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出汗不降体温原因 探究体温调节与出汗的关系

2018-05-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出汗是生活上的适应现象.汗腺的分泌神经是交感神经,是胆碱能神经纤维.出汗中枢随动物而异,有的在脊髓,有的在丘脑下部(温热性出汗)等. 健康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当体温超过正常体温的最高限度时称为发热,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发烧.传统观念认为正常体温为37℃,但因为测试部位.时间.季节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现在认为正常体温不能简单以一个数字37℃来表示. 出汗是在高温下调节体温的重要机制,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一般情况下,人不出汗,但仍然能通过蒸发散热.先天性无汗腺的人同正常人

出汗是生活上的适应现象。汗腺的分泌神经是交感神经,是胆碱能神经纤维。出汗中枢随动物而异,有的在脊髓,有的在丘脑下部(温热性出汗)等。

健康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当体温超过正常体温的最高限度时称为发热,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发烧。传统观念认为正常体温为37℃,但因为测试部位、时间、季节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现在认为正常体温不能简单以一个数字37℃来表示。

出汗是在高温下调节体温的重要机制,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一般情况下,人不出汗,但仍然能通过蒸发散热。先天性无汗腺的人同正常人一样,也能蒸发散热,并且这两种人的蒸发量相等,每小时约37克水,这一部分蒸发量叫做不显汗或无感燕发。不湿汗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三分之一的水蒸气由肺排出,因为吸入的空气中含水蒸气少,而呼出的水蒸气几乎是饱和的。二是组织液通过表皮扩散出来而蒸发的。因此,不显汗与汗腺活动无关,这里所说的“汗”实际上是水蒸气。通常以两种发汗的混合形式出现。当人处在环境为28℃以下,裸体人很少出汗。但当精神紧张时,虽然体温和气温没有改变,但是也能出“汗”,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冷汗”。

体温测量与正常波动

1.体温测量

正常体温根据测试部位的不同,体温的正常值稍有差异。常用的体温包括: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

(1)口腔温度  将体温计放置在患者舌下,闭嘴约3分钟后取出,正常范围为36.3℃~37.2℃;

(2)直肠温度  测量方法是将体温计消毒后涂上润滑油,然后插入肛门,三分钟后取出,其正常值比口腔温度约高0.3℃~0.5℃;

(3)腋窝温度  因测量方便卫生,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测温方法,其测量方法是将体温计夹于腋窝,五分钟后读取数值,正常范围为36.1℃~37℃,比口腔温度约低0.2℃~0.4℃。

在测体温时三种测量方法的正常值切记不要记混。

2.体温的正常变动

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可有轻度变化,例如:下午较早晨体温相对要高,但一般相差小于1℃;进餐后、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体温也可有轻度升高;突然进入高温环境或情绪激动等因素也可使体温略有升高;妇女在排卵期和妊娠期体温稍高于正常。不同的年龄阶段也存在轻微的体温差异,如小儿因代谢率高,体温较成年人偏高;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其体温也比青壮年稍低。

发热

在人们的体内有专门负责管理体温调节的部位(大脑皮质与丘脑下部),我们将其称之为体温调节中枢,它通过神经、体液等因素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波动于正常范围之内,所以健康人的体温就能保持相对恒定。一些外来的或内生的物质均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破坏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机体就表现为发热,医学将这些能引起发热的物质统称为致热原。当然,体温调节中枢自身功能紊乱也可引起发热。根据发热程度的高低(口腔温度),可以区分为: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由于机体的热能主要来源于骨骼肌,在致热原的作用下,骨骼肌收缩特别强烈,所以在体温升高前患者往往有怕冷、寒战,继之高热。发热本身不是一种病,它只是某种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在对发热采取对症治疗时,不要忘记根据发热的病因,做进一步处理,必要时上医院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