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叶芝》威斯坦休奥登(Wystan Hugh Auden)

2017-1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左翼知识分子发展成为宗教思想者,奥登最大的成功是把传统和现代进行了调和.奥登出生于约克州北约克郡,在西部内陆地区的索里哈尔(Solohul

从左翼知识分子发展成为宗教思想者,奥登最大的成功是把传统和现代进行了调和。奥登出生于约克州北约克郡,在西部内陆地区的索里哈尔(Solohull)长大,那里的工业风光对他成为一个诗人有着持续而重要的影响。他求学于牛津大学,在1928年取得了文学学士学位。从1928年到1929年,他移居柏林,受益于那里的性自由氛围,并熟悉了霍默·莱恩(Homer Lane)的心理学。 

1930年他独自回国,任教于伦敦的一所预备学校(prep school);1930年至1932年,在苏格兰赫伦斯伯格的拉奇费尔德学院任教;1932年至1935年,他在赫里福郡柯尔沃尔的道恩斯学校任教。1935年至1936年,他成为邮政局影像部职员,拍摄了诸如《夜邮》(Night Mail)等纪录片,为这部影片作曲的是本杰明·布雷顿(Benjamin Brittein),他还同奥登合作了回旋曲《我们的猎父》(Our Hunting Fathers)以及一部不大成功的歌剧《保尔·班扬》(Paul Bunyan)。1936年,奥登与路易斯·麦克内斯一起在冰岛旅行。奥登相信自己有冰岛血统。

1930年,奥登以《诗选》一书初登诗坛。这个集子里的诗短小且无标题,大部分指涉隐私,因为对浪漫主义的反思而带有一点叶芝似的自我展示味道。很快,奥登就以一个左派知识分子而闻名,热情撰写着关于社会问题的作品,其中一部分收在1936年的诗集《瞧,陌生人!》中(LOOK,STRANGER!)。浓缩的形象化比喻,直接性的陈述,具有强烈音乐色彩的作品收录于《在岛上》(ON THIS ISLAND,1937)和《另一次》(ANOTHER TIME,1940)。三十年代末期,奥登的诗里也许少了一些激进的政治因素,但是多出了一种平常生活中的苦涩。 

1937年,奥登作为一个平民来到西班牙,站在共和主义者一边,并为共和势力进行电台报道。奥登把这段经历写进了《西班牙》(SPAIN,1937)一书中,但他并未谈及更多。1935年,他与托马斯·曼的女儿俄里卡·曼(Erika Mann)结婚,以便她能得到一张英国护照。俄里卡是一个同性恋演员和新闻记者。 

三十年代期间,奥登与克里斯多弗·依修伍德合作了几部戏剧,并与他在1938年一起到中国旅行。1939年1月,他们移居美国。1946年,奥登成为美国公民。四十年代后,他逐渐变为一个宗教上的思考者,信奉英国国教,他在《海与镜》(THE SEA AND THE MIRROR,1944)和《因时间而存在》(FOR THE TIME BEING,1944)中描述了他的这种转变。《海与镜》的副标题是《论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它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了一次基督教寓言式的解读。那些诗作有几分像中世纪的寓言剧,带着普洛斯佩洛式的自我表现,爱丽尔式的想象,加里班式的肉身和我们作为堕落生物的自我意识。 

二战期间,奥登作为一个少校与美军战事爆炸组在德国勘查。1956年至1961年他在牛津大学担任诗歌教授;1954年,他加入了美国诗人协会。奥登多数时间住在纽约,尽管从1957年起,他在奥地利的Kirchstetten度过了很多个夏天。1939年到1953年,他在多所学院和大学教书。他也是《决定》杂志(Decision)(1940-41),《多洛斯》杂志(1968)的编辑,并担任《耶鲁青年诗人丛书》的编者(1965)。《关于住宅》(ABOUT THE HOUSE)里《感谢居所》(Thanksgiving for a Habitat)一诗充分展示了奥登成熟期老练的技艺和深刻的智慧。这些诗大致可以看作是奥登在奥地利住所里的每一个房间。 

       奥登谈及自己作为一个现代诗的开创者,与其他探索者,诸如玛丽安娜·莫尔或者艾兹拉·庞德,有着根本区别。他还与和他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切斯特·柯曼共同创作了歌剧剧本。1972年奥登离开纽约回到牛津,住在教会为他提供的小屋里。1973年9月29日,在维也纳的一次诗歌朗诵会后,奥登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安葬于Kirchstetten附近。