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彩瓷器如何鉴别

2018-04-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五彩康熙五彩和康熙青花一样,是清代景德镇的一个重要品种,它是从明代万历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万历五彩较多的是青花五彩,而康熙时期,

(1)五彩

康熙五彩和康熙青花一样,是清代景德镇的一个重要品种,它是从明代万历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万历五彩较多的是青花五彩,而康熙时期,由于发明了釉上蓝彩,凡是需用蓝色的地方,不再借助于釉下青花,而能以纯粹的釉上多种色彩来表达。有红、绿、黄、蓝、紫、黑、金等,色彩鲜艳夺目。

康熙五彩烧彩的温度为800摄氏度左右,比粉彩为高,有“硬彩”之称。粉彩在雍正朝盛行以后,景德镇的彩瓷即以粉彩为主,康熙五彩只是作为仿古之作,因此,后人把康熙五彩又称为“古彩”。

上文已经叙述过,康熙朝官窑注重的是颜色釉,因此代表五彩瓷制作水平的,是民窑而不是官窑。

康熙官窑五彩除少数大件器外,多数是小件器,其图案花纹虽亦有少量的海屋添寿及人物故事图外,大多是龙风、缠枝莲、桃果等传统的纹饰。民窑五彩器则器形多样,图案花纹丰富多彩。常见的器物有碗、盘、罐、壶、瓶、杯、盂、笔筒、笔架、插屏、灯座、果盒、花盆、蟋蟀罐、格盘、挂屏等,其中观音尊、棒槌瓶、油锤瓶等康熙朝特有的器物,大多是民窑器。

康熙五彩除朵梅、朵菊、花蝶、鸳鸯、九鱼、莲鸟等的雅静图案外,多数画面显得较满,特别以仕女为突出。从明末以来,景德镇瓷器的画面借鉴版画风格,在康熙五彩中更是十分普遍,戏曲故事画尤以三国故事题材为多,历来视康熙五彩以描绘战争场面的所谓“刀、马、人”图案为名贵。事实上这类“刀、马、人”的匦面在元青花瓷中已出现,明代曾一度中断,因为明代官窑器的图案多数是内官指定图样。到明晚期民窑青花瓷大发展后,这种刀马人的画面又开始兴盛。

康熙五彩除白地釉上五彩外,更有黄、黑、绿、洒蓝等各种色地的五彩器,它和康熙民窑大件青花一样,多数是为外销而特制的。

由于康熙五彩为一代名作,仿品极多,特别以本世纪前期所仿为精,在鉴别真伪方面,应该掌握康熙五彩器的主要的特征:

1.康熙盘、碗、瓶、罐类的器底一般均能见到明显旋纹痕及黑疵。

2.除少数官窑器的圈足圆浑润滑外,大多民窑器的圈足边呈尖状,而且有斑块残缺的现象。

3.器物画面的彩料周围有一圈闪亮的“蛤蜊光”,尤以蓝彩的周围为甚。

4.由于模仿明末画家陈老莲的风格,人物脸部都不端正,凡十分端正的人物开相属于后仿,脸部只勾轮廓线,一般並不填色。

5.瓶、罐之类器物的底足,往往有二层台的硬折角,其折角凡圆浑者,则属后仿。

(2)斗彩

康熙斗彩也是以釉下青花勾勒图案花纹的线条轮廓,高温烧成后,在釉上填以各种色彩。

康熙斗彩以官窑小件器为多见,器物形制种类较少,常见的有盘、碗、杯、笔筒、壁瓶等,偶然也有稍大的花盆之类。其图案花纹以雅静的莲池、花鸟、鱼藻纹为多,亦有少数人物故事图的画面。此外,以龙、凤纹、寿字桃果图、莲池鸳鸯、团龙为常见。

康熙斗彩器中有两种突出的器物:一是十二月杯,以正月至十二月,代表各该月的花朵为题材,成为一套十二只杯子,胎薄釉润,彩画工细,都有“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青花官窑款。另一种是仿成化的鸡缸杯。明成化鸡缸杯,清康熙和雍正都有仿制,蓝各自书明“大清康熙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官窑款。传世以雍正仿为多,康熙仿为少,因此康熙仿远较雍正仿为贵重。

康熙斗彩,官窑器一般有“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青花款,也有落“大明成化年制”款或少数“大明万历年制”、“大明嘉靖年制”款,部分不落款字。民窑器一般无款,极少数有民窑款,如康熙晚期的“木石水”等。

(3)素三彩

康熙素三彩是在明代中期的成就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色彩上除多见黄、绿、紫外,更增加了釉上蓝色。从工艺上分计有3种类型:一是在素胎上先刻划花纹,施白釉高温烧成,然后在白釉上施彩,再低温烧成;二是在素胎上刻划纹饰后即高温烧成素瓷,然后施以各种彩釉;三是胎体不加刻划,通体施褐黄釉彩而成所谓的虎皮斑。

康熙素三彩除盘、碗、瓶、炉等常见器形外,以各种观音、财神、童子、寿星等塑像为突出,当时狮子等动物瓷塑也较多见。此外,有一种七格拼盘绘有莲池荷花,及各种形式的花座、薰炉等,都是十分特殊的器物。

在康熙素三彩中,以上述第一种类型,即白地暗花素三彩器为精致,官窑器中尤以暗龙三果盘及花蝶碗等为珍贵。至于别致的虎皮斑器,虽然也能惹人喜爱,但纯属民问一般的用器了。

宫廷所用的黄地绿彩、绿地紫彩等器物,事实上也是属于素三彩的范畴。

康熙朝的墨地素三彩是极为名贵的品种,流传的仿品极多,上海博物馆藏有墨地三彩狮耳炉一件,系在以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再在器物外壁先施一层绿釉,然后罩以黑釉,蓝在留出的梅朵地位,填以黄色花蕊,底书“大明嘉靖年制”款,墨色乌润,是难得的珍品。

(4)珐琅彩

珐琅彩瓷器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它的制造过程,一般是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由造办处珐琅作在彩炉中以低温烧成。由于其彩绘和烧成工艺,都並不在景德镇进行,因此不能视为景德镇窑的制品,但它却对景德镇粉彩瓷器的影响十分巨大。

珐琅彩瓷最早从康熙朝开始,为仿制铜胎珐琅器而来,因此清宫内务府库内,把珐琅彩瓷器称为“瓷胎画珐琅”。

康熙珐琅彩瓷和传统的五彩瓷,在工艺上有二点不同:一是其所用的彩料均为进口料,其中最突出的是一种玫瑰红或胭脂红色料,它的发色剂是微量的黄金,称为金红,传统的中国陶瓷器上的红色釉彩只是铁红和铜红。铁红是在氧化气氛中低温烧成的,铜红是在还原气氛中高温烧成的,金红也是在氧化气氛中低温烧成,它並不是中国传统的色料,而是从康熙开始进口的珐琅彩料中首次运用;二是上彩的方法,中国传统彩瓷中,施彩都是用胶水或清水,只是从康熙开始的珐琅彩瓷器,才开始用油施彩。理解了中国的传统绘画是水墨画,而西洋绘画是油画的道理,也就能知道,瓷器上以油料上彩,是吸取外来的影响。

传统的康熙珐琅彩瓷器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等少数几个单位。以蓝地、深红地、黄地、粉红地、紫地彩色花卉图案的盘、碗为多,亦有少数瓶、盒之类的器物。至于白地彩绘的品种,则是更属极少数。器物底部有红或蓝色堆料“康熙御制”款。康熙珐琅彩瓷大多作规矩写生的西番莲和缠枝牡丹,还不见山水、人物图案的画面。康熙时期还有宜兴紫砂胎的珐琅彩茶壶、盖杯等茶具,亦只见花卉图案。

(5)粉彩

粉彩是清代雍正以后景德镇彩瓷的主流。它的具体情况将在雍正朝瓷器一节进行叙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过去认为粉彩开创于雍正的提法,应该修正。事实上,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已开始出现了景德镇窑烧制的粉彩瓷。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

5.款识

康熙朝的官窑瓷器,並不一定书写康熙朝代年款,因此不能把没有年款的瓷器都看作民窑瓷。上面已经提过的“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和“康熙壬子中和堂制”款,是目前已发现可确认的康熙最早的官窑年款。一般的康熙官窑颜色釉、青花、釉里红瓷及彩瓷大多书“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在豇豆红和天蓝釉等小形精致的宫廷文房用具上则往往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六字篆款是极少数。在珐琅彩器上则书“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料款。

康熙朝的官窑和民窑器也往往书“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和“大明万历年制”等仿前朝款。

康熙朝的民窑器是被禁止书年号款的。据《浮梁县志》记载:“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但从这段文字可以推测,正由于在康熙十六年以前,民窑瓷器上书写了年号款,所以才有这样的禁令,而且即使在禁令颁布以后,民窑书款的现象,也不可能完全禁绝。因此,我们並不能说康熙民窑就一概不书年号款。传世康熙瓷中“大清康熙年制”款的“清”字有三种写法:“清”、“清”和“清”,凡“清”写成“清”字的主要是民窑器。关于这三种“清”字不同写法的时代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一般说凡“清”字写成“清”者为康熙后期雍正初。此外,上述十六年的禁令,只指禁止“镇户”,即民窑,决不涉及官窑器。

康熙民窑瓷,绝大多数不书年号款。其中由官古器户烧造的细瓷,或由达官贵人定烧的精品,往往书写“堂名款”,如“荣锦堂”、“希范堂”、“绍闻堂”、“芝兰斋”等等。对于斋名、堂名款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其中有一些斋、堂名,也不排除是属于制造精瓷的官古器户或当时重要的制瓷、绘瓷家,如大约在康熙五十年左右的“木石居”、“木石水”、“卉庵”等等。民窑瓷,特别是青花瓷器,较多用片叶、香炉等标记图案以及变体的“佳”、“福”等字代替款识。

6.鉴定要点

传世仿康熙瓷以豇豆红、郎窑红、天蓝釉、洒蓝、煨瓷、青花和五彩为多。其中尤以青花和五彩的仿品更多。辨别其真伪一般需掌握瓷器如下几方面特点,但其中有些仿得十分相像,就要特别仔细了。

①有些器物是康熙一朝所特有的,如观音尊、棒槌瓶、金钟杯、笠式碗、凤尾尊、马蹄尊等,要牢记其标准器式,凡后仿者,在造型上多少能发现其不一致的地方。

②瓶、碗、盘、罐等器底能看到明显的旋纹痕和点点黑疵。

③青花的青料部位有明显的水印指捺纹。

④五彩瓷的彩料周围,特别是蓝彩部分侧视之有蛤蜊光圈。

⑤瓶、罐之类的立体器,其器物内、外壁的釉色应该一致。

⑥笔筒有束腰的感觉,其底部又往往並不齐平而自内向外倾斜。

⑦碗、盘之类的圈足,除中、晚期的官窑呈滚圆的“泥鳅背”状外,早期的官窑器及绝大多数民窑器为足壁内、外斜削而呈尖状,且足边大多有缺损。

⑧人物画面脸部绝大多数歪斜不正,这是陈老莲画人物的风格,凡人物脸部正面而规整者要注意其他各方面的条件。山水画的山石大多是南宋画院画风的“劈斧皴”,晚期才有“披麻皴”画法。

⑨器物的双底足,大多是外圈底足高于内圈底足。

⑩凡有二层台的器物,其折角处应极为挺直,有硬折角的感觉,凡折角圆浑者属后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