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英给冯亦代的信 民国风的《掌故》杭州畅销 黄裳黄宗英的故事读来惆怅

2017-1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掌故(第一集)> 主编:徐俊 顾问:钟叔河 董桥 陈子善 赵珩 白谦慎 中华书局2016年7月素来讲述民国文人风物轶事的书,从不缺市场.准

《掌故(第一集)》 主编:徐俊 顾问:钟叔河 董桥 陈子善 赵珩 白谦慎 中华书局2016年7月

素来讲述民国文人风物轶事的书,从不缺市场。准确地说,中华书局刚刚出炉的《掌故》并不算一个单行本,而是系列出版物中的一集,目前还只出了第一册。可没想到,最近几周的杭州晓风书屋,这本历史读物居然都高居新书畅销榜。

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掌故”呢?比如发生在1965年的《兰亭》论辩,不仅是书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新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中收录的朱铭一篇《天下一高吾许汝——为<兰亭>论辩五十周年而作》,就是通过考察章士钊与高二适两人的交往,还原了他们在《兰亭》论辩中的进退出处。

又比如读书界人人皆知钱钟书当年曾戏赠黄裳一联“遍求善本痴婆子,难得佳人甜姐儿”,这位“甜姐儿”就是指知名电影演员黄宗英,也是黄裳同窗好友黄宗江的小妹。这些文人轶事在励俊的《江南遗梦似风烟——记黄裳与黄宗英》中读来,妙趣横生。

不过,《掌故》可不仅仅只是讲些民国轶事,无论内容和材料上的搜集考订都非常讲求有理有据,避免道听途说。作者聚集了赵珩、陈徒手、胡文辉、严锋、谭伯牛等近二十位当代知名学者,聚焦近代以来、百余年内的文坛、学林、政界、艺苑的人物与故事。

为了保证考据周详,还特地聘请了钟叔河、董桥、陈子善、赵珩、白谦慎五位学者为顾问。同时,文章体式,也延续晚清民国以来掌故写作的传统,上接宋元明清笔记文体的气脉。所以,乍读之下,你可能会觉得不习惯,但是细细品来,这才是民国掌故风味啊。这里节选了一篇,让你体味。

寄情

故事还得从七十多年前说起。

1941年秋,初中毕业的黄宗英由其兄黄宗江介绍进入上海职业剧团,成为一名演员。她第一次登台是在《蜕变》里演姨太太,大获成功。大家都说:“从北京来了个小姑娘,嗓特别响,北京话特好,人长得挺漂亮的。”不久,黄宗英又在话剧中演一位糖果大王的女儿,这回更为成功。于是,有着一双清澈大眼睛的小姑娘黄宗英,从此被观众们亲切地唤作“甜姐儿”。

当时,围绕在黄宗江身边的人有“黄家班”之称。“我们贫穷、浪荡、钟情,我们钟情艺术,钟情友谊、爱情——在爱情上那时候只可称‘见习’。”黄宗江曾这样回忆,“李德伦和我,还有我的两位燕京同学,艺名丁力的石增祚和艺名异方的郭元同,我们四条汉子住进了一间楼顶屋,我们共同的小妹黄宗英和租来的钢琴在楼下客堂。”

“黄家班”的住所很快成为年轻人的小沙龙,“整日高朋满座”。作为黄宗江中学时代的同窗好友,黄裳就是常常跑小沙龙的年轻人之一。

当时黄裳在文坛崭露头角,用着各种化名,偶尔也用本名。初入大学的他大概颇为空闲,弄笔之余就喜欢看戏及与朋友们聊天。关于那个时期,黄裳是这样描述的:“生活虽极无规律,但是极有浪漫的诙诡之趣。”黄宗英是“黄家班”的小妹,她的率真和活力有着难以描摹的吸引力。果然,相处一久,年轻人之间的情感似乎有了变化。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孤岛”上海沦陷,文化界顿时失去自由的活动空间。很快,教育、新闻、出版事业完全在日军及汪伪政权人员的直接控制下。“黄家班”所在的话剧圈子萧条而充满危险,戏是演不下去了。

凑巧,交通大学内迁至重庆,并在九龙坡兴建了简易校舍,正式成立电机工程、机械工程等七个系,让黄裳有了求学的一线之路。1942年的冬天,他和黄宗江等一行结伴离沪去大后方。

离别时的愁绪是那样淡淡的,回忆起来甜蜜中缠杂着丝缕的哀伤。黄裳《西行诗纪》(见于旧《万象》刊出的《芭蕉院随笔》)写道:绝代风华绝世姿,樽前宛语一通辞。更何闲绪成哀乐,每悔余欢笑语痴。为爱湖山成小别,岂堪风雨饯春迟。华灯人语俱寂寂,心事如潮不自持。

是的,离愁与初恋的蔓延,让人难以自拔。黄裳以《龙堆再拾》(1942年6月)纪事,以古喻今,和此情颇有关联。在黄裳一行临走之前,李尧林先生为他们饯行,并“要我代为通知,也约了Y”。李老师必然是看出端倪,一面是男主角的暗恋,一面是女主角的蒙在鼓里。也许,他想为他的学生创造一些机会?看来,是男主角口拙,有些话始终没能说出口,只能在离别之后寄情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