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伟国画 跳着舞画画的李光伟 放歌纸外“写意精神传我心”
原标题:跳着舞画画的李光伟 放歌纸外“写意精神传我心”
中国画以抽象的线条造型,追求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的意境与韵律,与中国古典音乐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很多人在欣赏一幅水墨画佳作的时候,或许内心已经奏响了一段优美宜人的旋律。
四川艺术家李光伟是本土艺坛中青年艺术家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致力于在画面中带给观众音乐感的水墨高手。
刚进入知天命之年的李光伟擅长大写意国画,山水和花鸟造诣俱佳,他曾师从邱笑秋、谭昌镕两位国画名家。上世纪90年代进入创作井喷期的他,频繁在省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同时也进行艺术理论研究、著作等,出版了《百年中国画——花鸟经典》、《李光伟写意花鸟》等不少专业画册和书籍。
外界认为李光伟有绘画天赋,艺术之路走得也比很多人顺。但他早年高考落败,后来做道班工人;在印刷厂担任设计师,三年只设计出一张图稿;还有近30岁时才卖出人生中第一张画等诸多坎坷故事并不为外界知晓。
耳濡目染自小胸怀艺术梦
1963年,李光伟出生于成都郫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他的父亲李国孝是乡里远近闻名的书画家,李国孝不光写得一手好字,还画很大的宣传画和海报。李光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说:“爸爸出去画画的时候经常把我带着,我就在旁边看他作画,耳濡目染的缘故我很小也喜欢上画画。”读小学的时候,因为买不起绘画本,李光伟就把教科书空白地方全画满小人儿,聊到这儿的时候,李光伟语气透出一丝无奈,的确那时候的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
小学毕业后,李光伟被送到了汶川县映秀镇读中学,姑姑在那里工作,正好可以照顾他。
中学时光匆匆而过,李光伟一直是学校的文艺骨干,绘画水平也越来越高。1979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李光伟立志要考上四川美院,不光想要走出大山,而且还想实现心中的画家梦。
背着背包和画夹,少年李光伟告别了姑姑和同学,坐着长途汽车赶往川美,汶川延绵的群山脚下留下了他倔强的背影。在他心中,那座学校等同于圣地。可是命运是残酷的,在川美的考试中,他的专业课考试获得高分,但文化课考试却让他刷了下来。“我主要栽在英语上,以前中学基本都不开设英语课,考试前我们临时补习都来不及。高考的落败,让李光伟悄悄地把理想珍藏在心里,那年,他16岁。
三年修路工峰回路转遇恩师
情绪低落的李光伟返回了阿坝州,心中有种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感觉。“我在家中待业了一段时间,后来阿坝州养路段工程队招人,我想自己不能再这样游手好闲下去,于是就去报名成为了一名修路工。”李光伟说,那时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很多时候干的都是体力活,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吃了不少苦。
他说:“虽然很累,但我精神上是快乐的,那段时间我基本上走遍了整个阿坝,壮美的自然风光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修路的间隙,我都会拿出速写本写生。”李光伟告诉记者,如果没有修路的经历,自己是无法有今天的艺术成就的。
高考失败给李光伟的艺术人生关上了一扇大门,但另一扇窗户却在他面前豁然洞开。
他说:“有一次我们去卧龙修路,刚好遇上一群成都来的艺术家在那里写生,我特别激动,于是就兴高采烈地跑去向他们请教,在那里,我遇上了人生的第一个恩师——邱笑秋先生。”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著名画家邱笑秋常住卧龙画大熊猫,在那里创作出一大批轰动画坛的熊猫国画,那时李光伟也跟着他学画,直到那里成立自然保护区后养路段工程队撤出卧龙县。
“邱老师对我今后的艺术创作帮助非常大,遗憾的是我那时很穷,老师喜欢抽叶子烟,我连给他买烟的钱都缺,可老师从来不计较这些。”
1982年,会画画的修路小伙子李光伟被若尔盖县宣传部看中,他被调过去搞文化宣传。他说:“那时我有一个工作任务就是接待从北京来采风写生的文艺界人士,中国画坛鼎鼎大名的史国良、刘文西等老先生来藏区画画都是我全程陪同,他们都是我的偶像啊!
虽然之前没有上过专业的美术院校,但我从这些大师那里学到的东西终生受益。”最让李光伟难忘的是,有一次接待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著名文学家魏巍,“我陪着老爷子在若尔盖县巴西地区呆了一个月,虽然他不是画家,但他的豪爽和谦逊,中国文人高洁的风骨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三年之后,李光伟调回了郫县,已经逐渐开始在中国画创作登堂入室的他在那里举办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画展,个展在当地颇为轰动。郫县红卫印刷厂厂长冯传新看了李光伟的画作后,对这个20出头的年轻画家刮目相看,于是把他调进了印刷厂担任图案设计师,厂里还出资送他到川美去培训。
“事隔近10年我终于圆了当初的川美梦,可是我觉得很对不住厂长,因为学成回来后,我每天沉迷于画画,疏于工作,三年只为厂里画出一张设计稿。”说到这里,李光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后来,李光伟干脆辞去工作,安心在家中画画。
以乐入画“跳着舞画画”的
艺术家
在李光伟的艺术道路上,还有一位不得不提及的老师就是谭昌镕,谭昌镕是全国著名艺术家,花鸟、人物、山水无一不精。德高才厚,淡泊名利、执着艺术、为人谦和、豁达。他与李光伟一见如故,遂收为入室弟子,加以悉心教授,并鼓励弟子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光伟深受教益,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艺术追求愈发明晰。
有一天,李光伟创作出了一批写意花鸟画,他带着这些作品去找谭老请教指点,路过锦江宾馆附近的一家画廊时,画廊老板立刻喊住了他:“喂,你手里的画是要来卖的吗?拿来我看看!”李光伟当时一头雾水,老板打开这些作品后却赞不绝口:“你这些画很好,我全部买了,50元一张怎么样?30张,一共给你1500元!
”在向记者讲述这个故事时,李光伟脸上的笑容很是灿烂,他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普通人的平均工资也就80块钱左右,我以前从来没卖过画,这一下就卖了这么多钱,整个人都蒙了。”
那是李光伟作品第一次和书画市场接轨,后来他的画在市场上有了名气,不少藏家主动登门求画。李光伟说:“艺术家是离不开市场的,但又不能被市场左右,这样你就失去了独立的艺术精神,所以后来我就又慢慢地淡出了这个市场,甚至有些早先卖出去的画,我还高价收了回来。”
留着一头披肩长发,李光伟看上去像个音乐人。他说:“我很喜欢音乐,口琴、吉他、手风琴很多乐器一学就会,我画画的时候喜欢放着音乐,一边听,一边画,一边手舞足蹈。我就是我作品的指挥家。”李光伟的朋友都喜欢叫他是“跳着舞画画的艺术家”,他指着自己的一幅花鸟画小品说:“我的很多画的确是一边跳一边画出来的,你看,这里的线条就有着一种节奏和韵律,国画和音乐是相通的。”
师古不泥古探寻国画创新路
李光伟的花鸟画,体现的是真正的大写意精神,而大写意也是他在艺术上为之努力的理想和目标。
他不是因袭古人、对之亦步亦趋的画家,对艺术有独到见解和认知。首先,他对周围世界采取的并非冷漠观望的态度,而是自觉置身其中,捕捉感受、寻找灵感、发现形式,用以归纳、提炼艺术的表现形式;他善于在现实社会发现并感悟某种素材,以素材的内在结构与形态创作源于造化的鲜活气息和生动感觉;其次,在艺术表现中他不为技法、程式所碍,而于率性中建立恰切的语言和美感,使之更符合自我性情;最后,画家尤重“以技入境”的原则,技法不是目的和根本,在他看来,是通达艺术真谛的桥梁,一切都为着“造境”,并在画面上实现自我生命,笔墨技法、理想目标、美感境界的浑然一体。
除去在研究、继承传统绘画精神外,李光伟还力求领会与理解其精髓,还在为我所用,我取所需中将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艺术思考与艺术实践中。他告诉记者,中国画现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传统画家应该把现代人的激情与现代人的艺术理念同时表现在作品中,使笔墨在一任挥洒中,简率而凝重,且在总体意象上表现为近于抽象的意象韵致。
如《秋雨双鹭》、《枯荷图》、《水墨情怀》、《空谷幽兰》、《荷趣图》、《听雨》、《鸣秋图》、《无题》等作品,都基于一种抽象式的意象理念,极尽笔、笔型、笔性的变化和墨色、墨层、墨韵的营造,达到一种苍茫浑然和润泽灵动的视觉效果。
著名艺术家、美术评论家徐恩存对李光伟的花鸟画推崇有加,他说:“李光伟是以致广大于尽精微为特点的,在审美取向上偏于拙、重、生一路,追求苍茫感与意韵的深沉表现,特别是他善用焦墨破淡之法,使他的花鸟画创作别开生面,令人回味不已。”
李光伟在艺术追求上孜孜以求,发奋图强;但是为人却极度低调,不喜欢争名夺利。他运用并拓展国画写意的笔墨精髓,以画为歌,以画传心,真正让艺术成为陶冶、润泽人们心灵的鸡汤。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帆艺术简介
李光伟,1963年生于郫县,师承著名画家谭昌镕、邱笑秋、刘汉。先后进修四川美院、中国美术学院。现为四川省美协会员,湖北省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四川省中国画研究院画师,西部画院副院长,四川省西蜀花鸟画院画师,四川省民进书画院画师,中国民族画院画师。郫县政协常委,郫县文联副主席,郫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出版有李光伟个人画集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