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张弼 张弼士:一代侨商的杰出代表

2017-10-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892年,清政府驻英国钦差大臣龚照瑗奉命考察欧美,途经马来亚槟榔屿.这时张弼士已经在南洋创建了庞大的实业帝国,在南洋侨界中具有相当的名望和

1892年,清政府驻英国钦差大臣龚照瑗奉命考察欧美,途经马来亚槟榔屿。这时张弼士已经在南洋创建了庞大的实业帝国,在南洋侨界中具有相当的名望和地位,他拜见了龚照瑗并与之长谈。当龚询问英荷殖民政府开发南洋诸岛富强兴盛的秘诀时,他以《史记·货殖列传》之语回答说:非有他术,货殖传不云,因人地之宜,利道教诲,以法律整齐保护,使人乐事勤 工。

若水之趋,不召自来,不求而至。夫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用;商 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则山泽不辟。

此四者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少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此自然之验,而西人能实行之,又暗合计然。所言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使货币贸易便利流通,此其所以兴商获利也。

龚照瑗接着问张弼士本人致富的窍门,他说:吾于荷属,则法李克,务尽地力;吾于英属,则法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征贵贩贱,操奇致赢。力行勤俭,择人任时,能发能收。亦犹伊、吕之谋,孙、吴用兵,商鞅变法。若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与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终不足与学斯术。吾服膺斯言,遂至饶裕,非有异术新法也。

龚照瑗听后大为佩服,握着张弼士的手激动地说:“君非商界中人,乃天下奇才。”之后,经龚向清廷和大学士李鸿章举荐,1893年3月8日,清廷任命他为驻槟城首任副领事。从此,张弼士成为亦商亦官的华侨实业家。其实,张弼士在南洋致富后,荷兰殖民当局鉴于他兴商开地,增益税务,有功地方,曾多次要给他封官赐爵,都被他婉言谢辞,有人问他何故,他说:“吾华人当为祖国效力也。

”“吾华人当为祖国效力也”,表现了张弼士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1894年12月28日,张弼士升任驻新加坡总领事。他在这两任内,一方面尽力保护和照顾当地侨民和华商的利益,一方面与殖民当局沟通联络,保持良好关系,尽职尽责,深得侨民和洋人的称道。

随着清政府对海外侨资的关注和重视,希望以张弼士在海外的名望和声誉吸纳华商回国投资兴业,赐予他一系列职务:1896年任卢汉铁路总董,1897年为中国通商银行总董,1898年任粤汉铁路总办。嗣后历任顺直赈捐督办、河南郑工赈捐督办、广东佛山铁路总办、太仆寺卿、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等职,并先后三次得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召见。

张弼士成为清政府的官员,并没有把自己带进官僚政治,而是根据自己在海外的见闻和办实业的经验,思考如何富民强国。1903年,他向清廷呈递了振兴商务,发展经济的12条建议,即:(1)招商承办农工路矿;(2)招商兴垦山利;(3)兴垦山利种植;(4)兴垦山利矿务;(5)招商兴办水利;(6)已垦未垦均宜筹办水利;(7)招商设立贷耕公司;(8)招商兴办工艺、招募工役;(9)招商兴办铁轨支路;(10)招徕外埠商民;(11)权度量衡圜法宜归划一;(12)增设各省商官。

翌年,他又经商部向清廷转奏“招徕华商振兴商务”折,提出:引进外部华商,以维持商务;振兴商务,由闽广入手;特派考察商务大臣,督办闽广农工路矿;招商依其所长,分别畀以开垦种植、制造工艺、开矿筑路之任;由督办凑集华款,择地实验,著有成效,再逐渐推广。

上述建议和奏折,是张弼士提出的抵御外国经济侵略,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实业兴邦”宏伟蓝图的具体措施。拳拳爱国之忱,殷殷报国之志,于此可见一斑。他的建议和奏折受到清廷的重视,旋即成立了掌管振兴商务及铁路矿务等事的机构——商部,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振兴农工商的新政措施。

张弼士为加强海外华商的沟通与团结,切实保护华侨利益,并加强和祖国的联系,提倡成立商会。1905年8月,他偕商部部员时楚卿赴南洋考察商务抵达新加坡时,在同济医院召集各帮商人,力劝他们成立商会,并率先捐献新加坡币3000元作为筹备经费。1906年3月15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正式成立,会员600名,推张弼士任总董。

进入中华民国,张弼士已是古稀之年,但他继续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他先后被聘为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和工商部高等顾问,历任约法会议议员、参政会参政、广东省总商会总理、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全国华侨联合会名誉会长等职,为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奔波于海内外。

回国投资实业

张弼士作为一名有独特见解的侨商,并不醉心于仕途,相反,他以“仕”济“商”,以在政界的身份把大量资金移回国内,投资铁路建设,开办金银矿公司等,振兴国内实业。

铁路是国家的交通命脉,但清政府因财政困难,与外国列强订立了一系列苛刻的铁路借款合同与草约,国家的铁路利权不断丧失。自20世纪初年起,中国人民要求收回路权和自办铁路的呼声愈来愈高,1903年清政府被迫准许华洋官商集股建筑铁路。从此,中国人可以自办铁路。

1904年,在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绅商官吏要求废止清政府与美商订立的出卖粤汉铁路合同,主张收回,集股自办的斗争中,张弼士代表粤方绅商,积极联络湘鄂绅商,共同抗争。经过一年多的斗争,终于将粤汉铁路赎回,由三省绅商分别集资自办。张弼士遂投入大量股本,并赴南洋向海外侨商募股。1907年,他还参与领导了广东绅商开展的废除中葡《广澳铁路合同》,收回自办运动。

张弼士抓住清政府准许中国人自办铁路的机会,投资铁路事业。他先是动员南洋华侨富商张榕轩、张耀轩兄弟回国投资建铁路。张氏两兄弟不负他的期望,于1906年建成了潮汕铁路(潮安至汕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由华侨投资自办的第一条铁路。

他自己则准备修建广厦铁路(广州至厦门),使与粤汉路接轨。经派人勘测,拟先修广州至黄埔段,全长30余里,估价须银80万两,先由张弼士自己筹垫一二十万开工,然后专集华股,共8000股,每股100两,并计划开辟黄埔为商埠,以转销货物。此项计划,获得清政府的批准。

与此同时,张弼士大手笔投资各类实业。1904年,他在广州设立广厦铁路公司、闽广农工路矿总公司,在厦门设立农工矿务局。1907年,他在广西接办华兴三岔银矿公司,增加投资数十万两,改名宝兴公司。1909年,他与广东劝业公所伍申三等投资50万银两,组织广东集大公司出品协会,经营出口贸易。

1911年,他和周金箴等实业家在上海筹办中美轮船公司,资本1000万银两,中美各半,他出资150万两。张弼士投资国内实业,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广东,自1905年起,他先后在广东自办的企业有:广东开建金矿公司、广州亚通织造公司、惠州福兴玻璃公司、佛山裕益砂砖公司、海丰平海福裕盐田公司、雷州普生火犁(拖拉机)垦牧公司。

张弼士回国投资兴业,不仅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他的事业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外国商报称:中国实业大家有毅力而成绩昭著者,独推张弼士;美国人称他为中国的“洛克菲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