理和化学结构对原丝和碳纤维性能的影响规律 徐坚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006CB605306 纤维表面结构形态控制及其相关性研究 王荣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 高分子  973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