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蓉中医 追忆"东方邓波儿"胡蓉蓉:她把中国芭蕾带向世界

2017-09-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她是中国第一个跳芭蕾舞的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无人不晓.她用脚尖在舞台上创造了历史,也为她的艺术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3月30日凌晨

她是中国第一个跳芭蕾舞的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无人不晓。她用脚尖在舞台上创造了历史,也为她的艺术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3月30日凌晨,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胡蓉蓉因病在沪逝世,享年83岁。胡老为人谦和低调,深受其影响的儿女和徒子徒孙们,并没有为老人的离世大操大办,而是选择在昨天以追思会的形式来怀念这位可爱的老人。

从“东方邓波儿”到“白毛女”

胡蓉蓉自幼学习芭蕾舞,小学读书时就到侨居上海的俄罗斯芭蕾舞教师索科尔斯基芭蕾舞学校学习芭蕾舞。六岁时在电影《父母子女》中担任角色,后来她连续拍摄了 《压岁钱》、《哥儿救母记》、《小侠女》,在这些电影中,穿插了许多踢踏舞表演。她的舞艺和表演风格酷似当时美国的著名童星秀兰·邓波儿,因此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东方邓波儿”。

1940年上海沦陷,胡蓉蓉继续向索科尔斯基学习芭蕾,并在《葛蓓莉亚》、《白雪皇后》、《伊戈尔王子》中担任女主角,17岁时她还在兰心大戏院举办了个人芭蕾独舞晚会。

1960年,上海市舞蹈学校成立,胡蓉蓉任该校副校长,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心得,创造了一系列教学内容和方法。 1964年,她与舞校教师将歌剧《白毛女》改编为芭蕾舞剧《白毛女》,该舞剧至今已演出两千余场。 1994年,《白毛女》被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因此,胡蓉蓉也被视为芭蕾民族化的奠基者。

她把中国芭蕾带向世界

而今活跃在上海乃至全国芭蕾舞台上的名角和业界权威,几乎都是胡蓉蓉的徒子徒孙。现任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的辛丽丽,回忆起40年前进入舞蹈学校的情景时仍难掩激动之情,“我是快五十的人了,但我至今还记得我进舞蹈学校的第一天,胡老师给我上的第一堂课,教我的第一个动作,她非常严格,每一堂课我都会哭,因为她觉得你是条件最好的,你做不到就是在偷懒。 ”

正是因为胡蓉蓉的严苛,让中国的芭蕾演员在国际舞台上一鸣惊人,与辛丽丽同班的汪齐风就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在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奖的演员。汪齐风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国门刚刚打开,老外根本不知道中国有自己培养的芭蕾舞人才,当她在舞台上完成一系列高难度且标准的动作后,国际评委们都惊呼不可思议,“是胡老师为我们打开了走向国际舞台的这扇门,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 ”

“一节课四个小时,连个喘气的机会都没有。 ”所有受过胡蓉蓉调教的演员都知道这个老太太的“残酷”,但没有一位学生有过抱怨,“我们一边跳,她也在旁边示范,四个小时她陪我们一起站着,连水都不喝一口。 ”作为胡老的得意门生,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教师蔡一磊有感而发。

她是严师但更像家长

2007年,上海舞蹈学校为建校50周年策划了一套系列丛书,杨洁受校方委托为胡蓉蓉撰写传记。然而,当杨洁第一次上门拜访时,却吃了老人家的闭门羹。“我做人的理想是踏踏实实,能低调就低调,我没有留任何的材料,就是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会写传记。 ”

在沟通无果后,杨洁只能转向上海芭蕾舞团寻找突破口。 “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在团里面看录像资料,《白毛女》和《雷雨》是最后看的,我当时不知道都是胡老师编导的,我就是觉得很好看,后来我又去拜访老人家,说只聊聊作品,没想到胡老师一下就答应了我的采访要求。 ”

因为胡蓉蓉的低调、严谨,这本传记整整写了五年,直到老人离世时还未最后定稿。杨洁说,与胡老相识相交的五年,让她每天都生活在感动中,“那时胡老因乳腺癌晚期扩散,人已经非常虚弱,但我每次去,她都拉着我聊上三四个小时,她总说你来一趟不容易,总要解决一点问题。 ”

而时常去探访她的辛丽丽也一次次地被她 “训话”,“我每次刚坐下来,她就问我说:‘你教学有问题吗?说说看! ’”同为胡老弟子、而今已是舞蹈学校副校长的的杨新华,每次去胡老的家也像是去开研讨会,“她永远就两个话题,一个是中国的芭蕾事业,一个是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在我们心里,她不仅是一位严师,更是一个好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