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市场“蛋糕”很大 太合音乐独做Pizza
太合音乐宣传图
(文/三石一声)关于前几日太合音乐集团的大BOSS钱实穆的专访,他形容太合音乐集团是一只“独角兽”,我这才重新审视太合音乐集团的实质性价值。
一直以来,三石仅仅把太合音乐集团,看做与阿里音乐、腾讯音乐并行的业内三巨头,尤其在2015年的“版权一役”后,几个派系的音乐播放器,更加分众了受众群体的特色。
之于三石个人而言,在引导音乐喜好方面,阿里音乐像极了当年纸媒时代的《Hit轻音乐》杂志——提供更个性、更独立、更另类的音乐内容,腾讯音乐则更似《当代歌坛》的性质——几乎一网打尽所有流行的、潮流的分类,而在钱实穆的这篇专访后,或许,太合音乐并不归属于任何一种杂志介质的属性,太合音乐仍是音乐内容的供应方,也就是说,若追溯到纸媒杂志的时代,太合音乐在偏重唱片公司的角色,而在如今,他们就是音乐内容的生产一方。
内容为王的道理,无分媒体介质、音乐介质、歌迷喜好,只要内容足够优质,就具有传播价值,内容足够优质,便总有人让出你市场上该有的存在空间,给你话语权。
所以,太合音乐的高明之处,在于自己生产,自行传播,同时还提供一定的内容到其他音乐传播平台上。
往昔,各种报纸、杂志的音乐报道,多数也都是服务于唱片公司的音乐内容;对比现如今,各音乐播放平台的专题推荐、歌单排列功能,与过往纸质媒体的服务对象,是差不多的。
太合音乐集团是跳脱了这样服务与被服务的套路,一边依靠旗下海蝶音乐、太合麦田、大石版权三大厂牌提供内容,一边也以旗下百度音乐,提供播放平台,传播自家的内容,同时,还像其他音乐平台上输送一定的版权业务。
郑钧用出洪荒之力做的合音量T榜,就是整合了民间各种有才华的唱作人,给他们的创作变现,再把他们的作品变成是太合音乐集团内容、版权的一部分,仅去年一年,就有杨坤、张杰这样的歌坛领袖人物,从合音量够买了词曲内容,出自合音量的张羿凡还发行了个人第一张创作专辑《安静时刻》。
太合音乐集团在2016年接连发行了陈洁仪、薛之谦、方大同、王梵瑞等不同国籍、不同风格的音乐人新专辑——连同合音量的音乐人们一起,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太合音乐集团旗下的百度音乐播放平台听得到,在其他音乐播放平台,腾讯音乐、虾米音乐等等,都分布有太合音乐集团旗下的内容。
有人在To B、To P的运营机制下搞动作,太合音乐集团在To C的方向上,有做更深入的优势,毕竟,百度旗下囊括了地图、外卖等一系列其他业务,在用户的数据获取方便,因为有百度提供大数据,也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内容的精致生产,再来精准投放,自是能给乐迷带来更准确口味的音乐判断与对味。
做音乐,或是做其他行业,仅靠分刮市场上已有的蛋糕,难免饿肚子——尽管说,2015年的音乐市场份额足有3000亿那么多,但太合音乐集团,依然在用内容+渠道的双重优势,在瓜分音乐市场一部分蛋糕的同时,自己还在制造“面包”、“Pizza”等其他类型产品,给市场提供新的口味。
郑钧创立合音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